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CT常规加薄层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内结节的筛查及其良恶性鉴别,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且得到临床病理证实肺内结节性质的119例患者,将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对。结果经CT检查诊断119例患者,利用CT常规扫描加HRCT薄层扫描筛查肺内小结节,结果共发现患者体内结节灶156个,准确率为96.5%;发现肺内小结节良性有97个,恶性结节45个,可疑恶性13个。结论CT诊断的肺内结节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对,研究采用CT常规加薄层高分辨扫描,对肺内结节筛查及结节性质的判断,肺内恶性结节72个,良性93个,与病理符合率为92.5%,误诊3个,误诊率3.56%;CT常规加高分辨薄层CT扫描,筛查肺内结节,对结节性质的判定较为准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CT诊断 肺内小结节良恶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检查在胆囊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胆囊癌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浸润型13例、肿块型16例、结节型3例。结论采用CT检查对胆囊癌的大小、边界、密度、形态、周围组织及周围器官侵犯情况都能清晰显示,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胆囊癌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螺旋CT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中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组的肝内病灶及其阳性率均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肝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小细胞肝癌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小细胞肝癌 MRI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分别采用B超诊断和CT诊断方法,对两组诊断方法和手术病理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4.74%(36/38),B超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6.32%(29/38),两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在腹部创伤诊断中采用CT诊断方法,准确性较高,且操作方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CT诊断 B超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CT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检查并进行追踪、随访,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R检查和CT检查,比较DR、CT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在进行良性骨肿瘤检查之中,DR诊断结果符合率为43.14%,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2.35%,对比DR、CT诊断结果符合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恶性骨肿瘤检查之中,DR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2.75%,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0.59%,对比DR、CT诊断结果符合率,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DR的诊断价值,在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之中,DR、CT诊断符合率相差不大,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DR CT 原发性良性骨肿瘤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7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BA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进行B超、CT诊断,将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做比较,分析对比两种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2例患者合并脏器受损,共有74损伤,超声诊断出有55出损伤,诊断符合率为74.32%,CT诊断出68例损伤,诊断符合率为91.89%。在对64处损伤中,超声、CT诊断中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使用CT和超声均可进行诊断,诊断率较高;CT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空腔脏器的准确性明显优于超声诊断。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若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可使用CT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超声 内脏 CT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相关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列入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螺旋CT扫描护理,研究组在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进行护理后,研究组在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状况对于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明显影响,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螺旋CT增强扫描 心理分析 护理方法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目前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中。CT增强扫描就是在血管内注入对比剂而进行的扫描技术,主要是经静脉快速注入含碘造影剂,使血中含碘量维持一定水平,增强器官和病灶的影像效果;可以发现平扫未发现的病灶,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膈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增加病灶的信息量,以便于对病灶定性分析甚至明确诊断。造影剂属于药物的一种,主要用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用来显示血管、体腔的内部结构或状态。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含碘制剂较为多用。造影剂渗漏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等症状,严重降低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及效果。为此本研究中分析了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和护理方法,旨在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CT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CT监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外伤性危重症 CT监测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伴发门静脉癌栓的CT和MR影像表现。方法复习胃癌伴发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癌栓的CT和MR表现文献,回顾性观察1例临床证实的胃癌伴门静脉癌栓的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胃癌表现为胃壁的增厚,MR弥散受限,增强后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癌栓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的充盈缺损,MR弥散受限,增强可见强化,相关肠管呈淤血性肠炎改变。结论门静脉癌栓不仅见于肝癌,也可由原发性胃癌伴发。

  • 标签: 胃癌 门静脉癌栓 CT MR
  • 简介:(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放射科云南曲靖6550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关怀对提高CT检查患儿心理行为的效果。方法240名行CT检查的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对观察组120名接受CT检查的患儿实施护理关怀,与对照组120名进行常规护理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行为作比较,探讨护理关怀对患儿检查配合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93.33%,对照组78.33%),经护理关怀后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x2=75.45,p<0.005;对照组x2=19.90,p<0.005),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护理关怀可以改善CT受检儿童的心理行为状态,通过正面影响,提高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的成功率,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和重复扫描,从而避免各种不良后果,达到有效制动,保证影像图像的质量。

  • 标签: 儿童 护理关怀 CT检查 心理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胸腹部创伤并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且无气胸、肺损伤、液气胸、皮下气肿以及腹部脏器损伤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CT检查后,显示32例患者出现骨折,占96.97%。其中肋骨未出现明显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18例(隐匿性骨折患者10例),胸椎椎体骨折患者4例,腰椎椎体骨折患者3例,腰椎横突骨折3例,复合性骨折患者4例(多为腰椎压缩骨折与多发肋骨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联合二维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急性胸腹部创伤合并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 标签: 急性胸腹部创伤 骨折 螺旋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MRI及CT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卵巢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采取MRI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子宫、包膜受侵破裂、输卵管、盆壁、直肠、子宫直肠窝、腹膜、大网膜、淋巴结以及小肠等病变部位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及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子宫、输卵管、盆壁、直肠、子宫直肠窝、腹膜、大网膜、淋巴结以及小肠等病变部位的诊断准确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MRI检查对包膜受侵破裂的诊断准确率为93.00%(93/1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74.00%(74/100)(P<0.05)。结论MRI及CT检查对卵巢癌患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MRI CT 卵巢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病人的诊断作用研究。方法此次研究胸外伤患者为68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X线平片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7.92%,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45%,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在肋骨骨折病人诊断中的应用十分有效,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诊断信息,诊断准确性高,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检出符合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X线平片检查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结果,并对胰腺脂肪浸润的临床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胰腺脂肪浸润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为观察组,观察胰腺脂肪浸润的CT影像学结果,并对两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血糖异常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血糖异常发生率的80.0%、86.7%、66.7%、73.3%与对照组患者的24.0%、14.0%、16.0%、20.0%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诊断胰腺脂肪浸润的准确性较高,而胰腺脂肪浸润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糖尿病呈显著相关,采取措施积极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可促使胰腺脂肪浸润患者预后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CT 胰腺 脂肪浸润 临床相关性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螺旋CT与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应用螺旋CT及MRI检查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查不同大小肿瘤的检出情况,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MRI检查肿瘤大小<1cm、1~3cm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P<0.05),而在大于3cm的肿瘤检出上,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符合率为95.35%,明显高于螺旋CT诊断79.07%的符合率(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肿瘤疾病,使用MRI检查要优于螺旋CT,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MRI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在CT机中,探测器为其中一个重要部件。对于X线穿过受检体后的剂量测量,都有探测器来完成,然后向A/D中传送,将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然而,在具体的应用中,还经常会有问题出现在CT机探测器中,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的分析这些故障,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

  • 标签: CT机 探测器 故障问题 处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病人急诊CT检查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颅脑损伤病人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均接受急诊CT检查,研究组在检查前进行护理可行性评估再接受急诊CT检查,而对照组则直接进行急诊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检查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检查成功率(78.00%)明显低于研究组(96.00%),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4.00%)明显低于研究组(98.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病人急诊CT检查前进行护理可行性评估可以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争取更多抢救时间,更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颅脑损伤 CT检查 护理 可行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灌注成像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3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观察组),并选取15例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CIP扫描,并记录TIA发作时间,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感兴趣区的MTT、CBV、CBF值进行测量,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测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检查之后,对照组CT平扫没有异常现象,其MTT、CBV、CBF分别为(5.6±0.5)s、(3.8±0.4)ml/100g、(42.6±9.3)ml/(100g·min)。观察组患者CT平扫也没有异常现象,其中25例患者发现和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照组相比,MTT延长,CBV和CBF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对椎基底动脉TIA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在临床诊断椎基底TIA的时候,可以提供有利的影像学资料依据。

  • 标签: CT灌注成像 椎基底动脉 短暂性脑血缺血发作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