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神经外科危重存在的特殊情况和护理需求,结合人工气道护理对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进行神经外科危重人工气道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和病人救治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病人 人工气道 护理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危重应激状态时.内分泌和代谢发生紊乱,其临床特征为高分解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应激性高血糖,后者是危重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危重的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胰岛素可能通过受体媒介激活PI-3K而刺激内皮细胞产生eNOS和释放NO,增加单核细胞内NF—κB抑制物(IκB).降低细胞核内NF—kB的结合活性,及p47phox(NADPH氧化酶亚单位)表达、抑制促炎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5(STAT-3/5)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mRNA表达,增强抗炎信号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抑制物一3(SOCS一3)mRNA表达和RANES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抗炎细胞因子表达,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下调PMNs膜上粘附分子受体的密度,调节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善白细胞功能及危重的预后。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炎症反应 细胞凶子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55例产科危重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妇产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出现产科危重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记录妇产科患者发生产科危重后,抢救时和抢救后对患者的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55例产科危重妇产科患者抢救有效率为94.5%,抢救成功的患者最终健康出院。结论妇产科患者一旦出现产科危重,需采取紧急抢救,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抢救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和缺氧,防止肾功能衰竭和心脏衰竭,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休克的再次出现,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健康出院。

  • 标签: 55例产科危重病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小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02
  • 出处:《今日健康》2023年12月
  • 机构: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200438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及法语系危重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法危重医学研讨会暨首届上海危重医学论坛”将于2009年12月10至12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举行。大会将邀请国内及法国多名知名学者就当今危重医学领域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 标签: 危重病医学会 医学研讨会 医学论坛 上海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医学专业委员会
  • 简介:危重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当今医学最富有活力并居于医学发展前沿的学科,危重的救治水平,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作者认为要建立高水平的危重救治体系,提高危重救治水平,必须有规范化的ICU。ICU规范主要包括:1、ICU组织构成;2、ICU管理模式;3、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护理水平要求;6、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 标签: 规范管理 危重病 救治 危重病医学 ICU
  • 简介:论文摘要神经外科手术后获得性感染对于患者的恢复十分不利,

  • 标签: 获得性感染 防治 护理
  • 作者: 李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9-12-12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 辽宁 沈阳 110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 120例 2017.01—2017.08阶段以急诊方式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各类危重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 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施院内转运,观察组患者采取模式化护理实施院内转运。结果:院内转运过程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6.6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为( 10.66+4.24) min,对照组患者为( 12.93+4.76) min,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模式化护理应用到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缩短转运时间,有效地提升了转运的安全性。

  • 标签: 模式化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气垫床在临床预防压疮的优势。方法62例危重压疮评分<14分时即用气垫床,观察至出院(3-120天)的皮肤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未发生压疮。结论有压疮风险病人尽早应用波动喷气型气垫床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危重病人 压疮 气垫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内54例危重患者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验。方法43例经皮徽创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片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操作时间短(P<0.01),并发症少(P<0.01)。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用于需要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 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对其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就高龄危重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关键词高龄危重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预防老年危重由于年龄偏高,多数存在意识模糊、进食困难,同时应激状态引起机体高代谢、高分解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进而使病情加重;尽早施行肠内营养可确保营养的补充。在老年病房内应用极广的肠内营养的方法是经鼻胃管一次投入营养素,我科从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危重需鼻饲患者共86例,在行胃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出现以下并发症喂养管堵塞、压迫性损伤、呼吸道误吸、腹泻及代谢紊乱。针对该观察组病人所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护理,现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检分诊表在在急诊患者救治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运用病情分级将患者尽快分诊,安排至相应的诊疗区域。结果合理科学的分配医疗资源,减少危重等待就诊的时间,保证绿色通道通畅,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分诊正确率及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度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完善预检分诊登记,使急诊分诊有据可寻,缩短检伤分类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使危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保证急诊救治的安全及有序。

  • 标签: 病情分级 预检分诊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以及NICU危重检验性失血量以及失血ICU及NICU危重检验性失血量及其失血原因探究的原因。方法对ICU以及NICU危重患者采血量及理论采血进行比较,对内外科ICU患者的失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由于ICU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平均失血量达到了177.2mL,总的失血量所占比例为4.4%,而NICU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检验性的失血量不多,为21.3mL,总失血量所占比例为6.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要合理安排医嘱的治疗时间,提高医疗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减少采血次数,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一血多用,不但能减轻工作量,还能为患者减少痛苦。

  • 标签: ICU及NICU危重病人检验性失血量 失血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与肺动脉热稀释法(Swart—Ganz)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危重同时行Swart—Ganz、PiCCO连续监测,并记录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PiCCO监护仪还可监测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于同一时间点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心排血指数PiCCO与Swan—Ganz相关系数为0.885(P〈0.05)。应用PiCCO技术可准确测量心排出量,其所测量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与胸腔内血容积较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反映心脏前负荷变化。[结论]PiC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危重可靠的监测手段。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经肺温度稀释法 肺动脉热稀释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抢救急诊危重患者中气管插管的作用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19.12本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共98例的临床资料,均应用气管插管,结合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针对性护理)各49例,观察两组抢救成功及死亡人数占比。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更高,死亡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抢救的同时辅以针对性护理能提升其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值得采用。

  • 标签: 急诊危重病人 气管插管 针对性护理 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