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肩胛部瓣转移修复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总结肩胛部瓣在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组11例13侧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瘢痕松解、转移肩胛部瓣修复。结果:本组11例患者13侧肩胛部瓣完全成活,其中一例瓣远端皮下脂肪液化、裂开约2cm,经换药缝合后愈合;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2年,瓣色泽好,质地优良,不臃肿,外观满意,腋窝均未再次发生瘢痕挛缩,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肩胛部瓣具有面积大、血供可靠、距离腋窝较近、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及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腋窝瘢痕挛缩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肩胛部皮瓣 腋窝瘢痕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对应用同指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瓣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腹部带蒂瓣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同指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瓣修复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50.24±7.68)d和缺损修复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2.25±3.4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92±10.64)d、(17.59±4.51)d:指端缺损疾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在手术修复治疗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结论:应用同指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瓣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 手指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前臂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从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抽取70例需要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胸大肌肌瓣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游离前臂瓣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瓣成活情况和患者的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感染的情况也要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血情况少于实验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瓣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在并发症与重建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游离前臂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 缺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和环境护理等。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供区愈合情况、瓣成活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发生皮瓣远端皮肤边缘坏死渗出,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愈合;且60例患者瓣完全成活,外观色泽红润,瓣面积未发生回缩,此外,供区未发生瘢痕增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全面、有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瓣成活率和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瓣修复 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性鹿角状肾结石采取双通道微创经肾镜与单通道微创经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6例完全性鹿角状肾结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3例,实施双通道微创经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B组33例选择单通道微创经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及出血量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3.94%,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与对照组78.79%,21.21%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06%,对照组9.09%,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通道微创经肾镜及单通道微创经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均对完全性鹿角状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双通道微创经肾镜的时间较短,可提高一期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完全性鹿角状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赛肤润联合美康对高危期和Ⅰ期压疮的防治疗效。方法将127例年龄59~88岁的患者,其中受压处潮红80例,红肿(I期压疮)38例,皮肤暗褐色(介于I期和II期之间)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及治疗早期压疮。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后用赛肤润防治高危期压疮,用赛肤润配合美康防治Ⅰ期压疮。结果观察组潮红、红肿、暗褐色患者恢复时间及压疮进展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赛肤润联合美康预防及治疗早期压疮效果显著。临床防治压疮工作中必须注重原发病的治疗,严格执行压疮护理常规,积极应用压疮防治新方法,并根据患者情况因地制宜,细致地做好危重患者和长期卧床患者基础护理工作。

  • 标签: 赛肤润 美皮康 早期压疮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讨人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中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41例患者使用人工生物透性薄膜材料和负压封闭引流,均在彻底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21天。结果1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创面经植皮或直接缝合愈合;2例每5~10天更换VSD材料2次后,创腔变浅改为普通换药,7天后愈合佳。结论人工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转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疗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人工皮 负压封闭 引流
  • 简介:椎体后凸成形术自1998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因其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等优点,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文献报道渗漏率在7%-14%[1-3],但有学者认为,临床上骨水泥渗漏率是被低估的,实际渗漏率要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4]。多数情况下,骨水泥渗漏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是,骨水泥一旦渗漏到硬膜外或椎旁静脉则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肺栓塞等灾难性后果。本文就经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常见并发症 缓解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应用不同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不同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不同瓣的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应用不同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修复成功58例,成功率96.67%,其中瓣中局部瓣以及软组织扩张瓣修复成功率高,外观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应用不同瓣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进行修复,修复成功率高,术后美观度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 不同皮瓣 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高危患者在CT引导下经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中的作用。方法对运用CT引导下经经肝胆囊穿刺引流的高危患者,护理人员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与悉心护理。结果在周密细致的护理下,CT引导下经经肝胆囊穿刺引流的57例高危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紧密配合医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并注意对引流管的保护,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 高危患者 PTGD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经肾镜取石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肾镜取石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使患者迅速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MSCT引导下经穿刺切割活检准确率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有手术病理或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MSCT引导下经穿刺切割活检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符合组和不符合组,对影响穿刺活检准确率的因素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穿刺活检总准确率86.33%(259/3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20/300)。两组病变大小、分布类型、病变内有无大量坏死或较大空洞、肺部病变周围是否合并阻塞性实变或不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的良恶性对穿刺活检准确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MSCT引导下经穿刺切割活检准确率的可能因素有病变大小、分布类型、病变内有无大量坏死或较大空洞、肺部病变是否合并阻塞性实变或不张。

  • 标签: 活组织检查 穿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下腹温测定对于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手术组50例,术前全部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拟行手术治疗,另选30名耳鼻喉科及整形外科的患儿做对照组。测试患儿右下腹部压痛点最明显部位及左下腹部相对应部位。记录两侧下腹部皮肤温度的数值及温度差。右下腹部比左下腹部温增高≥1.0℃,认为对诊断有意义。<1.0℃则判定无意义。结果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敏感性为75%(24/32),单纯性阑尾炎敏感性为38.9%(7/18)。对照组温测定结果均为阴性(不超过1.0℃),特异性为100%。结论右下腹部温测定可以作为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尤其是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年龄较小、查体欠配合者的一项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小儿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皮温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线状IgA大疱性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2年诊治的3例线状IgA大疱性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男2例,女1例,年龄3-18岁.临床上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水疱,或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出现的水泡,尼氏征阴性,瘙痒剧烈,伴有口腔黏膜的损害.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有线状IgA沉积.治疗上我们予以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加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或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均被成功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在缺乏氨苯砜的前提下,我们的病例显示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加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或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治疗线状IgA大疱性病.关键词线状IgA大疱性病;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Analysisof3CasesofLinerIgABullousDermatosisandReviewofLiteratureLuGui-qing,BiZhi-gang,YanLiu,etal??Departmentofdermatology,BenQMedicalCenter,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19CorrespondingauthorZhiGang-bi,E-mailElton??bi@benqhospital??com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featuresandtherapeuticactivityoflinerIgAbullousdermatosis(LAD)andimprovethedermatologist’sunderGstandingofLAD??MethodsClinicaldataof3caseswithLAD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Allof3patientspresentedwithisolatedandgroupedtenseserGum-filledvesiclesandbullaewithnegativeNikolsky’ssignonhealthyskinoronanblistersin3cases??Directimmunofluorescence(DIF)showedcontinuouslinGeardepositionofIgAatthebasementmembranezone(BMZ)??Theyweretreatedwithsalazosulfapyridine(SASP),glucocorticosteroid,immunodepressant,somewerecombinedwith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αreceptorIIIgGFcfusionproteinor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ConclusionWithoutdapsone,theywerecuredwithSASP,glucocorticosteroid,immunodepressant,somewerecombinedwith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αreceptorIIIgGFcfusionKperyotweionrdosrIVIg??LinerIgABullousDermatosis;Glucocorticosteroid;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αreceptorIIIgGFcfusionproteinforinjecGtion;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中图分类号R758.6__________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3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络穴位经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中医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口服给药与经络穴位经给药,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80%,对照组是55.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经络穴位经给药技术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络穴位 经皮给药技术在 中医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CD)和经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治疗高龄胆管炎的体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