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1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16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Ⅳ级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未见复发;SimpsonⅣ级切除6例中,4例术后0.5~2年复发,采用伽玛刀治疗2例,再次手术2例。新增对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肌力下降2例,随访半年恢复正常。术前5例有癫痫发作,术后不再服用抗癫痫药物4例,药物使用明显减量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重要因素;术中无需强求SimpsonⅠ级切除和矢状窦重建,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残留肿瘤术后可酌情辅以伽玛刀治疗或二次手术。

  • 标签: 脑膜瘤 上矢状窦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侧性82例.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适应证
  • 简介:脑卒中,又称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两者发病率之比欧美为80/20,中国大陆为65/35。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因有二:1、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占55%。2、心脏病心脏手术,占40%。其它颅内、颅外病因不少,但总数不及5%。故脑缺血脑梗塞绝大多数(>95%)病颅内而因在颅外颈部。心腔内形成血栓,或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区形成血栓,随血流经颈内动脉入颅.阻塞脑动脉分支,从而引起脑梗塞。监控心脏病、预防心腔血栓形成,或早期发现颈部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则脑梗塞可以预防。通过无创、无痛、无害颈部“B”型超声波简捷检测方法,无任何临床症状亚健康情况下,可以查出颈部颈动脉潜藏颈内动脉斑块及附于其血栓,故目前脑卒中预防已成为可能。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B超检测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体检项目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铣刀椎板截骨、钛板固定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间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椎板后路切开,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铣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8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铣刀椎管后路开窗,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有利于脊柱完整性及稳定性。

  • 标签: 铣刀 钛板固定 椎管内肿瘤
  • 简介:目的确立内镜经鼻岩尖手术中序贯性组合解剖标志。方法通过内镜经鼻入路对3(6侧)新鲜冰冻尸颅及5(10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岩尖区解剖,观察入路过程中解剖标志并拍照和摄像记录。结果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按照入路过程分为5阶段,即鼻腔、鼻咽、鼻窦、翼腭窝、岩尖阶段。每一步骤中均可找到一组相对固定术中可作为路标的标志,分别为:鼻腔阶段标志、鼻咽阶段标志、蝶窦阶段标志、筛窦阶段标志、上颌窦阶段标志、翼腭窝阶段标志及岩尖阶段标志。结论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根据术中依次涉及腔隙,每个阶段中参照一组解剖标志,而不是单一标志进行下一步操作。参照这些序贯性组合解剖标志,可精确和安全地进行内镜经鼻岩尖区手术。

  • 标签: 神经内镜 解剖 颅底
  • 简介:重型脑干出血系指脑干出血量〉5ml并伴明显意识障碍(GCS评分≤12分)。脑于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70%~80%。虽然也有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成功报道,但对于多数重型脑干出血患者而言,目前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超早期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159例,获得较为满意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脑干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消化道出血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B组,140例)。另有C组为西咪替丁治疗组(76例)。观察各组治疗3d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A、B、C三组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分别为53.79%、86.43%、26.32%,抑酸率(胃酸pH值≥6)分别为67.42%、95.00%、38.16%;无论是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还是抑酸率,B组均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1)。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能有效地控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 标签: 奥美拉唑 重症脑病 应激性胃黏膜损害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基础远外侧入路存枕骨大孔区腹外侧区病变应用。方法回顺性分析15例枕骨大孔区病变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基础远外侧入路手术、其中下斜坡腹侧和腹外侧肿瘤12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2例.结果12例肿瘤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3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继发小脑梗死1例,无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随访14例,时间2-6年。3例次全切除病人术后复发,接受伽玛刀治疗:余病人术见复发。失访1例。结论根据病灶特点,基础远外侧入路治疗枕骨大孔区腹外侧病变效果理想,术中磨除枕髁并非必要步骤。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枕骨大孔 入路 基础远外侧
  • 简介:目的:评价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应用效果。方法:2012级38名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按照改革后护理学基础一门课程5个模块进行教学,5个模块分别是模块Ⅰ-感性认识护理、模块Ⅱ-护理学基本理论、模块Ⅲ-一般性护理知识、模块Ⅳ-治疗性护理知识、模块Ⅴ-护理技能综合培训。2010级4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按照改革前专业思想教育——了解临床、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集中见习与岗前培训4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结果:实施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后,2012级护生结课时平均成绩为(86.50±5.02)分、优良率占49.4%、课程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8.40±0.71)分,平均成绩、优良率与改革前实施传统课程设置2010级护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课程满意度高于改革前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组实现减课程(4门减至1门)及减课时(总学时由290学时调整至260学时)目标,应用后保持了较好学习效果,且得到学生高满意度反馈。

  • 标签: 基础护理学 模块化课程 课程改革
  •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蝶入路鞍区及斜坡区内镜解剖,确定解剖标志及内镜手术操作范围.方法选取10例灌注尸头,模拟经鼻蝶窦入路,在内镜下显露鞍区及斜坡区,确定解剖标志,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及斜坡凹陷是蝶窦后壁重要解剖标志.内镜下显露范围广泛,从鞍区至枕骨大孔前缘、寰枢椎,外侧可达海绵窦及斜坡颈内动脉、枕髁和咽鼓管.结论熟悉掌握内镜下鞍区及斜坡区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是进行中央颅底区手术关键.

  • 标签: 内镜 经鼻蝶入路 鞍区 斜坡区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癫癇相关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癫癇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12例癫癇相关低级别胶质瘤成年病人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癫癇复发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癫癇发作类型、癫癇病程(首次癫癇距手术治疗时间)、肿瘤部位、切除程度、病理级别、病理类型、增殖指数(Ki-67)、放化疗与否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癫癇病程、肿瘤切除程度、增殖指数(Ki-67)、放疗对于术后癫癇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癫癇发作类型、肿瘤部位、病理级别、病理类型、化疗对术后癫癇复发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189,P<0.05,95%CI:0.059~0.602)、癫癇病程(OR=0.509,P<0.05,95%CI:0.316~0.820)、肿瘤切除程度(OR=0.292,P<0.05,95%CI:0.103~0.829)、增殖指数(Ki-67)(OR=0.160,P<0.05,95%CI:0.046~0.554)是术后癫癇复发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影像学提示为幕低级别胶质瘤癫癇成年病人应尽快行手术治疗,术中不影响神经功能前提下应尽量全切肿瘤,减少肿瘤负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癫癇复发概率。

  • 标签: 癫癇 复发 神经胶质瘤 低级别 幕上 成年人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市宣武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适合宣武区新医疗改革条件下合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方法:综述文献基础,对北京市宣武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6月30日之前实际在岗129名社区护士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北京市相同指标进行了比较;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录入进行质量控制,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宣武区实际在岗社区护士年龄老化,数量不足,专业素质较差,与北京市总体水平相当且职称低。结论:合理设置社区护士编制,开源节流,使现有社区护士效用最大化,健全相关配套政策是优化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途径。

  • 标签: 社区护理 人力资源 配置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建立超顺磁氧化铁(SPIO)、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以质粒pcDNA3-BDNF、pEGFPN1共转染第3代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并用SPIO标记。荧光显微镜检测GFP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鉴定BDNF表达;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鉴定SPIO标记。结果GFP基因转染12h后开始表达,24h明显增加,48h达顶峰。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表明:细胞成功表达BDNF。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标记中脑神经干细胞内有大量蓝染铁颗粒,细胞标记率达100%。透射电镜显示:SPIO颗粒位于吞饮小泡和细胞质内。结论成功建立SPIO、GFP标BDNF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干细胞,为进一步开展帕金森病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 绿色荧光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  创刊一年之后,版式发生了一个悄然变化,不知道这种变化能否适合读者口味?  有人也许会问:刚刚使读者变得熟悉版式为何要改变它呢?我也说不清楚,变化是这个世界本质,而不变只是暂时假象.用社会科学的话讲,这是与时俱进.用自然科学语言来讲,变化是推动历史前进惟一动力.……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 诊断 分层 以病例为基础的医疗模式(CBC)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重症幕血肿与同侧头皮静脉怒张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38例急性外伤性重症幕血肿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外伤性重症幕血肿导致同侧头皮静脉怒张或显著怒张,两者呈典型相关性.结论怒张头皮静脉能准确反映幕血肿左右方位,从而指导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

  • 标签: 血肿清除手术 急性外伤 头皮静脉 重症 同侧 临床关系
  • 简介:目的观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显露范围、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10侧)国人男性尸头标本,模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经小脑幕入路,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经该入路手术显露范围、解剖结构,以及颞底内侧区后部脑沟、脑回和动静脉之间解剖关系。选择3例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患者,施行小脑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小脑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可直接到达颞底内侧区后部,显露海马旁回后部、舌状回前部、梭状回及大脑后动脉P3段及其颞下分支。5(10侧)尸头标本均存在鼻状沟和侧副沟,但是二者不连续,鼻状沟于前部将海马旁回与梭状回分开,侧副沟于后部将二者分开,前距状沟将海马旁回与舌状回分开,扣带回峡、舌状回前部分别与海马旁回后部汇合,枕颞沟将梭状回与颞下回分开。颞底内侧区后部主要由大脑后动脉颞下分支供血,其中3(4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总动脉,后者发出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2(2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中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3(4侧)自大脑后动脉发出海马动脉、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静脉均引流入基底静脉。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施行小脑经小脑幕入路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切除术,完全切除肿瘤,疗效满意。结论小脑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能够较好显露颞底内侧区后部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该入路解剖学知识有助于处理颞底内侧区后部病变。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海马旁回 星形细胞瘤 尸体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