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静脉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接收的 72 例行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 患者,将其作为对象展开综合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性护理。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对照组 36 例患者中有 6 例患者发生血栓,发生率为 16.67% ,观察组 36 例患者均无血栓形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 结论:综合性护理在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静脉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下肢静脉的发生,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在下肢静脉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10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5例,随 机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形成症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症状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中 4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 72.7%,观察组中 5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 90.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医用弹力袜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下肢静脉形成状况改善,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用弹力袜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规范、科学地预防颌面外科病人静脉栓塞症。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我院颌面外科患者250例为对照组,2017年1-6月颌面外科病人30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基于Caprini模型的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专科高危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对照组共评估出中危50例,高危、极高危11例,观察组共评估中危88例,高危、极高危42例,观察组的下肢肿胀例数及发生DVT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于Caprini模型的风险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专科高危因素高血压、从ICU转回、白细胞增高、血液中D二聚体异常增高。更能筛查出静脉栓塞高危患者,更适用于颌面外科病人血栓风险的评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血栓的发生。

  • 标签: 风险评估 深静脉血栓 颌面外科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静脉预防当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由于患有妇科疾病入住我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行X线静脉管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急性栓塞、亚急性栓塞与慢性栓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静脉当中的应用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且该技术因具无创性、简便性等优点,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妇科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资料 ,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 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静脉 10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 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 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骨科术后在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临床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 56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 28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有效缓解率为 96.43%,对照组为 89.2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为 92.86%,对照组为 85.7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AngioJet机械偶联药物清除急性和亚急性期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济南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应用AngioJet机械药物偶联清除的28例急性和亚急性期DVT患者资料,评价术后血栓的清除率、患肢的消肿率、术后1年静脉管腔的通畅性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Villalta评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9.29%,临床成功率为100%。血栓清除率为(81.7±18.29)%;大腿的消肿率为(72.75±19.95)%;小腿的消肿率为(51.96±16.64)%,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有4例患者出现胸闷及憋喘,怀疑一过性肺栓塞。无颅脑及腹膜后大出血病例;无肾功能损伤患者;无患者死亡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Villalta评分为(2.75±2.29)分,其中3例患者有轻度PTS,1例有中度PTS,PTS的发生率为14.29%。管腔通畅患者有24例,通畅率为85.71%。结论AngioJet机械偶联药物清除急性期、亚急性期下肢DVT的近期及中期疗效令人满意。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取栓 置管溶栓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作用。方法在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到我们医院接受脊柱骨折术的患者中选取56例,将所有人按照抽签方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每组各有患者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个组下肢静脉形成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形成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作用优于常规护理,能够降低静脉的形成,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脊柱骨折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科患者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干预组40例颅脑外伤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静脉发生率,同时比较患者静脉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股静脉流速为(25.4±4.3)cm/s,胭静脉流速为(21.3±2.5)cm/s;对照组分别为(19.6±3.2)cm/s、(16.8±2.7)cm/s,P<0.05。干预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5%,无肺静脉病例;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5.0%,P<0.05,肺静脉发生率为5.0%,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颅脑外科患者静脉发生。

  • 标签: 颅脑外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巨大子宫肌瘤合并下肢静脉病人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静脉观察要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护理、术后饮食指导、肢体活动、弹力袜护理。经上述措施的实施,患者住院14天后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静脉10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与实施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 70 例入组,随机自愿原则下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情况,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脑出血患者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 86 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 43 例为常规干预,观察组 43 例为下肢静脉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97.67% ( 42/43 ) 显著高于对照组 83.72% ( 36/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4.961 , P< 0.05)。 结论 为宫颈癌患者予以下肢静脉治疗时可有效降低静脉发生率,提升临床干预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在下肢静脉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随机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形成症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症状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4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7%,观察组中5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弹力袜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下肢静脉形成状况改善,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用弹力袜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在治疗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抑制静脉形成的具体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8月到本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8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秉着数字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个服务小组,每个小组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将两组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通过护理后的静脉出现的情况和手术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手术患者的静脉出现率为38.3%,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0%,观察组手术患者的静脉出现率为8.3%,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0例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骨折手术结束后,为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静脉的形成,缩短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能够增加,是一项值得广泛推动的应用。

  • 标签: 骨科下肢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在治疗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抑制静脉形成的具体作用。方法:将 2017年 1 月 -2018年 8月到本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是指患者静脉腔内的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现象,造成患者静脉腔出现阻塞现象,产生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多在患者下肢产生,是下肢静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症较轻时会导致患者发生残疾现象,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病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肺炎。患发该疾病后,患者肢体会出现明显肿胀,会产生的局部疼痛感,在行走和站立过程中均会出现疼痛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发生静脉曲张、於滞性溃疡以及皮炎并发症,对其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较大。ICU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卧床休息时间较长,体内的静脉置管较多,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的概率较高3。因此,为预防ICU患者发生静脉情况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并加快患者病情康复进程。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系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高龄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DVT)的原因与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360例高龄脑出血手术患者参与实验,并根据术后有无DVT发生分组,Ⅰ组(n=58)术后有DVT发生,Ⅱ组(n=302)术后无DVT发生,分析两组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烟酒史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血量、卧床时间、GCS评估值及血清Hcy水平等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涉及的因素较多,临床应重视做好各项护理防范工作,以加强对术后DVT的预防,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因 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