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预防侧卧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取院内处于侧卧的4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范例,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实施在研究组中,而常规护理干预则应用在对照组中,对比两组护理数据。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诊断为脓毒症的107例患者为脓毒症组;以同期在本科住院无感染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住ICU 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指、CRP、PCT及WBC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CRP和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9.03±5.59比3.18±1.50,CRP(mg/L):146.9±68.3比46.5±35.8,PCT(ng/L):31.82±14.71比1.87±1.4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指、CRP和PCT对脓毒症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0.915、0.879,其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71~0.978、0.855~0.975、0.807~0.951,P值分别为0.016、0.017、0.026,且以中性粒细胞CD64指的诊断价值更高;当中性粒细胞CD64指最佳截点值为4.32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3.6%、88.7%,高于CRP和PCT的敏感度(75.1%、76.3%)及特异度(87.2%、82.5%)。结论CD64指是诊断ICU脓毒症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脓毒症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续俯卧的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研究对象,均患有眼科疾病,需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需保持俯卧,为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将8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即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应用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肩颈和腰部的舒适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续俯卧的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其舒适度。

  • 标签: 眼科玻璃体切割术 俯卧位 中医护理 舒适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以优秀的医院文化推进医院的发展,聚焦医院党建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在党建工作引导下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作用,在“五一体”党建引领下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 标签: “五位一体” 党建引领 文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中俯卧护理核查方案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06例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女26例;年龄25~57岁[(48.6 ± 11.9)岁]。损伤节段:T11 18例,T12 26例,L1 21例,L2 25例,L3 16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胸腰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1例患者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5例患者在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基础上,开展全身麻醉术中俯卧护理核查方案(核查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压力性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和患者眼部不适症状)、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12个月[(10.5 ± 0.9)个月]。核查组和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4%∶29%)、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4%∶16%)、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包括流泪(2%∶12%)、异物感(0%∶4%)和干涩(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尺神经损伤及眼部不适症状中的视物模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核查组住院时间为(7.0 ± 1.3)d,较对照组的(9.9 ± 1.9)d显著缩短(P < 0.05)。核查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5%(47/55)和69%(35/51)(P < 0.05)。术后3个月,核查组VAS为(1.9 ± 0.8)分,较对照组的(3.5 ± 1.1)分显著下降(P < 0.05);两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患者,开展全身麻醉术中俯卧护理核查方案有助于减少全身麻醉手术俯卧位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麻醉,全身 俯卧位 护理核查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俯卧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南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俯卧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ASIA神经功能分级以及各炎性因子(CRP、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ASIA神经功能分级中,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级较治疗前有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6、TNF-α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俯卧牵引治疗,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神经根受压迫,可抑制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肌群训练 俯卧位牵引 疼痛 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2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69岁[(33.8±13.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 cm×2 cm~1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4 cm~24 cm×10 cm。根据创面条件分别采用急诊清创、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或清创后Ⅱ期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受区、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皮瓣外观。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0个月[(17.4±5.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愈合,转皮瓣色泽接近受区皮肤、外形可,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术后1周内3例皮瓣供区出现切口两侧麻木,术后2个月左右自行恢复正常,1年后所有皮瓣恢复部分浅痛觉。无患肢血运障碍、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56~95分[(82.3±15.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7~68分[(35.7±13.4)分](P<0.01),其中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末次随访时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10分[(7.6±2.9)分],其中优6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5%。结论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能较好地恢复患肢的外观和功能。

  • 标签: 足损伤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十分罕见的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完全内脏反患儿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此次通过腹部CT检查发现这例全内脏反的儿童合并有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并继发肠扭转(顺时针扭转540°)、多脾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并最终经过外科手术证实,超声检查对内脏反具有提示价值,而CT对肠系膜裂孔疝和继发性肠扭转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 标签: 内脏反位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 多脾综合征 肠扭转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足月妊娠孕妇左侧卧下腔静脉、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就诊的73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的超声资料。孕妇年龄20~42(29.34±5.16)岁,孕周37~40.3(39.1±1.0)周。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项目:(1)比较73例孕妇平卧及左侧卧15°时,于剑突偏右、肝静脉汇入第二肝门处测量的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和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PSV/EDV(S/D);(2)据超声检查时有无出现仰卧低血压综合征(SHS)将孕妇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平卧、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体质量指数(BMI)及新生儿体质量等;(3)比较有症状组孕妇平卧和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血流最高流速。结果(1)73例孕妇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1.71(1.59,1.85)cm]大于平卧时[1.37(1.22,1.52)cm],血流最高流速[23.73(20.22,28.59)cm/s]高于平卧时[21.80(19.95,26.6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74、2.108,P值均<0.05);而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PI、R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73例孕妇中,行超声检查时出现SHS24例(32.87%)。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孕妇平卧和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有症状组孕妇的孕周、BMI及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24例SHS孕妇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及血流最高流速均高于平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02、2.029, P值均<0.05)。结论足月妊娠孕妇平卧时行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发生SHS,虽然孕妇平卧及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血流最高流速有差异,但是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无变化;孕妇的孕周、BMI及胎儿体质量可能是SHS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流动态学 妊娠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超声检查 下腔静脉 脐动脉 子宫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俯卧通气(PPV)对高原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高原地区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符合柏林标准的重度ARDS患者。将实施经典PPV治疗(即俯卧-仰卧交替、每日约16 h)的患者纳入间断PPV组;将实施改良PPV治疗(每4 h交替左、右侧俯卧20°~30°、每日24 h持续治疗)的患者纳入持续PPV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时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力学、呼吸机参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持续PPV治疗18例,间断PPV治疗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治疗前PaO2/FiO2、肺顺应性、驱动压(ΔP)、呼气末正压(PEEP)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间断PPV组和持续PPV组治疗72 h PaO2/FiO2明显上升〔mmHg(1 mmHg=0.133 kPa):99.7±15.4比55.5±6.3,121.8±25.3比55.1±7.1,均P<0.05〕,肺顺应性明显改善(mL/cmH2O:36.8±2.4比28.0±2.0,43.4±6.7比27.7±2.1,均P<0.05),ΔP明显下降〔cmH2O(1 cmH2O=0.098 kPa):10.5(10.0,12.0)比13.0(12.3,14.0),10.0(8.0,12.0)比13.0(12.0,14.0),均P<0.05〕,PEEP也随之下降〔cmH2O:12(12,14)比14(13,14),10(8,10)比14(12,15),均P<0.05〕;并且持续PPV组各指标较间断PPV组改善更为显著〔PaO2/FiO2(mmHg):121.8±25.3比99.7±15.4,肺顺应性(mL/cmH2O):43.4±6.7比36.8±2.4,ΔP(cmH2O):10.0(8.0,12.0)比10.5(10.0,12.0),PEEP(cmH2O):10(8,10)比12(12,14),均P<0.05〕。持续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间断PPV组明显缩短〔d:6.0(5.0,7.3)比8.0(7.0,9.0),9.7±1.5比12.1±2.2,均P<0.01〕。在PPV治疗过程中,持续PPV组患者出现面颊部皮肤破损3例、耳部皮肤破损2例,间断PPV组出现面部皮肤破损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P=0.571);所有患者均于PPV结束后修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持续PPV比间断PPV在治疗高原重度ARDS患者中疗效更显著,且未增加延长PPV时间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原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俯卧护理,观察其应用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实施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20.2月-10月间择4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做详细记录并分析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各项临床血气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多方面分析均显优。结论 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采用俯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合理湿化气道、俯卧体位引流、定时更换卧等护理手段,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各项血气指标,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在改善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建议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俯卧位护理 儿童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汉族人群KIR3DL2等基因分布。方法基因组DNA提取采用磁珠法。应用PCR技术通过4对引物扩增KIR3DL2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BigDye terminator v3.1测序试剂盒对208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无偿献血者的全部外显子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根据KIR3DL2基因碱基多态性指定标本基因型。结果在检测的208份样本中,133份的KIR3DL2基因型为杂合子,75份的基因型为纯合子;共检出了46种基因型,常见的基因型为KIR3DL2*00201/KIR3DL2*00201、KIR3DL2*00201/KIR3DL2*00701和KIR3DL2*00201/KIR3DL2*01001,分别有70例、33例和23例。共检测到22个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是KIR3DL2*00201、KIR3DL2*00701、KIR3DL2*01001,分别为57.45%、13.46% 、9.13%。结论浙江汉族人群KIR3DL2等基因分布具有多态性。

  • 标签: KIR3DL2基因 基因分型 基因型频率 全部编码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坡卧逐步抬高床头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70例实施心脏体外循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选择半卧体位,观察组术后选择低坡卧,然后逐步抬高床头到半卧体位,对两组心功能、呼吸机应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方面,两组术后4h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脏体外循环 术后护理 低坡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俯卧通气急危重症病患中使用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索其在压疮发生率上有何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科室就诊的64名使用俯卧通气急危重症病患,并将其随机分为X与Y两个小组,每组32名病患,对X组实施常规的护理,Y组则是在X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的护理干预,探索两组病患在压疮的发生概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差异。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进行了精细化护理干预的Y组无论是在压疮的发生概率、生活质量还是护理满意程度上都优于X组成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急危重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IK3CA基因拷贝增多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407例,复阅病理切片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制作组织芯片,进行PIK3CA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分析PIK3CA基因拷贝增多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性328例,女性79例,男女比例4∶1。116例患者PIK3CA基因拷贝<3,291例PIK3CA基因拷贝≥3。在291例患者中,86例第3号染色体拷贝≥3,不能判定为PIK3CA拷贝增多;205例患者PIK3CA基因拷贝≥3同时第3号染色体拷贝<3,判定为PIK3CA基因拷贝增多。PIK3CA基因拷贝增多与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化情况、脉管侵犯、神经束侵犯、T分期、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发现PIK3CA基因拷贝增多与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有显著的相关性(DFS:P=0.006;总生存期: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PIK3CA基因拷贝增多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子(HR 1.358,95%CI:1.042~1.769,P=0.023),总生存期的潜在预后因子(HR 1.278,95%CI:0.981~1.666,P=0.069)。结论PIK3CA基因拷贝增多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差显著相关,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风险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DCE-MR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配合MSCT(16层螺旋CT)检查在小肾癌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74例疑似小肾癌患者(2019.01-2020.12),视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予以DCE-MRI、MSCT,分析联合检查对术前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效果。结果 DCE-MRI+MSCT检查的准确度高于单纯MSCT检查(2=4.440,P=0.035);DCE-MRI+MSCT预测患者术后1、3、5生存率的AUC值为0.735、0.867、0.924。结论 DCE-MRI配合MSCT检查在小肾癌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对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标签: []小肾癌 DCE-MRI检查 MSCT检查 术前诊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放射组学在期矽肺和期矽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期矽肺患者103例,其中76例为期矽肺合并结核,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胸部CT扫描检查,并应用AK软件进行放射组学处理,分别用SVM、BAYES、KNN分类器验证放射组学在期矽肺和期矽肺结核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期矽肺与期矽肺结核使用特征选择组合1SVM、BAYES、KNN分类器的准确度为0.83、0.72、0.72,灵敏度为0.82、0.65、0.80,特异性为0.84、0.85、0.73;使用特征选择组合2 SVM、BAYES、KNN分类器的准确度为0.82、0.80、0.82,灵敏度为0.82、0.75、0.78,特异性为0.84、0.89、0.92。结论:放射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作为鉴别期矽肺与期矽肺结核的手段,其中SVM分类器整体诊断效能较好。

  • 标签: 矽肺 肺结核 放射组学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