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院内转运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100例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成效。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外科 危重病人 院内转运 多学科协作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处理急危重病人时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以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为期8个月;研究对象选择在该时间段内进入我院急诊部的急危重病人100例,按照奇偶表法的原则分作两组,n=50。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另外一组作为研究组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针对研究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家属对两组差异性护理满意度和救护过程中仪器故障率。结果:在进行差异性试验后观察记录得知,研究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和仪器故障率等数据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超出,数据之间有明显差距(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 急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危重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科危重监护病房患儿67例,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安全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70.59%)低于对照组(90.91%),观察组的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35.29%)高于对照组(6.06%),P<0.05,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危重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结合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科 危重监护病房 护理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危重机械通气护理中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中抽选7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管道护理、叩背护理、口腔护理、护理满意、护理质量总分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17、8.003、6.382、10.306、6.098,P

  • 标签: 护理干预 危重病人 机械通气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危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探讨。方法:选取ICU危重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休克患者的是观察组,非休克患者的是对照组。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同方式测压值的情况。结果:连续监测72例ICU重症患者 ABP 与 NBP 24 h ,共测各518次的血压;相较于对照组27例(75.00%),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35例(97.22%)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发现更能准确反映特别是休克者真实的血压变化,通过加以正确且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 护理 ICU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危重患者急诊护理中融入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为试验研究时间,并取急危重患者74例作为试验对象,以双盲法均分,各37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行预见性护理。分析比对抢救相关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抢救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急危重患者急诊护理中融入预见性护理,可将抢救时间缩短,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保证。

  • 标签: 急危重 急诊护理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危重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在采用针对性护理时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实施危重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8.71%,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神经外科危重人工气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危重进行分析,共计100例,以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实施人工气道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人工气道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病人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危重安全转运过程中用转运单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方式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增加转运单进行院内转运,对比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转运时间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安全转运过程中,转运单的应用,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减少不 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推荐。

  • 标签: 危重病 安全转运 转运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重症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3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按住院先后次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重症监护。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观察组住院天数,肺功能,舒适度,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综合危重监护后能够改善肺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舒适度。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危重监护 住院时间 舒适度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水平和吸引时间对危重气管内吸引的影响,寻找优化的吸引方法。方法对危重用不同压力水平(0.01MPA,0.015MPA,0.02MPA),吸引时间(5—10秒、10—15秒、15—20秒)进行气管内吸引来研究不同压力水平和不同吸引时间对病人气道粘膜的损害、心率、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的影响。结果不同压力水平和吸引时间对病人气道粘膜的损害、心率、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的影响是不同的,压力越大,吸引时间越长病人的上述指标改变越明显。结论气管内吸引可导致缺氧的发生,采取恰当的护理手段来减少气管内吸引对病人的不利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优质护理。

  • 标签: 压力 时间 气管内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56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后,护理满意度达到96.43%,明显高于管理前的83.93%,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 标签: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 神经外科
  • 简介:使用快速血糖仪对20位急诊危重患者的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进行检测。结果:静脉血糖高于末梢血糖,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存在异常血糖升高,静脉血糖浓度高于末梢血糖浓度。

  • 标签: 急诊 危重病人 静脉血糖 末稍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科室危重护理记录单的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对危重的护理质量。方法实施整改措施前对我科室调查危重护理病历100份,针对护理记存在的问题加强疾控管理,我科室采纳整改措施后调查危重护理病历85份,发现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实施整改措施后,护理记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加强环节疾控管理,规范书写记录是提高危重护理记录必要前提。

  • 标签: 危重病人 护理记录 书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老年危重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于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静脉穿刺留置管的33例老年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深静脉置管后均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记录临床效果。结果33例置管均获成功,留置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深静脉置管各个环节的护理是保证深静脉置管应用的关键。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危重 应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