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患者在PICC中的现状分析发现,往往需约半小时或以上的时间,常规的手臂外展并向上旋转的体位,患者需花费较大的力气来保持,常常需要助手协助,在整个术结束后,患者常反映手臂的不舒适或因体位摆放不佳可能带来的尖端判断的风险。因此,我科设计了一种体位辅助运用于临床,大大提升了在PICC管过程中的时效,提升了护士准确导管尖端位置,避免在中的风险,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使患者对的接受度得到提高,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值得临床的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体位辅助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隧道PICC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PICC的患者40例,为进一步观察隧道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PICC的方式,乙组患者采用隧道PICC,观察不同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隧道PICC的乙组患者,其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程度以及导管位移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的一次成功率更高。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隧道PICC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现象的产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隧道式PICC置管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胸腔积液患者的引流效果好、创伤性小,配合全面护理能优化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积液 护理 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约为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3%(P<0.05)且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对于患者方便易行,且痛苦小。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穿刺术 胸腔积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癌手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50例,采取手术缝线固定处理)、研究组(50例,采取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固定处理)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4.00%明显要低于参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组间比对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带 肺癌手术 置管相关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究肺癌或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围术期护理方法以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使用胸腔穿刺引流治疗的肺癌或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5.8%。所有患者行胸腔穿刺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肺癌或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显得很重要,对行胸腔穿刺引流术后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 肺癌 乳腺癌 胸腔积液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脓胸的临床特点和合理有效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脓胸的外科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运用胸腔引流套管及菌状作为胸管行胸腔引流术,术后行间断胸腔内冲洗治疗急性脓胸,其中1例转为行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余22例痊愈出院,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14~28d,平均住院时间18d,治愈率95.6%.术后随访1年患者肺功能均正常,均无复发.结论运用胸腔引流套管及菌状胸腔内置治疗急性脓胸技术可行、操作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可视为目前治疗急性脓胸首选微创外科治疗方法.关键词胸腔引流套管及菌状;急性脓胸;胸腔引流术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9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猪尾巴引流联合胸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分为研究组(奇数)与传统组(偶数),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经胸腔镜吸净胸腔积液,传统组采用传统胸腔引流管引流,研究组采用猪尾巴引流,均引流至患者拔后停止,分别于前及拔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PD-1/PD-L1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留置引流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拔后外周血PD-1、PD-L1及PD-1/PD-L1水平均较前降低,且研究组的(31.95±10.41)ng/L、(26.14±1.03)ng/L、(1.22±0.12)ng/L,低于传统组的(43.31±12.03)ng/L、(30.62±1.57)ng/L、(1.41±0.63)ng/L(t=5.049、16.871、2.095,P<0.001、0.039);研究组引流管留置时间(7.36±2.95)d及住院时间(15.43±3.12)d,均短于传统组(11.32±3.87)d、(22.15±6.98)d(t=5.754、6.215,均P<0.001),而两组患者拔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流管脱出及引流管阻塞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2.00%(1/50)比16.00%(8/50)、0.00%(0/50)比18.00%(9/50)](χ2=4.396、7.814,P=0.036、0.005),而两组患者纵隔摆动、皮下气肿、胸腔内感染及血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猪尾巴引流联合胸腔镜的治疗效果显著,利于降低患者外周血PD-1/PD-L1水平、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核 胸腔积液 引流术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对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展开教学,选择施用便携临床路径教学手册干预的效果。方法 岳池县人民医院此次研究选取40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一期间的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将其研究对象划分,建立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经由随机法选取)。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便携临床路径教学手册为具体的干预措施,常规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受试者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果 教学操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教学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便携临床路径教学手册投入临床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所得干预的教学结果更好。

  • 标签: 便携式临床路径教学手册 肝胆外科 护理带教 实施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便携输液架在肺部和纵隔肿物加速康复(ER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科胸腔镜肺部和纵隔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3月—2017年10月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3月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方式输液,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移动便携输液架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疼痛评分,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VATS纵隔或者肺部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移动便携输液架配合治疗,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移动便携式输液架 加速康复外科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呼吸机对院前急救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作用。方法选取60例院前急救患者,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30)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观察组(n=30)采用便携呼吸机,分析各体征指数以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各体征指数以及复苏成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患者采用便携呼吸机复苏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便携式呼吸机 院前急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肺功能仪与传统肺功能仪测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2月至2018年08月,均采用便携肺功能仪与传统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且对检测后FEV1、PEF、FVC指标水平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50例患者经便携肺功能仪与传统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后,两者之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结论便携肺功能仪可代替传统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 标签: 便携式肺功能仪 传统肺功能仪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离开急诊行检查与住院时应用便携呼吸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07月-2012年05月期间急诊科采用LTV?1000系列呼吸机转运危重患者121例,进行护理经验总结。结果便携呼吸机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维持有效通气起了关键作用。

  • 标签: 便携式 院内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新型便携内镜系统用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选取10头健康巴拿猪作为研究对象,1名内镜医师使用日本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另一名内镜医师使用新型便携内镜系统,对10头健康巴拿猪按照先新型便携内镜系统后Olympus内镜系统的顺序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量化评分指标,对新型便携内镜系统进行器械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便携内镜系统单人操作时,展开和收纳用时分别为(110.24±8.93)s和(91.33±11.59)s,戴内镜一次性保护套用时(233.48±17.06)s。器械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内镜系统的水气吸引性能不如Olympus内镜系统,吸引400 mL生理盐水所需时间为(56.44±5.18)s,用时多于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的(33.71±3.56)s,但本新型便携内镜系统吸引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吸引量>400 mL/min);其他性能(包括整机密封性、活检通道、镜身坚柔、旋钮操作、镜身弯曲度、视野范围)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内镜系统的性能(包括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图像颜色分辨率、图像照度、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近。安全性评价方面,仅使用Olympus内镜系统操作时有1头猪出现恶心症状,使用新型便携内镜系统操作时的10头猪未发生呕吐、咽喉部出血、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新型便携内镜系统展收方便,操作安全性好,内镜操作性能和有效性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相当,不足之处在于水气吸引性能略差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但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可以满足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标签: 安全性 有效性 动物实验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便携式
  • 简介:目的:评价便携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21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便携负压引流系统引流者279例(负压引流组),接受传统双管引流者242例(传统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情况。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负压引流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占2.87%,8/279),传统双管组发生皮下积液19例(占7.85%,19/2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P=0.010)。负压引流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2例(占0.72%,2/279),传统双管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6例(占2.48%,6/2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53)。传统双管组时间明显长于负压引流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QR):11(10)d比8(6)d,Z=-11.778,P=0.000]。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双管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QR):9(7)d比11(10)d,Z=-15.751,P=0.000]。结论应用便携负压引流系统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的收治量,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引流术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在临床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82例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表格组和口头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其中口头组采用床头传统的口头交接班,表格组采用便携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交接班失误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口头组和表格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分别为72.5%、9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头组和表格组不良后果发生率分别为18.37%、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头组和表格组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分别为78.75%、9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便携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进行护理交接班相较于床头传统的口头交接班可明显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可显著减低因交接班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发生,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 临床交接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可视拉钩在颞浅筋膜瓣切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拟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的患者,按照颞浅筋膜瓣切取方式分为传统手术方式组[男6例、女3例,年龄(34±14)岁]、冷光源拉钩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16)岁]以及可视拉钩组[男7例、女1例,年龄(30±14)岁]。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方式行颞浅筋膜瓣切取,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分别于冷光源拉钩和便携可视拉钩辅助下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统计3组患者颞浅筋膜瓣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可视拉钩组患者切口长度为(3.6±0.8)cm,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12.6±1.6)cm和冷光源拉钩组的(5.8±0.9)cm,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0(23.3,25.8)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5.0(30.5,36.5)min和冷光源拉钩组的28.5(26.8,30.5)min,H=16.5、9.8,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H=6.6,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4±4)mL和冷光源拉钩组的(30±6)mL,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3±4)、(34±6)、(31±7)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颞浅筋膜瓣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冷光源拉钩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便携可视拉钩辅助下切取颞浅筋膜瓣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微创性 可视拉钩 颞浅筋膜瓣 供区美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