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4-20周的孕妇测定其血中HCG、游离E3醇和AFP的指标,结合单妊娠孕妇年龄、体重、孕周、胎儿双顶径进行风险性评估.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ml,分离血清。严格按照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结果得出胎儿患21-三体、18-三体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结论对孕中期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不仅检查出唐氏综合征胎儿,还可以筛查出患有其他染色体疾病或神经管缺陷的胎儿,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甲型胎儿蛋白(AFP)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hCG) 游离雌三醇(UE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具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PICC治疗方法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手段对PICC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穿刺成功率,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肿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的住院患儿5401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并进行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入院患儿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办法,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痛苦,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保障患儿的健康,静脉留置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小儿临床治疗护理当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在神经源膀胱患者中的改进应用观察。方法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我院康复科和骨科48例神经源膀胱患者,其中24例为试验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进行了改进应用观察。结果试验组在降低尿路感染和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改进应用于神经源膀胱患者中有比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恢复自信心以及自主排尿功能,从而也能减少因为留置导尿而带来的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节约大量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神经源膀胱 技术改进
  • 简介:摘要通过运用追踪方法学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全面了解医院运行情况,评价医院管理体系、综合服务能力,查找隐患并进行分析、整改,落到实效,使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持续改进,本文对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护理 质量 安全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中应用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门诊内科医疗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将工作中的医疗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类,其类型主要包括危险医嘱、危险操作、危险医患沟通、危险药物等。依据医疗风险因素归类总结后制定风险预警应对措施,并在临床中严格按要求实施。结果内科通过实施风险预警管理措施后,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投诉等不良医疗事件出现的频率大幅度的降低。结论在内科中应用医疗风险预警管理,可以有效的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操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医疗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疗风险 预警管理 内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的辨证用药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脑血管病患者都采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30例为非热证组,46例患者为热证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观察。结果热证组患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6.5%,非热证组患者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热证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热证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且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中药黄芪是豆科类草本植物黄芪的根,并被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属上品良药。在传统的中医治疗,为一种常见的补气药物,微温。本品肺经、归脾、微温、性味甘,其可以起到利水退肿、托疮生肌、固表止汗、补气升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虚血脱,脾虚泄泻,表虚自汗,或因气血不足而导致的溃久不敛以及痈疽不溃,另外,还可有效治疗患者的气虚津亏、半身不遂、关节痹痛、肢体麻木的消渴等症状。本文主要围绕中药黄芪的药理,以及其在临床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中药 黄芪 药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不确定在临床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需要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抽取血液标本与尿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其配套试剂,检测所有患者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尿素、肌酐、尿酸。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56%、血清白蛋白的测量不确定度为1.3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量不确定度为3.8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的测量不确定度为1.67%、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59%、血清总胆红素的测量不确定度为3.98%、尿素的测量不确定度为7.05%、肌酐的测量不确定度为6.86%、尿酸的测量不确定度为4.85%。结论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反映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及准确性,降低临床生化检验的误差,提高临床生化检查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测量不确定度 应用
  • 简介:摘要由临床医师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督查办对出院患者随机抽样进行电话再访的制度,规范了回访流程,完善了医院督促机制,从医疗和服务上都有效地提高了出院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医师 电话回访 应用
  • 简介:摘要在尿沉渣检查中能看到其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精子及析出的结晶物质等,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自动尿沉渣检测 检测项目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外固定器的应用临床骨科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尤其是相对于以往的骨折处理方式而言,推广外固定器的应用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就重点针对临床骨科治疗中外固定器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外固定器 临床骨科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经济背景支持下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在患者的临床护理方面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因此,本文就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优化我国冠心病临床护理工作方面能够有所帮助。

  • 标签: 优质护理 冠心病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乳腺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份我科乳腺出院病人,共计150份,包括(乳腺炎、乳腺囊肿等),其中观察组75人,对照组75人,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等相关指标。结果病人入院以后采用临床路径,可以有效的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及主动性,十分适用于乳腺外科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乳腺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护理中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常规置管,研究组应用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8.00%(49例),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00%(41例),研究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总发生率为4.00%(2例),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4.00%(12例),研究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过程中应用PICC置管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且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肿瘤护理 PICC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