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5例DVT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治愈22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治疗前后髌骨上下缘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的患者,护理工作必不可少。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妇产科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抛掷硬币方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下肢静脉形成者和肺栓塞患者,对照组中发现3例(4.0%)下肢静脉患者,肺栓塞患者2例(2.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45±1.20)天,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4±2.10)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的形成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66-02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下肢静脉(DVT)是髋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45%~57%,且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为10%~20%,死亡率高达2%1。有效的医疗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DVT发生。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下肢静脉形成后炎症变化影响的机制。方法将确诊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共34例未处理前每位患者均采取静脉。然后每个患者每天坚持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服药1周后每个患者再次采静脉。所有静脉标本均行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测,观察服药前后DVT患者的炎症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CRP及IL-6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轻下肢静脉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下肢静脉形成的预后。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142例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导管灌注溶栓术,观察组给予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双侧下肢血管周径,比较两组尿激酶使用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尿激酶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有助于提高溶栓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机械碎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盆骨折病人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盆骨骨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下肢静脉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远远更短,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盆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防措施 骨盆骨折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在围术期间静脉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进行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对此类病症就行防治。方法我院依据统计学上随机原则,对入院的患者进行选取,共选取260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时间从2011年11月开始,到2014年11月结束。时间跨度为3年。通过对患者术后围术期静脉的形成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与护理工作。结果通过总结与分析,我院发现选取的产妇中发生围术期静脉病症的患者共有18名,占患者总数的6.9%。我院医生对此深入研究,通过回顾性多因素分析,发现引起产妇围术期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产妇的年龄、BMI和合并感染。结论通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探明剖宫产围术期静脉形成的主要因素为产妇年龄偏大、身体肥胖和多样合并感染。对此,医护人员在日常进行护理时,应多加注意,尽量避免此类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 形成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瘫痪患者下肢静脉的效果。方法将46例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气压治疗组(21例),两组患者早期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气压治疗组使用气压治疗仪。10d后评定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压治疗组患者经气压治疗后,发生下肢静脉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静脉形成。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预防 气压治疗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常规筛查静脉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共计112例下肢需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术前均行血栓形成风险评估(RAPT)、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RAPT评分为低风险组(≤5分)有32例,中等风险组(5~14分)有56例,高风险组(>14分)有24例;彩超检查提示患肢有静脉的占60.7%(68/112),其中低风险组9例(28.1%),中风险组40例(71.4%),高风险组19例(79.2%)。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进行有效的静脉筛查。

  • 标签: 下肢 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6例行大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63例为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静脉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行大手术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控制了下肢静脉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骨科 手术 下肢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彩色Doppler设备帮助双腿存在静脉情况的病人实施诊查的具体作用。方法从2013年3月-2014年10月来本科室接受Doppler设备扫检诊查的病人中抽选56例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档案,对病人的扫检档案进行查阅,归纳诊查的结果并以此对Doppler的诊查作用进行判定。结果56例病人的血栓情况皆在手术中得到证明,利用Doppler设备扫检后,确定21例病人双腿的血栓属于中央型,20例血栓情况属于周围型,此外14例属于混合血栓类型,Doppler设备的诊查报告基本和手术检查大体一致P>0.05,本组只有1例初次诊查时漏诊,随后经第二次扫检确定为混合型血栓,手术检查准确比率是100%,doppler仪器扫检的准确比率是98.21%。结论由于彩色Doppler设备可以在扫描之下取得血管系统的成片,且成片质量很高能够直接观察到血栓出现的位置以及阻塞的详情,所以在给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进行诊查时,为了令诊查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可选择通过Doppler设备为病人实施扫检。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Doppler 设备 腿部深静脉血栓病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对下肢静脉形成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活动护理,护理10d后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流速度和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33.5±6.5)cm/s,高于对照组(26.8±5.4)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DVT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6.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可提高患者下肢静脉液回流速度,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下床活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4例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指导、药物预防、心理护理、肢体训练等,对照组采用简单的传统护理方式,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的防范和护理是避免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生成血栓的有效措施,能够提升预后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成本,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组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16例,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第1天(T2)和术后第3天(T3)采集患者静脉进行TEG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采集点时TEG的R、K、α、MA、G和CI等6个参数值。结果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均呈现高凝状态,且表现为进行性加重。与各指标正常值比较,膝关节置换术患者TEG指标中R和K缩短,α角、MA以及G值增大,CI增大与麻醉前T0比较,R值逐渐下降,其中T2和T3时的R下降显著;K值也成逐渐下降趋势,但不具统计学差异;α角、MA以及G值则显著性升高;CI无显著性变化。TEG诊断对照组患者静脉的准确性为66.67%,观察组患者静脉诊断准确性为77.78%,卡方检验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是判断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法林联合尿激酶对于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8例急性下肢静脉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华法林联合尿激酶干预,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干预。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下肢肿胀程度、血液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华法林联合尿激酶可较好的降低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二聚体水平。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华法林 尿激酶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程序化护理对下肢静脉介入溶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2015年收治的58例下肢静脉介入溶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疼痛、社会功能以及生存质量五项相关指标评分分别是(85.09±5.17)分、(83.40±6.13)分、(83.41±4.07)分、(84.09±5.80)分以及(84.37±5.60)分,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介入溶栓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开展干预工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保证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提升护理疗效。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 血栓介入 溶栓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