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血瘀证是外伤导致的骨骼肌血瘀证,本研究试图从病理角度研究观察损伤及康复过程中骨骼肌变化的整体规律。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的病理切片,对比损伤后不同时间光镜下组织变化特征,从而推演损伤变化规律。结果:损伤后立即发生病理性改变,3天达到炎性峰值出现破坏加重,7天后组织逐步修复。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损伤后炎性再损伤现象,炎性反应是组织变性的关键。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病理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慢性病管理也逐渐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依托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慢性病健康教育知识服务体系,让慢性病患者可以高效便捷的获取相关慢性病专业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有效自我管理。借助现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背景,构建慢性病健康教育知识服务体系模型,不管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提高社会幸福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病 健康教育 服务体系
  • 简介:摘要本文对就医体验的概念、儿科就医体验测量工具的开发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测量工具的信效度、研究对象、内容结构、条目数量和应用现状,探讨国外测量工具的优缺点,旨在为国内儿科就医体验测量工具的研发提供依据和借鉴,进而能够切实评价儿科就医体验,改善儿科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 标签: 综述 儿科 就医体验 测量工具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9.81%。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日益增长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之一。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对于阐明其发病机制至关重要。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物模型 肝炎 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建立并验证≤20 mm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20 mm SPN患者279例(338个SPN),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史及家族恶性肿瘤史)、影像特征(最大径、最小径、实性占比、体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影像组学特征(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中位数CT值、CT值标准差、偏度、峰值、能量、熵)。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PN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271个)和验证集(67个)。训练集数据中,首先使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方法对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影像组学进行筛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0 mm SPN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实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最后将测试集数据传入该模型进行验证,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中271个≤20 mm SPN,其中良性81个、恶性190个。经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性别、最大径、空泡征、实性占比5个因素为预测最大径≤20 mm SPN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 构建预测模型为:P=ex/(1+ex),x=-2.583+0.027×年龄+1.519×性别+0.127×结节最大径-2.132×实性占比+1.720×空泡征。该模型预测≤20 mm的SPN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 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2.7%,准确度为82.3%。验证集67个SPN,其中良性22个、恶性45个, 预测模型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5.1%。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良好(训练集:P=0.688,验证集:P=0.618)。结论基于AI建立的≤20 mm SPN的良恶性预测模型可获得预测概率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肺肿瘤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ECI[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综合化(combination)、内隐化(internalization)]模型在重症医学科(ICU)实习护生气道管理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ICU接收的58名应届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实习的29名护生作为对照组,男3名,女26名,年龄(20.72±0.61)岁;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实习的29名护生为观察组,男2名,女27名,年龄(20.79±0.50)岁。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SECI模型带教模式。气道管理教学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和气道管理技能考核;采用护理专业承诺量表评估ICU气道管理实习教学对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对护生单独进行护理查房时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气道管理技能成绩分别为(92.45±5.13)分、(90.23±5.4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9±5.26)分、(80.07±4.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6.48±1.49)分比(5.13±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满意度均更高(均P<0.001)。结论SECI模型应用于ICU实习护生气道管理教学培训中,可为护生提供安全可控的学习环境,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择业意向和职业素质发展,显著提升气道管理水平,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均明显增高。

  • 标签: SECI模型 ICU 气道管理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牵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神经牵拉损伤后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电生理及病理学变化。方法24只清洁级健康大鼠以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A),轻(B)、中(C)、重度(D)牵拉组4组,每组6只。选择左侧坐骨神经暴露,A组暴露神经10 min后关闭伤口,B、C和D组使用不同拉力牵拉坐骨神经干10 min后关闭伤口。分别检测各组损伤肢体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滚轮运动试验及热刺激试验、神经靶肌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及坐骨神经牵拉节段组织病理学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FI测量结果表明,神经损伤后2周,重度组(-100.042±4.667)完全丧失神经功能,中度组(-65.250±23.705)具有部分神经功能,轻度组(-26.792±18.762)神经功能完全恢复。重度组(t=200.900,P<0.0001)及中度组(t=4.830,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6,P>0.05)。CMAP测量发现重度组的神经传导被完全阻断,中度损伤组的动作电位在损伤后20 d前下降,并在损伤后20 d开始恢复。重度组(10.250±7.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00,P<0.01),中度组(39.875±20.259)与对照组比较(t= 8.944,P<0.05),轻度组(86.125±9.094)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80,P>0.05)。滚轮运动实验结果轻度牵拉组(2.692±0.240),10 d后逐渐恢复正常,中度(1.891±0.328)及重度(0.804±0.280)恢复不明显。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30、12.220、30.490,P<0.01)。热刺激实验发现损伤后对热反应明显降低并且重度组无恢复,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3、8.994、215.749,P<0.05)。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神经牵拉伤 坐骨神经 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于灰阶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的颈部淋巴瘤预测模型,评价超声影像组学在颈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294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应用影像组学方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按照7∶3的比例分配到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最优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并与高年资超声主治医师的诊断相比较,以期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294例颈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95例为淋巴瘤(其中3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63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9例为非淋巴瘤(其中转移性淋巴结34例,淋巴结结核67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98例)。从灰阶超声图像中提取出107个特征,经过预处理及筛选其中5个特征与淋巴瘤显著相关。运用筛选出的5个影像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队列及验证队列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35、85.1%、85.7%、85.5%,0.793、82.1%、83.1%、82.8%,高年资超声主治医师诊断颈部淋巴瘤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714、65.3%、79.9%、75.2%。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优于高年资超声主治医生诊断(AUC:0.793对0.714,Z=0.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灰阶超声的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瘤诊断信息,对颈部淋巴瘤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能,其诊断效能优于高年资超声主治医师。

  • 标签: 超声检查 淋巴结 淋巴瘤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膀胱癌的基础研究中。常用的有原位移植模型、诱发性模型、自发性模型及组织工程模型。本文就目前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建立及鉴定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膀胱肿瘤 模型,动物 致癌物
  • 作者: 赖圣杰 冯录召 冷志伟 吕欣 李瑞云 尹凌 骆威 李中杰 兰亚佳 杨维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系SO17 1BJ,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730,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长沙 410073,挪威奥斯陆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中心 NO-0316,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518055,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 11757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传染病管理处,北京 102206,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早期预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预警模型,介绍了基于不同数据源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及其应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研究和应用的互联网搜索、社交媒体、人员流动等大数据及其分析方法,探讨其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建立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预警模型 预警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集成应用Kano和质量功能展开(QFD)技术研究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改进,为相关医院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患者需求的Kano调查问卷,识别患者需求属性,计算确定患者需求重要度;然后应用QFD中的质量屋技术,将患者需求转化成相应的医疗服务质量保障要素,通过计算确定各保障要素改进的优先级。结果该医院患者最期待改进的前6项质量保障要素是提升医疗水平、强化服务管理、健全监督审查机制、规范投诉流程、保障用药安全与指导以及跟踪治疗效果。结论集成Kano-QFD技术可为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学参考。

  • 标签: 卫生保健质量 Kano模型 质量功能展开 医院,公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投入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定正向激励机制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便利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55名工作年限≤3年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就护理人员职业投入、职业价值观、护理工作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分析研究对象的职业投入现状并构建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职业价值观以及一般自我效能和职业投入的关系模型。结果255名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投入总分为(78.47±19.93)分,高于国内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8,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对低年资护士职业投入总的作用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效能(β=0.599)、职业价值观(β=0.323)以及工作满意度(β=0.275)。结论低年资护士职业投入水平较高,建议医院管理者通过加强培训、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等持续提升其自我效能,满足个体职业发展需求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要注意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 标签: 卫生人力 低年资 护理人员 职业投入 职业价值观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磁疗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小鼠胼胝体区髓鞘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PZ组和磁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饲养6周,CPZ组和磁疗组均用含0.3% CPZ混合饲料饲养6周,诱导脱髓鞘模型小鼠。磁疗组于开始喂食CPZ行磁疗干预6周,磁场强度为10 mT,频率为50 Hz。每隔7 d观察小鼠体质量。于第6周末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焦虑状态,采用卢卡斯快蓝(LFB)染色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胼胝体区髓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胼胝体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干预6周后,磁疗组的体质量较CPZ组明显改善(P<0.05)。CPZ组的进入开臂次数[(7.75±2.05)次]、开臂内滞留时间百分比[(8.13±2.34)%]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20.46±3.04)%]均较对照组[(12.50±3.70)次、(25.75±2.20)%和(43.49±2.98)%]显著减少(P<0.01);而与CPZ组比较,磁疗组的进入开臂次数[(10.00±2.05)次]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24.23±5.63)%]均明显增多(P<0.05),且开臂内滞留时间百分比[(15.81±6.07)%]显著升高(P<0.01)。LFB染色显示,CPZ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明显,与CPZ组相比,磁疗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明显改善,MBP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CPZ组MBP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与CPZ组相比,磁疗组MBP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CPZ组的TNF-α和IL-1β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PZ组相比,磁疗组胼胝体区TNF-α和IL-1β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低频磁疗可以改善小鼠体重和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及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低频磁疗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脱髓鞘 焦虑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理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分别使用BALB/c和C57小鼠,采用5种不同的建模方法[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水杨酸钠、脱氧胆酸钠诱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组合]建立CAG小鼠模型。通过胃黏膜组织学观察、血浆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炎症反应评分、抗炎因子表达检测判断各建模方法的效果。结果胃黏膜组织学观察可见5种造模方法均成功建立CAG小鼠模型。对于BALB/c小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NNG自由饮用+2%水杨酸钠+20 mmol脱氧胆酸钠模型组小鼠显示出显著的CAG特征伴随肠化生;从血清学检测角度来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的相关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生长分化因子-15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说明各CAG模型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血浆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模型组血浆中胃泌素含量均降低,模型三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下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对于BLAB/c小鼠,MNNG自由饮用+2%水杨酸钠+20 mmol脱氧胆酸钠模型组优于其他4种方法。对于C57小鼠,同样发现单纯的化学药物诱变和幽门螺杆菌复制法均能成功建立CAG模型,但无论从病理观察和抗炎因子相对表达量的分析,还是从血浆生物化学指标分析来看,将两种方法结合后的效果更好。结论采用MNNG自由饮用+2%水杨酸钠+20 mmol脱氧胆酸钠建立的CAG小鼠模型,可为今后药理研究CAG实验中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胃炎,萎缩性 小鼠模型 血清 H-E染色 抗炎因子
  • 作者: 凌人男 杨若峰 易芹芹 饶梓彬 杨熠 金洪涛 程立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10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深圳 518020,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上海 20024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深圳 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深圳 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多参数MRI的放射组学特征和神经网络模型在区分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宫颈癌并提取9个临床及病理特征,经过方差分析进而提取3个特征进入模型。两位观察者分别用软件勾勒得到感兴趣容积,提取到428个放射组学特征。放射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建模:分别组成428维、437维、431维模型。通过Python库的torch和sklearn构建并评价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评估观察者之间的信度,使用分类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AUC)用来衡量检测模型性能。使用sklearn中的metrics.roc_curve函数绘制ROC曲线,通过最大约登指数(Youden index)确定最佳界值,并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两位观察者ICC为0.819、观察者内ICC为0.796。431维神经网络模型AUC为0.882,在测试集中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0、0.840和0.741,优于其他模型。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的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地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 标签: 宫颈癌 淋巴结 转移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层的妊娠妇女中,通过孕中期的糖脂代谢指标建立巨大儿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价值。方法为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进行常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共1 781例,排除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疾病及多胎妊娠后,最终入组1 114例,按照孕前BMI分为体重正常组(940例,BMI<24.0 kg/m2)和肥胖或超重组(174例,BMI≥24.0 kg/m2)。记录不同体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期糖代谢状态资料,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价值并寻找相应预测切点。用PROCESS 3.4进行中介分析。结果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超重或肥胖组发生巨大儿风险更高(OR值为2.72,95%CI 1.75~4.23)。调整混杂因素(包括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后,孕中期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BG)、妊娠期糖尿病(GDM)、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孕重增加(GWG)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保护因素(均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孕前体重正常组共940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孕中期的GWG、ApoB及TG/HDL-C;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74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ApoB和TG/HDL-C。孕前体重正常组预测巨大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5.2%;超重或肥胖组ROC曲线下面积0.727,灵敏度仅为50.0%,特异度为97.3%。在2组中,TG/HDL-C作为中介变量,在血糖和巨大儿的关系里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孕中期ApoB、TG/HDL-C联合GWG建立的巨大儿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尤其在孕前体重正常的妊娠妇女中,提示血脂代谢紊乱对巨大儿的发生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 标签: 妊娠 体重指数 糖脂代谢 巨大儿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较低级别胶质瘤预后有关的因素,构建个体化生存期预测的模型。方法提取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中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等,用R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构建个体化生存期预测的列线图。结果共对237例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数据进行了Cox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学类型、WHO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1.07(P<0.01)、0.60(P<0.05)、2.82(P<0.05),列线图显示1、3、5年患者的生存率。结论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以及WHO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年龄越大、WHO等级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少突神经胶质瘤的预后较好,星形细胞瘤的预后最差。

  • 标签: 胶质瘤 基因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缺氧缺血(HI)自我复苏的新生SD大鼠模型外周血微小RNA(miRNA)指标。方法3只孕鼠所产幼鼠按窝别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HI组,C组备用。采用高通量深度测序方法比较对照组和HI组新生4日龄SD大鼠外周血中miRNA的表达谱。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学百科全书(KEGG)分析方法预测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和功能。通过miRBD预测miRNA及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BD)相关的靶基因。应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经外周血深度测序后可得到成熟miRNA序列为1 049种。A组miRNA种类为525种;HI组miRNA种类为524种;其中A组有27种miRNA与HI组存在差异,且2组间miRNA种类呈高度相关。HI新生大鼠外周血中有38个miRNA表达异常,并存在显著差异表达(2-ΔΔCt值>2.5,P< 0.05),其中21个miRNA显著过表达,17个显著低表达。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的miRNA与谷氨酸能突触通路、髓鞘脂类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与缺氧/缺血诱导的脑损伤有关,并且过度活化。2组间幼鼠脑组织未见皮质及胼胝体下白质病变、脑室扩大、灰质神经元排列紊乱和明显凋亡。结论HI自然复苏模型大鼠外周血中miRNA差异表达提示,miRNA对缺氧缺血有积极的应答。存在高度显著差异的miR-200家族、miR-471家族、miR-429、miR-216和miR-871,与神经系统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有望成为HIBD或HI新的生物学诊断指标,对HI新的治疗靶点的研究探索是有益的。

  • 标签: 微小RNA 二代深度测序 缺氧缺血 早产
  • 简介:摘要根据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点、共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指标,建立共病指数模型来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老年人已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人群,且不断增加。老年人并发症多,透析龄短,死亡风险高,且难以预测,但目前却鲜有学者关注老年透析患者的共病指数模型研究。因此,笔者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思考,以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共同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血液净化 肾功能 死亡率 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肝胆胰腺外科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85例,性别不限,年龄65~90岁,ASA分级Ⅰ~Ⅳ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配至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并于术后1~7 d(或出院前)随访,记录POD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POD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利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评估POD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共纳入653例患者,有139例发生POD,发生率为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ASA分级高、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合并糖尿病、受教育年限低、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高、麻醉时间长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高是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POD风险预测模型,训练集AUC为0.981,约登指数为0.881,灵敏度为95.95%,特异度为92.92%;验证集AUC为0.939,约登指数为0.795,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85.09%。结论基于年龄、ASA分级、糖尿病病史、受教育年限、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麻醉时间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建立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D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老年人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