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因冠状动脉内膜增生或血栓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抗栓治疗无效的患儿,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现对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现状、手术指征、桥血管选择及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住院患者 372例,按数据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 186例。干预组由责任护士针对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 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实施了系统的术前准备、严密有效的术中监测、精心的术后宣教及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21.5%,对照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41.9%。结论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 整体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适,降低了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桡动脉途径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确诊的17例AAOC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7例患儿中男14例、女3例,就诊年龄(8.7±3.5)岁,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LCA)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RCA)13例。7例患儿表现为胸痛或运动后胸痛,3例为心源性晕厥,1例表现为胸闷乏力,6例患儿无特异性症状,其中3例心源性晕厥及1例胸闷乏力患儿为ALCA。14例患儿影像学表现存在冠状动脉压迫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解剖基础。7例患儿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其中ALCA 2例、ARCA 5例,另有1例ALCA患儿因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ALCA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或预后的发生比例高于ARCA组(4/4比0/13,P<0.05)。门诊规律随访6 (6,12)个月,失访1例,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心源性晕厥或心功能不全多发生在ALCA组,ALCA预后较差。ALCA及ARCA伴有心肌缺血的患儿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儿童
  • 简介:摘要旁路血管的选择一直是冠状动脉外科领域的热点。动脉旁路血管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远期通畅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胸廓内动脉是"金标准"旁路血管。多支动脉和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国内外学者大力提倡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形成了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我国的冠状动脉外科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过程中的监护要点。方法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28例,3例因桡动脉穿刺痉挛失败,2例桡动脉畸形狭窄穿刺失败。结论精心的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4例入住本院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果126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4.03%,10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8.13%。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住院时间短,节约住院费用,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方法对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10例瓣膜病患者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有病变,其中10例瓣膜病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

  • 标签: 例报告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年龄在70 岁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护理 70 岁以上行 CABG 患者28例。在术前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控制心绞痛, 治疗合并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术后做好各系统的监测工作, 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结果:无一例并发症。 结论:高龄CABG患者术后护理难度高,手术风险大, 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进行精心的术后护理。本文选取的临床资料是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心外科监护室收治的28名70岁及以上的CABG患者,其中男21例,女7例。

  • 标签: 高龄,冠状动脉搭桥,并发症,围术期,护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与术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模式状态的关系,探讨FF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8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8±12)岁。术前评估左前降支动脉的FFR值,根据术前FFR值将患者分为重度缺血组(FFR<0.75)、临界组(0.75≤FFR<0.80)和轻度缺血组(FFR≥0.80)。术中使用瞬时流量测定仪评估胸廓内动脉至左前降支动脉的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状态。结果重度缺血组、临界组和轻度缺血组患者的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1.24±5.71)ml/min、(18.25±7.72)ml/min和(16.47±7.83)ml/min,搏动指数分别为2.58±0.96、3.14±1.19和3.53±1.34,舒张期充盈比例分别为0.63±0.10、0.55±0.11和0.53±0.11,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分别为2例(3.6%)、3例(18.8%)、3例(20.0%)。三组间的移植血管流量(P=0.027)、搏动指数(P=0.007)、舒张期充盈比例(P=0.001)和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比例(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旁路移植血管流量增加,搏动指数减少,舒张期充盈比例有所上升,收缩期逆流的患者比例有减少趋势。对于轻中度功能性冠状动脉狭窄(FFR≥0.75)的患者,近中期及血管闭塞机会可能增加;对于重度狭窄(FFR<0.75)患者而言,能获得较满意流量参数及可能的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流量测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程度,指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血运重建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一病房择期行单纯CABG的154例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提示狭窄的病变血管进行QFR分析,获得病变血管功能性狭窄情况,外科医师术前对QFR分析结果不知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近期临床结局并总结分析。结果1年后冠状动脉CTA显示,功能性显著病变(QFR<0.8)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为5.5%,非功能性显著病变(QFR≥0.8)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为15.6%。随访发现,心绞痛分级在发生与未发生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QFR分析的功能性非显著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的风险高于功能性显著病变血管,对于QFR提示阴性病变的冠状动脉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发生闭塞的风险比静脉旁路移植血管更高。这一发现与临床预后并无明显关联,非显著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或闭塞的患者均未发现过多心绞痛发作或冠状动脉重复干预的情况。QFR指导冠状动脉外科手术策略选择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执行PCI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前心理辅导,常规准备及术后病情监测,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用药指导等措施。结果通过对行PCI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PCI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为了评价其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基础资料,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PCI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工作。结果本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工作,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做好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