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71例患者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开胸食管切除术食管癌患者60例,于术前随机分成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和术前常规准备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结果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主动咳嗽排痰24例(80%),常规准备组主动咳嗽排痰15例(50%),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准备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前准备 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 咳嗽排痰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对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73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共完成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5-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作为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患者分为专业护理组(39例)和传统护理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治疗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成功率100%.化疗毒副反应及热灌注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专业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专业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卡氏评分平均为(74.7±6.1)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70.1±9.0)分(P<0.05).专业化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7.4±9.6)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80.0±9.9)分(P<0.01).结论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胃肠道肿瘤腹腔种植转移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专业化护理有助于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进行,保证疗效并避免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胃肠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临床应用和技术方法.方法我科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和8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根治术后31例和9例晚期恶性腹水患者行CHPPC治疗,观察灌注前后反应和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40例,随访时间3~18个月,20例肝癌根治切除后患者,1例巨大肝癌术后肝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8个月,1年累积复发率为8.0%;7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有1例肝内转移复发,复发时间术后9个月;其余根治病例无肿瘤局部、腹腔、腹膜、膈肌、大网膜等转移.9例恶性腹水患者经腹腔热灌注化疗,7例腹水消失,2例腹水明显减少,症状缓解总有效率(RR)100%,其中2例已死亡,距灌注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最终无腹水出现,5例已存活6个月以上.CHPPC副作用包括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无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晚期患者恶性腹水控制好,有很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热灌注 化疗 恶性腹水 肝胆胰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效果.方法186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02)和对照组(n=84),试验组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口头术前健康教育,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参加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1%,明显优于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5.6±15.7)、(57.4±17.5)和(50.2±10.7)、(52.6±9.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评定结果显示,术前1d、术后1d和7d,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下降,但试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集中式术前教育,有助于患者掌握手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护理 术前教育 集中式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3岁;后路单纯开窗减压+Coflex固定15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Coflex固定25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随访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43.88±16.34和5.94±1.39降至末次随访14.63±6.84和1.13±0.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活动度8.32±3.56,术后3.64±2.7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明显提升(P〈0.05),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指数逐渐下降,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例行单节段减压、椎间盘切除+Coflex固定患者术后6个月内原有症状加重,MRI检查提示有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率7%;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疾患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有再突出风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术后指导不可忽视.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疾病 COFLEX 棘突间固定 再突出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对肛门功能恢复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0~1.0cm;Ⅱ组为1.0~2.0cm;Ⅲ组为2.0cm以上.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肛门功能状况,比较三组间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性别、年龄、T分期、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肛门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63.3%、80%和83.3%.术后第12个月各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达优良百分率分别为80%、86.7%和93.3%.术后第1、3个月,Ⅰ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Ⅱ组(P<0.05),Ⅱ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Ⅲ组(P<0.01);术后第6和12个月,Ⅰ组与Ⅱ组之间、Ⅱ组与Ⅲ组之间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离齿状线越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大多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11C—PDT肿瘤组织放射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肿瘤组织放射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肿瘤组织放射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放射摄取值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鉴别诊断。

  • 标签: 11C-鬼臼毒素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及TRAIL受体表达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TRAIL及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处理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阿霉素作用前后HepG2和SMMC-7721细胞TRAIL受体DR4、DR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种浓度阿霉素(0.86、8.6、86μmol/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4±0.44)%和(8.67±1.22)%、(24.12±1.11)%和(25.39±2.26)%、(64.55±4.05)%和(66.2±3.74)%,呈浓度依赖,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TRAIL(10、100、500、1000ng/m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3±0.25)%和(5.66±0.56)%、(9.60±1.38)%和(8.96±1.13)%、(11.87±1.43)%和(12.11±1.84)%、(15.12±3.84)%和(16.16±1.41)%,其他3种浓度分别与10ng/mlTRA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作用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HepG2和SMMC-7721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和TRAIL浓度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无论mRNA还是蛋白水平,阿霉素处理后HepG2细胞死亡受体DR4、DR5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显著增加;SMMC-7721细胞,阿霉素处理后,DR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DR4表达水平与阿霉素未处理组相似。结论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肝癌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阿霉素增加死亡受体特别是DR5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TRAIL肝癌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霉素 TRAIL 肝细胞癌 增殖 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数字表法94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100ml,静滴,第1-7天,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IRI方案化疗,2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临床有效率,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4.1%和16.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分别为56.8%和12.0%(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重度延迟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能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 标签: 康莱特注射液 FOLFIRI方案 晚期胃肠道肿瘤 化疗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直肠癌安全和可行,比较其与常规根治手术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患者,根据术是否选择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分为动脉灌注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化疗相关副作用以及远期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Duke分期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术后肠道出血、尿潴留和切口脂肪液化以及远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排便功能不良无显著差异.灌注化疗组发生Ⅲ级和Ⅳ级化疗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灌注化疗组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灌注化疗组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1%(P<0.05).结论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安全、可行,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化疗副反应可接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 并发症 化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7例恶性腹水患者通过超声引导、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腹腔置管,先行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生理盐水2,000ml+顺铂50mg/m2)4次,于末次灌注化疗结束后排净灌洗液,经导管注入43℃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15mg+鸦胆油乳100ml后拔管.评估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对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及安全.结果本组27例恶性腹水患者治疗后,腹胀症状明显改善,超声检查腹水显著减少.治疗组完全缓解者18例,部分缓解者7例,稳定者2例,总体有效率高达92.6%(25/27).治疗过程无Ⅲ或Ⅳ级严重毒副反应,无肠粘连和肠梗阻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微创、不良反应少而轻、近期疗效明显.

  • 标签: 循环热灌注 鸦胆子油乳 顺铂 恶性腹水
  • 简介:目的比较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并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改良重建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临床效果,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合理重建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施行近端胃癌根治术采用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大体分型、病理类型、组织分型、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或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倾倒综合征、腹泻、返流性食管炎和Visick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5%和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与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比,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并不增加返流性食管炎风险,而且患者远期生存率相当.

  • 标签: 近端胃癌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 全胃切除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强度,为本药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荷瘤裸小鼠作为移植肿瘤实验动物模型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熊果酸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0mg/kg,熊果酸组给药剂量为4.5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注射用水,每日一次腹腔注射,连续14天。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动物体重和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给药期间动物一般状况未见明显改变,饮食未见异常,体重较实验前有所增加。熊果酸组瘤体积缩小,瘤株抑瘤率达53.7%,阳性对照组抑瘤率为39.2%,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熊果酸组和阳性对照组相对肿瘤体积(RTV)分别为33.16±22.36,21.61±12.8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62.09±32.80)(P〈0.05),两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小于60%。结论: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熊果酸 动物模型 抗肿瘤 抑瘤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Ki-67表达情况,乳腺癌术后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及辅助化疗后接受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69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蒽环类或蒽环类序贯紫杉类方案化疗;再选取其中ER阳性且绝经261例患者,接受选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内分泌治疗。对Ki-67不同表达情况,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及辅助化疗后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与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527例Ki-67阳性乳腺癌患者位DFS和OS分别为37.0个月和38.0个月,其中蒽环类方案组和序贯紫杉类方案组位DFS分别为36.5个月和38.0个月(P=0.046),OS分别为38.0个月和39.0个月(P=0.045);167例Ki-67阴性患者位DFS和OS分别为49.4个月和51.5个月,蒽环类方案组和序贯紫杉类方案组位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i-67和ER表达4种组合,仅Ki-67+ER-表达组蒽环类方案与序贯紫杉类方案位DFS(30.5个月们.35.9个月,P=0.030)和位OS(39.2个月伽.42.1个月,P=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1例ER阳性且绝经患者,200例Ki.67阳性者位DFS和OS分别为38.0个月和39.0个月,另外61例Ki-67阴性患者位DFS和OS分别为52.0个月和53.3个月;无论Ki-67阳性或阴性表达,接受SERM或AI治疗患者DFS和OS均无显著差异。结论Ki-67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蒽环类序贯紫杉类方案疗效优于蒽环类方案。ER阳性接受内分泌治疗绝经患者,SERM和AI不同Ki石7表达者疗效相当。

  • 标签: 乳腺癌 KI-67 生物标志物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纤维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hyperthermicperfusionchemotherapy,IHPC)治疗腹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7例胃肠癌手术患者和7例恶性腹水患者使用BR-TRG-Ⅱ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IHPC,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评估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7例恶性腹水患者5例腹水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患者生存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治疗前为(57.14±7.56),治疗后上升为(80.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血压偏低、脉搏偏快、高热发生率分别为6.8%、20.5%、6.8%,低蛋白、低钠血症发生率为68.2%和18.2%.化疗药物引起Ⅰ/Ⅱ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8.8%、23.5%、2.9%,少见Ⅲ/Ⅳ度毒副反应.10例姑息切除胃肠癌患者位生存期13.2个月,1年生存率达56%.结论IHPC是消除恶性腹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治疗手段,IHPC后毒副反应小,根治术后患者有望能预防腹膜种植复发,改善预后.

  • 标签: 腹部肿瘤 恶性腹水 腹腔热灌注化疗 毒副反应
  • 简介: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期放疗及辅助化疗是新诊断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标准辅助治疗方案。但对于复发患者目前仍无标准挽救治疗方案。干扰素.B是一种临床常用细胞因子类药物.不但具有直接肿瘤抑制作用,也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效应。体内外研究显示,干扰素-β可增强TMZ和亚硝脲类药物化疗敏感性,从而增强其抗胶质瘤作用。本项Ⅱ期临床研究评价TMZ联合干扰素-β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年龄大于18岁、经病理确诊为WHO分级Ⅲ~Ⅳ级胶质瘤、既往经标准一线TMZ化/放疗联合治疗后复发进展患者入组。患者接受干扰素-β3MIU/次,d1、3、5,皮下注射;TMZ200mg/(mz·d),d2-6,13服;28天为一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每8周行脑MRI检查评价肿瘤反应率。主要研究终点是客观有效率(CR+P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6个月PFS率,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时间(os)和毒性。结果: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30例(17例Ⅳ级和13例Ⅲ级胶质瘤)患者入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2~73岁,位年龄44.5岁。卡氏体力状况评分(KamofskyPerformanceStatusScore,KPS)70—100分,位KPS评分80分。病理类型:间变星形细胞瘤10例,间变少突胶质瘤2例,间变少突一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7例。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治疗客观有效率分别是38.5%和29.4%(P〉0.05),位PFS分别是10.0个月f95%CI:0.5~19.5)和5.0个月(95%CI:3.0~7.0),位0S分别是未达到和9.5个月(95%CI:7.7—11.3),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I~Ⅱ级中性粒细胞下降(4例),血小板减少(3例),恶心/呕吐(3例),疲乏(8例),肝功能异常(3例),无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

  • 标签: 胶质细胞瘤 替莫唑胺 干扰素-Β Ⅱ期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介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1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全直肠系膜切除,肿瘤标本经肛门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回顾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12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5.4±3.6)岁.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3.6±85.3)min,平均失血量(75.6±15.2)ml;R0切除12例,D2清扫1例,D3清扫11例,肿瘤远切缘(3.1±1.8)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2.1)d;除1例吻合口瘘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环周切缘阴性,标本切缘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8.9±6.3)枚,平均阳性淋巴结(3.6±1.4)枚.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随访2~5个月,排便功能良好.结论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完成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不违背肿瘤根治原则,技术上安全可行,并可避免腹部切口取除标本.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自然孔道外科
  • 简介:目的研究-组Ⅲb及Ⅲc期结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后继续行卡培他滨巩固化疗,观察对无病生存率影响。方法对人组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22例Ⅲb及Ⅲc结肠癌术后患者,行常规6个月辅助化疗,休息3-6个月之后给予6个周期卡培他滨口服巩固化疗,观察无病生存率及巩固化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无病生存率计算采用LifeTables分析法。结果使用卡培他滨作为Ⅲb及Ⅲc期结肠癌术后巩固化疗十分安全,初步观察复发转移率较低,无病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结论Ⅲb及Ⅲc结肠癌术后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巩固化疗可能改善无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行大规模临床研究。

  • 标签: 结肠癌 卡培他滨 巩固化疗 无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