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主动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急诊科自2009年1月~2011年7月接诊的49例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结果47例患者得到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2例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突出的患者于入院第2天被确诊,所有患者均被安全转送至病房,其中32例好转出院。结论急诊科护士应掌握主动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技术,通过严密观察、周密的护理来协助医师提高主动的早期确诊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救护理 急诊
  • 简介:摘要对12例主动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使患者心理稳定,身心全面放松,达到舒适的要求;使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舒适护理
  • 简介:主动(aortic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被称为主动血肿,简称主动〔1〕。AD因累及分支血管范围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临床表现为胸、背或腹部剧烈撕裂样疼痛;近些年有文献报道一些AD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症状〔2-4〕,该类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极易被漏诊、误诊,延误病情。

  • 标签: 非疼痛性 首发症状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有约20-24个核糖核苷酸且总数超过五千的小RNA,其在组织细胞内有很多重要的调节功能。每个miRNA能够有数个靶基因,被认为是细胞基因表达的微小管理者。MicroRNA能够编排与细胞表型转化及疾病进展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可以通过刺激凋亡或阻止翻译来调控大多数蛋白编码基因,并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细胞的发育、增殖、凋亡、死亡、脂肪代谢和分化等。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MicroRNA对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MicroRNA在主动形成中的作用。

  • 标签: MicroRNA 主动脉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19例主动瘤病人,护士通过细心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A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急诊诊断与误诊情况。方法对22例主动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主动临床表现各异,多以剧烈的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部位与AD发生部位密切相关。根据各种临床表现,CT、MRI、UCG等辅助检查,使误诊率明显降低。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或误诊,早期的识别,及时的影像学检查是降低误诊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诊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主动患者采用内科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10例主动患者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将患者根据 Miller进行分型,有 3例患者为 A型病变(占 30%), 7例患者为 B型病变(占 70%)。应用麻醉性止痛剂的患者有 9例(占 90%),其中 3例患者(占 30%)由于未能缓解疼痛而应用冬眠合剂。治疗后患者平均心率每分钟 95次,急性期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心得安或异博定,并口服倍他乐克。每日平均口服倍他乐克 182毫克,有 8例患者(占 80%)心率每分钟降至 70次以下。患者血压平均为 195/123毫米汞柱,都应用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其中有 5例患者应用硝普钠(占 50%), 2例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占 20%), 3例患者应用冬眠合剂(占 30%)。应用上述药物后有 8例患者降到 120毫米汞柱。 1例患者在急性期死亡(占 10%), 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两周。结论:主动患者采取内科药物治疗后可使其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死亡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内科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多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死率极高,65%~70%在急性期死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高峰年龄50~70岁,男女之比21~31。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必要。该例患者年龄40岁,症状不典型,仅胸闷气短,双下肢无力,无胸痛。120出诊医师从出诊首次医疗接触到确诊入院用时49分钟。对于地处西北边陲,目前成立急性胸痛中心的重要节点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 标签: 无痛性 主动脉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的有效率,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急诊科以及ICU处理或收治的56例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以及预后分析总结,找出误诊原因.结果主动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胸部、腹部以及背部疼痛,并高血压.主要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或者不伴有ST段抬高型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腹症,肺栓塞等.结论主动病情进展迅速,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漏诊和误诊率以及死亡率极高.合理的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关键词主动;诊断;误诊;预后中图分类号R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8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主动分离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阻止夹层血肿的进行性解离,采用药物有效降低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压是关键。大多数主动分离A型(包括DeBakey法I型Ⅱ型)应该外科手术治疗,而B型(DeBakey法III型)可行内科保守治疗,部分患者可采用介入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分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对该病症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主动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根据临床表现患者中40例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5例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表现,3例呈心源性休克,8例患者头疼、眩晕,3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典型。结论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和积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主动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 标签: 急性 主动脉夹层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