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8月3—4日.“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丛书”第次编纂讨论会在安徽省宣城泾县桃花潭畔度假酒店举行。会议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刘耘华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就目前5部已初步成形的书稿以及丛书编纂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文学丛书 编纂过程 比较诗学 讨论会 上海师范大学 综述
  • 简介:<正>金圣叹评《水浒》,说是:“《水浒传》的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如《史记》处。……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因文生事即不然,却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说的是《水浒》继承《史记》的写实文学传统而又有所革新,有所创造,把史传文学的历史真实性及艺术性升华为小说创作的艺术真实。我觉得,《国演义》正好是《史记》的“以文运事”式的历史

  • 标签: 诸葛亮 隆中对 史记 历史人物 十七年 赤壁之战
  • 简介:摘要鲁迅与大江健郎同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两人在文学创作上跨越时间,跨越民族,有不少共通之处。本文主要从国民性批判角度探讨了两人创作上的共通之处。

  • 标签: 故乡情结 死亡意识
  • 简介:南北朝后期,南、北对峙因北魏的分裂又演变成东、西魏和梁的方抗衡,相对于魏、蜀、吴国而言,南北朝后期出现的这种南、北方对立又被称为后国鼎立1。在后国鼎立过程中,侯景之乱的发生又使之出现一个改变,即由原来东、西魏和梁的对立最后演变成了北齐、西魏(北周)和陈的对立。在这种变化和转型过程中,不仅南北政局发生了改变,南北社会政权内部结构也随之有不少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时期许多南方士人被迫北迁,由此在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下各自形成一个北迁南方士人群体。面对这些北迁南方士人,北朝政权尽管有东、西之别,也有某些具体处置措施的不同,

  • 标签: 南北朝 三国时期 态度 政府 士人群体 三国鼎立
  • 简介:<正>第十章作秀篇韩桂芝自从担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的那一天起,她就以“反腐倡廉”的形象来掩饰自己,她不但在基层视察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就是到中央开会,她也都不失时机地树立自己的形象。毫不夸张地说,韩桂芝是中国最大的“天才作秀专家”!

  • 标签: 地狱门 两面人 建委主任 “双规” 取保候审 你我
  • 简介:何为“东亚”,历来众说纷纭。而以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的最狭义限定与西嶋定生(1919-1998)的“东亚世界”说最广为学界所接受。历史上以中国、朝鲜、琉球、越南及日本为代表的东亚诸国以汉字及儒学为纽带,联结成一个文化的整体,是为东亚文化圈。伴随着当前全球、区域一体与国际交流形式多样的讲稗.

  • 标签: “东亚” 书籍之路 东亚文化圈 标书 主编 王勇
  • 简介:摘要本文以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指出委托人介入权制度和第人选择权制度的理论依据。就《合同法》中委托人介入权制度和第人选择权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 标签: 隐名代理 委托人的介入权 第三人的选择权
  • 简介:载,刘知几云:"史才须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长:谓才也,学也,识也."①时人以为知言.近日翻阅旧刊,有幸读到张中行先生的大作,大力推扬史识之重要,以为在读史时,切不可少.并且具体解释"史识"的含义说:"一,记载有真有假,要有分辨的能力,取真舍假;二,记载的事真,会牵涉是非问题,要能够评定是非."关于评定是非的标准,张先生揭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指出,"评定事的是非(或对错、好坏),要看这事能不能使所有有关(包括受间接影响)的人获得幸福,趋向文明,能者是,不能甚至反其道而行者非."

  • 标签: 史识 冯道 张献忠 刘知几 《旧唐书》 钱谦益
  • 简介:我的故乡,有一句方言,叫做“vaoqitou”,即“要欺头”。这个字的明白无误的意思,就是拿别人打趣和开玩笑,意近“欺负人”,但性质又没那么严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发现,河南人就属于这种可被戏谑地谈论的人,可以被当做"yaoqitou”的对象。中国是个“熟人社会”和“欺生社会”。

  • 标签: 河南人 路遥 熟人社会 故乡 戏谑
  • 简介:本文集中阐述了现代别墅隐性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隐性可能引起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分析与概述,剖析了现阶段的别墅设计,面临生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隐性与人性的关系是矛盾体和非矛盾体所结合出来的一个点。在隐性与人性关系中,隐性占据了主体地位。本文就"隐性"提出个人的看法,并预测了现代别墅在未来的一个纵向发展。

  • 标签: 隐性化 显性化 人性化
  • 简介:新诗开创伊始即将民间性作为自己追求的一个目标,而抗日战争的爆发又为其彻底走向民间提供了一个契机,这一时期启动的诗歌民间运动最终促成了新诗创作民间格局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空前灾难震撼了诗人们的心灵,他们暂时捐弃前嫌,拿起诗的武器,和全国人民一道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洪流之中。因为抗战的需要,民间问题便再次被提到诗歌的议事日程。诗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间道路,表现了对民间形式的热情认同与对民间营养的高度热情。外部形势与诗人内在的双重需求共同拉开了诗风转变的大幕。

  • 标签: 中国新诗 民间化 运动 论略 抗日战争 新诗创作
  • 简介: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广东现代革命作家研究学会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2周年之际,广东现代革命作家研究学会宣告成立,并举行文艺主旋律和多样座谈。与会者积极发言。现根据各人发言纪录,整理成文,整理稿未经发言者本人过目,如与原意不符...

  • 标签: 弘扬主旋律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精神 作品 社会主义文化 现代革命
  • 简介:阎连科在当代作家中是个性甚为鲜明、独特的一个。这种独特性体现在他不会或者说不愿用“常态”来“说话”,而一定要给自身找到某种激情的支撑才好。就阎连科所呈现的文学世界来看,天灾人祸、瞎眼瘸腿、盗棺掘墓、奸淫掠杀等“非常态”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它们给小说染上了沉重、压抑和恐怖的氛围,从《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到《受活》,乃至最新推出的《丁庄梦》,皆是如此。事件大都发生在耙耧山脉中那方孤独、贫瘠的土地,听起来犹如久远、酷烈的苦难传说。另外,从阎连科的语言来考察,一种饱含诗性张力的偏执叙述:情绪在高烧、亢奋中前进,几乎把故事烧成了灰。这种形式与内容互为佐证的极端表达作为阎连科的风格识别,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 标签: 阎连科 极端化 写作 《日光流年》 《坚硬如水》 形式与内容
  • 简介:批判美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1980年代至今,也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我们自然指望,在人文学科领域里面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借助于他山之石,我们可以开采出自己的宝玉,我们的美学理论虽然从他们那里而来,

  • 标签: 批判美学 中国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80年代 人文学科 美学理论
  • 简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跨文化交流面临着急剧动荡的局面,文化传递的机制、规则的研究和约定也同时变得急迫起来,比较文学暨比较诗学的学术目的愈来愈明显地显示出它只有服从于这一现实性,才能获得跨文化解释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叶维廉差异性的本土和内在的双向全识视角和异种繁殖的跨文化传递目的理论,将为国际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 标签: 比较诗学 叶维廉 比较文学 跨文化交流 视角 学术
  • 简介:很偶然的工作关系,我读到了赵清学先生写的《我的道路及文学创作》和部长篇《郭亮不死》、《芳怨悠悠》、《咱这有个傻全宝》。尤其是《我的道路及文学创作》,娓娓道来作者生活、成长、战斗及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上的一个个故事。如此坦诚地交待自己,如此文思敏捷,如此机趣横生,还有如此一长串作品目录索引,都很难让我与一个“只给圣人叩过二年头,戎马生涯数十载”,而今已年逾古稀的老军人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有趣也有意义的文学现象,更吸引我把赵先生的作品细读下去。

  • 标签: 赵清学 文学创作 目录索引 机趣 爱情悲剧 晓风残月
  • 简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就文艺作品的意境问题作了一个简单而明晰的分类。所有的文艺作品无论体裁、风格如何不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写境”,一为“造境”。所谓造境就是以作者自己的感受体悟来营造一个具有作者个人明显风格的艺术世界。它是一种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而与此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的是,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电影评论家路易·马勒曾如此定义一个电影艺术家的职责:“艺术家的天职就是创建一个以自己的风格与洞见来定义的世界。”或许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位近百年前投湖自尽的国学大师,与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新浪潮电影旗手,两人的思想穿过浩荡几十年的时空相互契合,此种情景,实在堪人细细体味。可惜的是,中国电影从

  • 标签: 浪漫主义精神 电影作品 《聊斋志异》 现代性 影片 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