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是民政部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主办全国唯一一家专门报道骨质疏松研究国家级科技核心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时为季刊,2007起改为月刊。杂志创刊15,始终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版面新颖活泼为特色深受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厚爱,发行量逐年上升,从2002起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读者主要为骨科、内分泌科、妇产科、老年医学科、放射医学科等部门医生及各相关研究院校学者等。本刊反映我国骨质疏松临床科研工作进展,促进国内外骨质疏松学术交流。

  • 标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0年 稿约 编辑工作
  • 简介: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及腺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培养BMSCs,抽取静脉血制备PRP,以Ad-GFP-hBMP-2(BMP-2-BMSCs组)及Ad-GFP(对照组)转染BMSCs分别与PRP凝胶复合,继续培养。用扫描电镜、MTT检测PRP凝胶生物相容性,RT-PCR检测各组I型胶原、n型胶原、X型胶原、蛋白聚糖、SQX-9表达。结果扫描电镜及MTT检测证实PRP凝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RT-PCR分析表明,单层培养BMP-2-BMSCs组n型胶原、蛋白聚糖S0X-9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〇P<0.05),但I型胶原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尸<0.05),同时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与PRP复合后,BMP-2-BMSCs组n型胶原、蛋白聚糖SQX-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I型胶原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BMP-2BMSCs在PRP凝胶中生长良好,BMP-2基因转染能促进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

  • 标签: 细胞低氧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间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分化
  • 简介:随着国际交流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稿件投往海外,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骨科医生阅读外文文献,将最新学术成果与国内同道一起分享,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介绍一些最新外文文献,使中国骨科医生从中受益并及时了解国外骨科动态,敬请关注。

  • 标签: 抗原表位 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液 探索性分析 骨科医生 ARGS
  • 简介: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1208例正常人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数据。

  • 标签: 全身 骨峰值 正常人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腰椎 女性
  •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办“第四届全国全脊椎肿瘤切除学习班暨脊柱外科新技术论坛”将于201353—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前三届脊柱学习班先后邀请了30余位讲课教授,包括田伟、刘忠军、袁文、郭卫、邱勇、杨述华、杨惠林、许建中、罗卓荆、徐荣明、徐林、王欢、陈其昕、徐华梓、赵凯、姜建元、李明、张伟滨、梁裕、刘祖德、肖建如、赵杰、吕飞舟、张键、姜晓幸、董健等教授(排名不分先后),中华外科杂志杨子明、中华骨科杂志胡永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李中实3位编辑部主任教授。参加学员300余人,其中正高副高职称60%以上。反馈表调查显示学员们该学习班授课质量非常满意,均反映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授课相结合学习方式收获很大,技术水平有实质性提高。

  • 标签: 脊柱外科 技术论坛 肿瘤切除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脊椎
  • 简介:脊柱椎体隐匿性感染属脊柱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2002,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下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应用。方法行PLIF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多模式镇痛组(B组,n=20)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额外使用镇痛药物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麻醉 局部 镇痛 老年人
  • 简介:“2013第十届中国血栓论坛”将于20133~8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召开。会议通过文献摘要、相关指南、学术文章、病例分享等形式,将最新、最实用血栓知识呈现给内、外、妇、儿等多学科参会人员。

  • 标签: 血栓 论坛 中国 文献摘要
  • 简介:目的:研究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201907~202205,在我院接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其它类型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对照组,均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受累情况以及肌骨超声表现。结果:实验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24个,对照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12个,相差较小;实验组双边征、多点状高回声、痛风石检出率大于对照组,(P<0.05),关节积液检出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下,能够发现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余类型关节炎有所差异,利于临床诊断分型。

  • 标签: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痛风性关节炎;其它类型关节炎;受累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9至20149我院收治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对于评分≥7分且保留完整骨折椎后方结构、不伴有脱位患者,应用前路手术+骨折椎体切+前路植骨术;对于评分≥7分且骨折椎后方结构破坏或伴有脱位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骨折椎体切+前路植骨术。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后凸角、椎管占位及椎体压缩于手术后均得到恢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3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例,2级神经功能恢复者14例,1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4例。根据Denis分级术后腰痛评价分级,P149例,P214例,P36例。术后31例恢复原来从事工作或体力劳动,32例更换较轻松工作或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结论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改良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汉黄芩素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arthritisfibroblast-likesynoviocytes,RA-FLS)凋亡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按照不同方法处理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20μg/mL)、中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50μg/mL)、高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100μg/mL)、100μg/mL汉黄芩素+NAC组、100μg/mL汉黄芩素+SB203580组。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Westernblot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汉黄芩素均能够抑制RA-FLS细胞增殖,增加其凋亡,降低MMP以及增加ROS水平,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ROS清除剂NACp38抑制剂SB203580可以明显降低汉黄芩素诱导RA-FLS细胞凋亡,并且5mmol/LNAC下调汉黄芩素引起p38MAPK磷酸化。结论汉黄芩素能够诱导RA-FLS细胞凋亡,ROS/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其凋亡过程。

  • 标签: 汉黄芩素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凋亡 中医中药
  • 简介: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脊柱侧凸,如冠状面Cobb角〉10°称为成人脊柱侧凸。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型:Ⅰ型,原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Ⅱ型,进展性青少年特发性侧凸;Ⅲ型,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a,侧凸以骨盆倾斜为病理基础;b,侧凸以代谢性骨病为病理基础)。

  • 标签: 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预防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19991至20127所发生26例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32.8岁。结果经过卧床休息、延长拔管时间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1~3周后,所有患者脑脊液漏症状治愈。经过平均3.3随访,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无硬脊膜假性囊肿形成腰痛、头痛等症状。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并及时硬膜损伤进行有效修补,术后采取正规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发生。

  • 标签: 脑脊液漏 腰椎手术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