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5年8月期间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透析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血液透析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眼科临床中环孢霉素A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全部给予滤过术进行治疗,按照术中使用药物的不同分组使用氟尿嘧啶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使用环孢霉素A的3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疗效(96.67%)高于对照组(76.67%),功能性过滤泡占比(90%)高于对照组(53.33%),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环孢霉素A更适合眼科临床应用,其疗效明显高于氟尿嘧啶。

  • 标签: 眼科临床 环孢霉素A 青光眼滤过术 氟尿嘧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疾病患者通过冷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由骨科转入康复科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消肿止痛、主被动关节活动、物理治疗、肌力训练、传统康复治疗、关节松动训练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冷疗法,观察两组疼痛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四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2.3±1.2)vs(4.9±1.3)},康复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vs73.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处于康复期的骨科疾病患者采取冷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康复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康复 冷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白内障患者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结合患者机体病情,对照组行常规住院治疗,观察组行日间手术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术前待床日,治疗总费用与视力提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从视力情况来看,两组患者视力提升幅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长,术前待床日与治疗费用方面均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确保本院硬件条件允许,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情况下,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可降低患者住院时长,节省治疗费用,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日间手术模式 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于中药治疗在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将100例确诊为尿路结石的患者随机分均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根据自身病状采用中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4%,治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治愈15例,好转23例,无效12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与普通常规疗法比较,中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中药治疗 尿路结石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所有神经营养因子中,进行了最透彻研究,发现最早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GF),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GF,mNGF)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对其进行的研究有重要临床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就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为医学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全库检索《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本次研究主题“还原性谷胱甘肽”,查询医学文献资料,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解毒、保护肝细胞膜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临床应用中,对多种原因引发的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如糖尿病、肾病、肝损害、肿瘤患者辅助治疗以及帕金森病等。结论逐渐将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机制深入,并有效应用临床机制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进展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9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另79例为研究组给予大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大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大黄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肝切除在肝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70例肝胆疾病且接受肝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的肝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进行精准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肝脏功能的损害以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肝脏功能恢复情况上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胆疾病患者接受精准肝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较好,且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此今后在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对精准肝切除这种治疗方式进行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准 肝切除 肝外科 临床应用 推广
  • 简介:摘要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abdominisplaneblock,TAP)是一种为前腹壁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是将局麻药注入腹横肌平面,阻断经过此平面的感觉神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成功率。通过本文的综述以期该项技术能被推广应用临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和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2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综合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门诊抗高血处方2812张,从抗高血压药的处方数、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方式以二联用药为主,三联次之。结论我院抗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合理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支架术治疗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采取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中选出8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患者支架术后采取常规恢复治疗,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则在支架术后采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作为研究组。在经过为期1年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76%(4/41),明显低于对比组26.84%(11/41);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明显高于对比组70.73%(29/41)。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架术后采取双抗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氯匹格雷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