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交互探究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大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07级临床八年制专业8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皮肤性病学大课教学中使用无线投票系统,教师将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设置成不定项选择题,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引导学生用无线投票器选择答案,并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每位学生的答案、正确率及选项分布等信息,随即教师可针对选择某答案的学生提问及点评。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采用无记名的封闭问卷对学生和旁听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结果 97.6%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互动教学方式,认为使用无线电子投票器更容易吸引并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互动,能更及时解决疑惑,掌握知识更牢固。94.59%的教师赞同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愿意在大班教学中尝试采用并推广。结论 “基于问题”的交互探究教学模式在临床大课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 标签: [] 无线投票系统 大班级授课 不定项选择题 探究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课教学结合案例PBL教学在肿瘤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自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收68例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实验组给予微课教学、案例PBL教学,对比两组临床教学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生综合实力评分均及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课教学 案例式PBL教学 肿瘤科 护理带教 护生综合实力评分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采足跟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8月出生的新生儿27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采足跟血方法采集血斑;观察组选取2020年9-10月出生的新生儿29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采足跟血方法采集血斑,比较两组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斑直径、采血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瘀斑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改良采足跟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标本的合格率,缩短采血时间,降低新生儿疼痛评分,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返院复采率和耗材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 采足跟血方法 血标本 新生儿疾病筛查
  • 简介:【摘要】 妇产科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兼具理论性强和实践性难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单一,授课过程枯燥,已不能适应时代对教学改革的要求。PBL+CBL+TBL交互性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结合三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带来高效、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集体学习”,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辨能力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PBL,CBL,TBL,妇产科,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薅管技术及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初步应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3月起开始实施"薅除"拔管,在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隧道口感染的事件后,我们改良了手术方式:即拔管成功后,在隧道口行小切口,适当修剪皮肤并缝合,使隧道口闭合。结果截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合计对15例患者实施改良薅管,随访期间(0~25个月),无继发感染、腹腔渗液。结论对于符合薅管指征患者,改良薅管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可降低继发感染及腹腔渗液等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 改良式薅管 导管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社会互动理论于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单位接收本科生100名为探查对象,筛查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19.5-2020.12间实施患儿抽取,此次入组本医院门诊收治的肺炎患儿共计50例,为患儿采取随机法进行分组,平均每小组25例患儿,教育组采用互动健康教育护理,参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结果:教育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比组,P<0.05,教育组发生率更低,有对比优势;教育组康复时间对比参比组,P<0.05,指标差异化明显。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肺炎患儿康复速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护理 小儿肺炎 互动健康教育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动管理模式运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96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合探讨组,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结果:互动管理模式能够促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良好的保障,且患者经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较于传统护理更早,住院时间更短。结论:互动管理模式的实施对于骨科患者治疗的更加贴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护理管理 互动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骨科收治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常规管理组、互动管理组,对两组在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护理后,互动管理组中的护理满意度、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等方面都比常规管理组表现更佳。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互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

  • 标签: 应用效果 互动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转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肌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30名,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反转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其培养效果通过客观考核指标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教学效果。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理论考试及上机操作两项考核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规培学员在教学方式满意度、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反转教学法应用于规培学员肌骨超声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标签: 反转式教学法 肌肉骨骼超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PDCA及体验教学法在全国康复专科护士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 方法: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室临床实践的25名全国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简称专科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法;将2019年7月—2020年10月在本科室临床实践的25名专科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PDCA及体验教学方法带教,比较两组对带教的满意度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带教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在综合素质、护理查房、操作技能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全国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带教中应用PDCA及体验教学方法,有助于专科护士掌握康复护理理念及护理技术,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 标签: PDCA 体验式教学 康复护理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微滴数字PCR(ddRCR)技术建立EGFR-T790M突变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系统性优化及评估。方法针对T790M突变,设计相关的探针引物,建立ddPCR反应体系,确立最佳退火温度并进行基本的性能验证。于2019年1至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集了72例NSCLC患者的循环游离DNA(cfDNA)样本并进行临床验证,利用Kappa检验分析与伯乐ddPCR产品的一致性。结果建立并优化ddPCR反应体系,线性评估示R2>0.99,空白检测限为突变微滴数目≥2,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分析示突变检测下限可达到0.05%,重复性及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20%,准确度相对偏差在±10%范围内。对72例NSCLC患者的cfDNA样本进行验证,与伯乐ddPCR产品的一致性为91.67%(66/72,Kappa=0.749;P<0.001)。结论应用ddPCR成功建立非小细胞肺癌EGFR-T790M突变检测方法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T790M 微滴式数字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采用引导放松疗法+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5月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护理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引导放松疗法+心理疏导方法完成疾病护理;常规护理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完成疾病护理;就组间应对方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联合护理组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消极应对评分以及积极应对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消极应对评分以及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

  • 标签: 引导式放松疗法 心理疏导 脊髓损伤康复阶段 应对方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本科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该宗旨的实现依赖于创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结合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职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四大模块,改进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1"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实践教学 基础实践 专业实践 职业技能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回馈教学健康教育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11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研究期间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1例,配合完成研究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60.03±7.5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59.36±8.3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抗凝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为64.81%(35/54),高于对照组23.08%(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分为(7.12±1.41)分,高于对照组(4.37±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P<0.001)。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出血发生率为9.26%(5/54),低于对照组30.76%(16/52),INR达标率为79.18%(194/245),高于对照组59.23%(93/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回馈教学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增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回馈教学 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柯模型探讨标准化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生针刺伤防护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设计,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至2019学年203名实习护生列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情景模拟方法完成针刺伤防护教学;将2017至2018学年196名实习护生列入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教学法完成针刺伤防护教育。运用柯模型,分别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面比较两组护生针刺伤防护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学历和实习前护理专业知识测试成绩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反应层: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式(t=25.149,P<0.001)和教学环境(t=12.827,P<0.001)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层:实验组针刺伤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8.221,P<0.001)。行为层:实验组针刺伤防护相关行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9.250,P<0.001),实验组知识转化率高于对照组(t=6.054,P<0.001)。结果层:实验组针刺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5.815,P<0.001),针刺伤上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185,P<0.001)。结论实施标准化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有效提高针刺伤防护学习有效性,降低护生针刺伤发生率。

  • 标签: 模拟训练/方法 针刺伤/预防与控制 护理教学 柯式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织网教学及传统教学方案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开始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培训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3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8名。常规组护士行传统教学,研究组护士行织网教学。比较两组出科、阶段、应急能力考核成绩和手术医生、麻醉师、带教老师对新入职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教学后护士胜任力水平。结果研究组新入职护士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及应急能力考核分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手术医生、麻醉师及带教老师对研究组新入职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研究组新入职护士教学后各维度胜任力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案相比,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采取织网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对护士的培训质量,且该教学模式能够被相关医护人员及患者所认可。

  • 标签: 织网式教学 传统教学方案 手术室护士 培训质量
  • 简介:摘要:护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性和人文性相互结合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护理服务重视人文关怀的显现,让人们感受到优质的护理理念是根本。护理专业的稳步发展中,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决策能力成为了重要内容,体验教学法与外科护理教学的结合成为必然,受到了业界人士和师生的认可。本文重点分析体验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策略,结合着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这一基本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体验式教学法 外科护理教学 护生 人文关怀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中融合互动达标理论,分析互动达标理论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临床干预模式差异,平均分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干预模式,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依从性。结果:在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皆显著提升,且研究组提升幅度更高,P

  • 标签: 护理 互动达标理论 用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