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风险评估护理在呼吸科危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到12月收治的86例呼吸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3例给予风险评估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25.58%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呼吸科危重患者,采取风险评估护理,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水平;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风险评估护理 呼吸科危重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士位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特别是在护理危重时,由于病情重、变化快,管理相对复杂,护士的服务态度与业务素质等因素都会引发医疗纠纷。随着国家医疗法规建设的不断加强,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保证危重的护理安全,防范医疗护理纠纷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的发生,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才能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切实保障医疗、护理的安全。

  • 标签: 危重病人 护理过程 风险因素 处理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在提升危重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危重症专科小组,通过培训护士的危重症专科知识与技能、规范工作流程,细化专科质控标准,加强专科质控等措施提升危重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实施危重症专科小组活动后,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均得到提高,危重的护理规范化,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活动,可强化护士的专科知识与技能,规范护士对危重的抢救护理工作,提高抢救能力。

  • 标签: 危重症专科小组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抢救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情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运用有效注意提高病情观察、判断、处理能力,对于危重救治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有效注意 危重病人 病情观察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在麻醉及危重中的临床实施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48例进行麻醉手术的危重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中心静脉穿刺的应用方法,指导临床实践。结果48例进行麻醉手术的危重患者经中心静脉穿刺后,麻醉诱导迅速,手术得到完整实施,术后并发症3例(6.25%)经对症处理解决。结论中心静脉穿刺能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有利于麻醉诱导实施,是危重患者维持长期营养治疗的重要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中心静脉穿刺 危重 麻醉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在抢救危重过程中,常需反复多次采集血液标本送检,如每次均穿刺血管采血,不但增加病人经受反复穿刺的痛苦,且由于病人病情危重,反复血管穿刺,尤休克病人早期由于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穿刺难度大,一针见血成功率不高,延缓抢救工作的进程,采用静脉留置采血标本,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赢得抢救时间,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采血 危重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急诊院前急救危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01至2016-01期间本院院前急救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研究组患者同时加以2ml盐酸纳洛酮溶液静脉注射,评估2组患者实施急救前后病情程度,同时统计患者急救成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急救措施进行纠正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p<0.05),但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仍无明显差别,p>0.05。但研究组急救成功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p<0.05。结论在院前危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进行急救,可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危重病人 纳洛酮 院前抢救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抢救中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8例危重咚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采用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输液,观察一次穿刺成功数、液体通畅情况、导管脱出及穿刺所需时间有无差异。[结果]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穿刺所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抢救危重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短,效果满意。

  • 标签: 危重病人 颈外静脉 四肢静脉 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浪床在危重房,危重护理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急诊科危重症观察区收治危重36例应用波浪床。结果使用了波浪床的危重病情恢复快,对预防褥疮和各项康复指标明显提高益处。结论不断运动的病床在危重的护理起到促进康复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扩大应用,总结经验,以其得到更大的应用。

  • 标签: 波浪床危重病人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院前急救医生对院前危重的识别和救治能力。方法选取急救中心送入市级医院病人中,在急诊室死亡和收治ICU病人的院前院内资料,分成生命体征正常、异常、无三组,分析病人的病种组成和转归。结果外科病例占总数的35.4%,均为外伤病人;内科病例占总数的48.4%,意外伤害病人占16.2%。579例院前危重占院前病人总数的3.6%。病人转归为“好转”222例,占全部病例的38.3%。结论院前危重以颅脑损伤、多发伤、猝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为主,要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应加强院前急救医师对此类疾病危重程度评估和救治能力的培训。

  • 标签: 院前危重病人 转归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危重的医治中采用镇痛镇静疗法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18年7月为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展开医治的危重80例,其中40例病人采用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其余40例病人采用镇痛镇静护理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病人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结论在危重中采用镇痛镇静医治能够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危重病人 镇痛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常见的危重,多因交通事故、轧伤、摔伤、烧伤等所致,常引起休克,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以及合并其它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异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高,在重型的外伤死亡病人中,70%死于48小时之内。因而,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提高输液通路的建立,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

  • 标签: 危重病人 建立输液路径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急诊内科行气管插管治疗患者94例,将其救治过程中气管插管的时机与方法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94例患者救治成功83例,占88.3%临床死亡11例,占11.7%。结论对于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在行抢救治疗时,把握气管插管时机并行正确气管插管操作,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内科 危重患者 气管插管 时机选择 插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