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华东地区7个省份35~75岁常住居民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模式,探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在华东地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获得该地区居民对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以及高血压药物应用模式,使用多水平混合模型探究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与高血压患者人群特点的关联。结果华东地区共筛查640 539名35~75岁居民,年龄(56.9±9.6)岁,女性占59.7%。检出318 741名(49.8%)高血压患者,已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是46.5%、38.1%和11.1%,存在地区和人群间差异。钙离子拮抗剂为最常用的降压药物(45.1%),78 735名(86.2%)患者仅服用了1种药物。年龄大、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以及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较高(P<0.05)。结论华东地区整体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仍然较低,农村和城市之间、各省份间高血压管理差异较大。高血压的预防、筛查和诊疗体系仍需完善。

  • 标签: 高血压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初发继发性HPS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比较铁蛋白高水平组(≥5 000 μg/L)和低水平组(<5 000 μg/L)间、淋巴瘤相关HPS组与感染相关HPS组间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患者均以发热为主诉,起病时或治疗中均有感染表现。88.4%(38/43)患者骨髓有噬血现象;88.4%(38/4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36.6%(15/41)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中位值0.93 g/L(0.50~1.35 g/L)];76.7%(33/43)患者氨基转移酶升高。与铁蛋白低水平组(19例)相比,高水平组(21例)单核细胞比例低(0.081±0.040比0.163±0.076,P=0.016),纤维蛋白原降低发生率及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均高[60.0%(12/20)比11.1%(2/18),P=0.002;95.2%(20/21)比52.6%(10/19),P=0.006]。与感染相关HPS患者相比,淋巴瘤相关HPS患者淋巴结大发生率高[72.7%(16/22)比27.8% (5/18),χ2=8.021,P=0.005],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低[59.1%(13/22)比94.4%(17/18),χ2=4.848,P=0.028]。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高(OR=0.886,95% CI 0.786~0.998,P=0.046)及清蛋白水平高(OR=0.376,95% CI 0.156~0.907,P=0.030)是患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初发继发性HPS成年患者中,铁蛋白≥5 000 μg/L者单核细胞比例降低,更易出现肝损害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淋巴瘤相关HPS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大,感染相关HPS患者更易出现肝损害。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低蛋白血症提示继发性HPS成年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淋巴瘤 感染 临床表现 生物学标记 铁蛋白质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文版切尔西物理功能评估量表(CPAx-Chi)诊断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阈值及评估诊断价值。方法学习CPAx-Chi量表使用细节和注意事项,由2名研究者同时采用CPAx-Chi量表和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 MRC-Score)量表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综合ICU的200例患者进行独立评估。以MRC-Score总分≤48分为标准,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 AUC)、尤登指数(Youden's index, YI)及一致性检验,确定CPAx-Chi量表在诊断ICU-AW的阈值及价值。结果以MRC-Score总分≤48分为标准,A组ROC AUC= 0.899(95%CI 0.862~1.025);B组ROC AUC=0.874(95%CI 0.824~0.925);CPAx-Chi量表诊断ICU-AW的临界阈值为31.5分;A组最大YI=0.643,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7 %;B组最大YI=0.62,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CPAx-Chi量表诊断ICU-AW的临界阈值为30.5分,B组最大YI=0.62,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83%。以CPAx-Chi≤31阈值,ICU-AW组和非ICU-AW组的CPAx-C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x-Chi≤31分和MRC-Score≤48分诊断ICU-AW的一致性高,A组Kappa=0.845(P=0.02);B组数据Kappa=0.839(P=0.04),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Ax-Chi量表评分≤31分是诊断ICU-AW的临界值,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PAx-Chi量表可以在我国重症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ICU获得性衰弱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阈值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天津市吸烟成年膳食状况,并分析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市共计调查1 478名成年,使用3 d膳食回顾法和调味品称重法相结合获得膳食状况,并收集其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描述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各类食物摄入状况及DBI_16评分,并分析吸烟、膳食质量距(DQD-DBI)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天津市吸烟者蔬菜、水果、奶类摄入量均低于不吸烟者,烹调盐、烹调油、谷类、鱼虾类均高于不吸烟者;天津市吸烟者蔬菜水果、食物种类、奶豆类DBI_16评分低于不吸烟者,纯能量食物及调味品评分高于不吸烟者;天津市吸烟者DQD-DBI、正端分、负端分中位数分别为42.0、14.0、29.0,均高于不吸烟者,主要问题是中度摄入不足(67.0%)、低度摄入过量(70.9%)、中度摄入不均衡(67.2%);吸烟者血尿酸高于不吸烟者,在DQD-DBI“非适宜”情况下,吸烟者血尿酸亦高于不吸烟者。结论天津市吸烟成年膳食不均衡情况比不吸烟者更显著,且血尿酸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吸烟人群的膳食营养宣传教育与干预。

  • 标签: 吸烟成年人 膳食平衡指数 膳食摄入量 血尿酸 吸烟指数
  • 作者: 沈子园 贺晨露 王颖 刘沁华 张颢 苗雨青 顾伟英 王春玲 王玲 叶静静 金英良 桑威 朱太岗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江苏 徐州 221004,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事处 2238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合肥 23002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山东 济宁 272000,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224001,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213003,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223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7100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济南 2500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 徐州 221002,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血液科,安徽 宿州 234000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探讨成年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9家医疗中心确诊的86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86例成年LAHS患者中男性50例(58.1%),女性36例(41.9%);患者中位年龄57岁(19~76岁),中位总生存(OS)时间1.67个月(95% CI 0.09~3.24个月),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8例,67.44%)。基于MaxStat算法,患者年龄、清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4岁、30.1 g/L、67 μmol/L、1 045 U/L、4.58 g/L和72×109/L。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乳酸脱氢酶、清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AHS病情凶险,进展快。年龄≥64岁、乳酸脱氢酶≥1 045 U/L、纤维蛋白原≥4.58 g/L、清蛋白<30.1 g/L的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

  • 标签: 淋巴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淋巴瘤 成年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主要慢性病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第二次重复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慢性病种类、个数及患病年限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在24 242名研究对象中,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患病率分别为9.6%、5.8%、3.2%和26.8%,患以上任一慢性病者占38.8%。患上述任一慢性病与低手握力和低上肢肌肉质量(AMQ)呈正相关,且其患病年限越长,风险越高(线性趋势P值均<0.001),患任一慢性病≥10年者低手握力和低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64(1.42~1.90)和1.83(1.60~2.10);患1、2、≥3种慢性病者低手握力的OR值(95%CI)分别为1.26(1.17~1.37)、1.42(1.23~1.64)和2.27(1.55~3.32),低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28(1.18~1.38)、1.67(1.46~1.92)和2.41(1.69~3.45),且关联均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P值均<0.001)。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均与低手握力和低AMQ呈正相关;慢阻肺患者低四肢肌肉重量指数(ASMI)、低全身肌肉重量指数(TSMI)和低手握力的风险高于非慢阻肺患者,且风险与患病年限呈正相关(线性趋势P值均<0.05),患慢阻肺≥10年者低ASMI和低TSMI的OR值(95%CI)分别为2.39(1.36~4.20)和2.41(1.37~4.26)。结论慢性病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更低,且随患慢性病个数及年限延长,低手握力、低AMQ的比例更高。

  • 标签: 慢性病 肌肉重量 手握力 肌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成年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联。方法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选取60个监测点人群(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6 632。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进行随访,完成随访者27 762。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比。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分析,共纳入27 112名研究对象,观察到脑卒中事件1 333例;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6 907名研究对象,观察到缺血性卒中事件1 128例;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5 984名研究对象,观察到出血性卒中事件205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腰围身高比0~0.45组为参照,脑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0.55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1%(HR=1.21,95%CI:1.00~1.46)、26%(HR=1.26,95%CI:1.04~1.53)和60%(HR=1.60,95%CI:1.29~1.99),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01);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0.55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0%(HR=1.30,95%CI:1.05~1.60)、33%(HR=1.33,95%CI:1.07~1.64)和61%(HR=1.61,95%CI:1.26~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24);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55组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73%(HR=1.73,95%CI:1.02~2.94),0.46~0.49和0.50~0.5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结论控制体重预防脑卒中及其亚型,可将腰围身高比作为体重控制指标之一。尤其重点关注腰围身高比≥0.55的年龄<50岁人群,同时不应忽视腰围身高比0.46~0.49群。

  • 标签: 腰围身高比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前瞻性队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与跟骨骨密度指标(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3 876名研究对象,男性COPD患病率为34.3%(3 130/9 125),女性COPD患病率为23.2%(3 416/14 751)。以健康男、女性为参照,男、女性COPD患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均降低,男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87(-1.37~-0.36)、-3.42(-5.42~-1.43)、-1.53(-2.34~-0.71),女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66(-1.09~-0.23)、-2.24(-3.92~-0.55)、-1.06(-1.71~-0.40),男性中下降幅度更大(交互作用均P<0.05)。GOLD分级与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呈负相关,且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均P<0.00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男性低体力活动水平者、男、女性非超重/肥胖者中COPD患者骨密度下降幅度更大。结论COPD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应加强对COPD患者骨密度的关注,尤其应关注年龄大、体力活动水平低、非超重/肥胖的COPD患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分级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成年血糖水平现状,探讨BMI、腰围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数据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监测区(县)选取≥18岁常住居民,以面对面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收集人口学基本信息、慢性病危险因素信息、BMI、腰围和血糖水平等。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分组描述不同特征人群的血糖水平,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BMI及腰围与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77 816名研究对象,我国成年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73±1.46)mmol/L、(5.37±0.83)%,其中,均以≥60岁年龄组最高,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1),城市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略高于农村(P<0.001);平均FPG和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均随BMI和腰围的增长而增高(P<0.001)。多重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BMI每增加1 kg/m2,未诊断为糖尿病、新诊断为糖尿病和自报已诊断为糖尿病的FPG分别增加0.019 mmol/L(P<0.001)、0.021 mmol/L(P=0.163)和0.028 mmol/L(P=0.088);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增加0.015%、0.050%和0.033%(均P<0.001)。腰围每增加1 cm,亚人群的FPG分别增加0.008 mmol/L(P<0.001)、0.014 mmol/L(P=0.004)、0.023 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增加0.006%、0.019%、0.019%(均P<0.001)。腰围的标准化β值均高于BMI。结论未被诊断为糖尿病且BMI或腰围高于正常值的成年是重点防控人群。腰围预测血糖水平的能力高于BMI,应加大举措提高腰围知晓率,有助于实现各人群维持血糖正常。

  • 标签: 体质指数 血糖水平 腰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文版切尔西物理功能评估量表(CPAx-Chi)诊断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阈值及评估诊断价值。方法学习CPAx-Chi量表使用细节和注意事项,由2名研究者同时采用CPAx-Chi量表和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 MRC-Score)量表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综合ICU的200例患者进行独立评估。以MRC-Score总分≤48分为标准,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 AUC)、尤登指数(Youden's index, YI)及一致性检验,确定CPAx-Chi量表在诊断ICU-AW的阈值及价值。结果以MRC-Score总分≤48分为标准,A组ROC AUC= 0.899(95%CI 0.862~1.025);B组ROC AUC=0.874(95%CI 0.824~0.925);CPAx-Chi量表诊断ICU-AW的临界阈值为31.5分;A组最大YI=0.643,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7 %;B组最大YI=0.62,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CPAx-Chi量表诊断ICU-AW的临界阈值为30.5分,B组最大YI=0.62,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83%。以CPAx-Chi≤31阈值,ICU-AW组和非ICU-AW组的CPAx-C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x-Chi≤31分和MRC-Score≤48分诊断ICU-AW的一致性高,A组Kappa=0.845(P=0.02);B组数据Kappa=0.839(P=0.04),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Ax-Chi量表评分≤31分是诊断ICU-AW的临界值,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PAx-Chi量表可以在我国重症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ICU获得性衰弱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阈值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成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方法将本市内几个社区的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向其发放自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日常膳食营养行为等,总分为100分,然后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814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总分达到合格线(60-79分)的居民共有218,约占总数的26.8%,达到良好线(80-89分)的居民共有102,约占总数的12.5%;达到优秀线(90-100分)的居民只有36,约占总数的4.4%。男性的平均分数为(44.2±5.4)分,女性的平均分数为(56.8±8.2)分,男性分数低于女性,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水平越高的居民则分数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居民分数呈递增趋势,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成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较不足、态度较不重视、日常膳食营养行为较不科学,因此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强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号召人们重视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改善人们的日常膳食营养行为,从而增强国民体魄。

  • 标签: 成年人 营养 食品卫生知识 认知 态度 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评估正常成年甲状腺血流量(TBF)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TBF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进行甲状腺MR检查的100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均接受3.0 T MR甲状腺3D-ASL扫描,1名受试者因不能耐受检查、11名因图像伪影明显、15名因常规MRI发现甲状腺异常而排除,最终入组73名受试者。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ASL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分,并分别测量甲状腺双侧叶上、中、下极的TBF。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测量TBF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的TBF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甲状腺之间,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同侧甲状腺TBF比较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3,P<0.001)。2名医师测量TBF的一致性甲状腺左侧叶下极ICC=0.648(P<0.001),其他部位一致性良好(ICC均>0.75,P<0.001)。同侧中极TBF明显高于上、下极(P<0.001),而同侧上、下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上、中、下极的TBF均大于左侧(t=6.182、6.294、4.896,P<0.001)。男性(31名)与女性(42名)受试者间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45~59岁,12名)甲状腺中极TBF高于青年组(18~44岁,61名)(左侧叶t=3.868,P=0.003;右侧叶t=2.647,P=0.022),而两组同侧上、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L能精准定量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 标签: 甲状腺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血流
  • 简介:目的评价成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后左房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封堵治疗的成年继发孔型ASD患者49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左右径及左房相关容积。结果治疗后2d及1、3个月,左房左右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左房左右径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6±4.78)mm比(34.63±5.60)mm,P〈0.05];治疗后2d,左房储蓄容积较治疗前减小[(30.84±4.24)ml比(32.43±4.30)ml,P〈0.05],治疗后3、6个月均进一步改善[(30.51±4.97)、(28.94±5.97)ml比(32.43±4.30)ml,P〈0.05或〈0.01];治疗前后左房主动收缩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及1个月,左房被动排空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左房被动排空容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10.28±5.51)、(10.27±4.82)ml比(12.31±3.51)ml,P〈0.01];治疗后2d,左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左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70±7.00)%、(45.47±5.23)%、(48.55±7.86)%比(37.39±4.84)%,P〈O.01]。结论成年继发孔型ASD患者封堵治疗后左房形态及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房功能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 收缩功能 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对健康成年血脂和血糖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7日至5月1日在北京市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512例,从中筛选出无慢性传染性疾病、年龄≥18岁、接受社区封闭管理或居家隔离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至3月30日,且2018及2019两年同月份均在北京市体检中心体检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87例纳入本研究。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血脂及血糖三年的变化趋势,进一步使用Bonferroni法分析两两体检年份血糖及血脂水平差异。结果87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6例(41.4%);女性51例(58.6%),年龄(46.3±13.2)岁(范围:24~74岁)。2018—2020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指标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男性LDL-C、TC、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HDL-C、LDL-C、TC、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2020年的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2019年[(1.27±0.29)、(1.30±0.31)比(1.36±0.34)mmol/L],2020年的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2018、2019年[(3.11±0.88)比(2.81±0.77)、(2.84±0.71)mmol/L],2020年的TG水平显著高于2019年[(1.54±1.17)比(1.32±0.80)mmol/L],2019、2020年的TC水平均显著高于2018年[(4.88±0.94)、(5.10±0.99)比(4.63±0.90)mmol/L],2019、2020年的FBG水平均显著低于2018年[(5.34±1.17)、(5.44±1.58)比(5.84±1.70)mmol/L](均P<0.05)。男性LDL-C、TC、TG、FBG四项指标总体均值在各年度均高于女性、HDL-C总体均值低于女性;相比2019年,2020年男性LDL-C、TC均显著升高、女性HDL-C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对血脂及血糖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居家隔离 血脂 血糖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成年中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病情况,掌握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10个监测点调查了5998名成年常住居民,抽取到5941份有效空腹静脉血和服糖后2小时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对样本复杂加权后,计算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结果黑龙江省成年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7.17%,经X2检验,在不同性别、城乡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糖耐量减低患病率为10.03%,经X2检验,在不同年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性别、城乡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黑龙江省成年口中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率较高,未来糖尿病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应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开展综合干预措施。

  • 标签: 黑龙江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 流行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与水银柱体温计在成年中测量值的差异性,并初步确定电子体温计测定成人体温的正常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同一受试者,同时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大鱼际温度,水银体温计测定腋下的温度,比较两者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524接受了体温检测。电子体温计测量的大鱼际温度为(35.9±0.6)℃,显著低于水银柱腋下体温(36.6±0.7)℃,2种体温计测量的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根据ROC曲线,将电子体温计发热的界值定为35.9℃。结论电子体温计测量的大鱼际体温低于水银柱体温计测量的腋下温度,电子体温计确定发热的界值有待进一步确认。

  • 标签: 电子体温计测量 水银柱体温计测量 体温测定 发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尚未批准用于治疗未成银屑病的系统疗法。依那西普已被批准用于系统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但由于缺乏临床数据及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的支持,使得其在未成银屑病患者治疗中的使用受到限制。为期48周的前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未成银屑病患者对依那西普治疗耐受性及疗效均较理想。研究者以评估依那西普长期用于中重度儿童和青少年斑块型银屑病的安全性和疗效为目的,进行了一项为期5年的开放性研究。纳入了已经完成48周前期临床试验的4~17岁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每周给予依那西普0.8mg&g治疗(最大剂量每周〈50rag),研究期间患者可局部外用低效及中效糖皮质激素治疗。

  • 标签: 斑块型银屑病 依那西普 药品说明书 临床试验 临床数据 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