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运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法选方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患者149例。临床治愈121例,好转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6%。

  • 标签: 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 炙甘草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总结67例开胸手术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科学有效地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有效控制减少了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开胸术后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接受开胸手术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98例患者中,术后发现心律失常患者83例,发生率为41.9%。结论对开胸术后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癌术后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病人同时合并心律失常病症所呈现的病症特征和处理方式。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到本科室接受诊疗的慢性肺心病病人中抽出38例同时合并心律失常病症的病人,并通过分析档案对病人呈现病症特点进行归类并提出处理方式。结果在同时合并心律失常的慢性肺心病病人中,属于室上性类型的病例最多,共18例,概率是47.37%,同时有7例病人属于房颤类心律失常,概率是18.42%;9例病人属于早搏情况,概率是23.68%;此外还有4例病人属于的心动过速情况,概率是10.53%。采取治疗措施之后,38例病人都彻底康复并顺利离院。结论罹患慢性肺心病的病人非常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医生必须及时对此种病症进行了解,才能为病人争取到更高的生还机率。

  • 标签: 症状分析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 高龄病人 病症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67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稳心颗粒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36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人进行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4年3月应用胺碘酮治疗3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小时内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成功转复率100%,心动过速病人的成功转复率87.5%,快速房颤病人的成功转复率28.6%,心房扑动病人的转复率为0,但其心室率得到控制。其中有2例病人在转复过程中出现了心动过缓,4例病人出现了血压下降。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安全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7.5%,治疗后患者心电图、血压及心率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结论在急诊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的前提下,可放心使用。

  • 标签: 急诊 胺碘酮 快速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方法将1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140例室上性组和40例组,将室上性组和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A组)和对照组(室上性B组、B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治疗。对不同组治疗效果和安全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患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毛花苷C 利多卡因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PAP)对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进展的影响。方法:280例初发ST段抬高AMI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并作QRS记分。根据有无PAP,患者被分为PAP(102例)和非PAP组(178例)。根据发病至造影时间患者被分为:早期组(<2h,60例)、中期组(2-6h,150例)和晚期组(6-24h,70例)。结果:伴有PAP患者较无PAP患者QRS记分显著降低[(2.4±2.4)分比(3.2±3.0)分],PAP组高QRS记分比例亦显著低于非PAP组(8.0%比18.4%),P均<0.05。早期组,PAP与非PAP患者之间QRS记分无显著差异[(2.0±1.8)分比(2.6±2.8)分,P=0.35];中期组,PAP患者QRS记分显著低于非PAP组[(2.0±2.1)分比(3.0±3.0)分,P=0.03];晚期组,PAP和非PAP患者QRS记分较中期组显著上升,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1±3.3)分比(5.5±2.9)分,P=0.13];非PAP组患者QRS记分随着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延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展,扩大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且排除CHD诊断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的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究两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治疗4周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周内死亡2例(4.9%),且观察组出血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结论瑞通立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AMI)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口腔牙周健康指标及牙周炎患病现况。方法选择AMI患者85例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照组)89例。检测两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及牙周炎患病现况。结果AMI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石指数(CI)、牙齿缺失数及牙周指数(C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中及重度牙周炎患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无牙周炎者明显少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牙周健康指标较差、中及重度牙周炎患病率高可能是冠心病AMI患者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口腔卫生 牙周健康指标 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住院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青年组。同时选取同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愿者50例作为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及血栓形成的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的比例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及血栓形成为主要冠脉病变特点。应样控制并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格检查,及早预防冠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通立(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30例患者均首次静脉推注瑞通立18mg,30分钟后在静脉推注18mg,每次应在2分钟内缓慢静推。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静脉溶栓成功率70%。结论瑞通立是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

  • 标签: 瑞通立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对策。方法把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2012年6月前病例作为观察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给予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采取临床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再通患者39例(占65.0%),抢救成功患者56例(占93.3%),死亡患者4例(占6.7%),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达到药物使用相对安全可靠,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溶栓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10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院前急诊护理。采用汉迷顿焦虑量表了解两组患者护理7d后的状态,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AMA评分(50.5±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5±4.5)分,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联合院前急诊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县医院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早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溶栓患者均成功再通.无一例死亡,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基层县医院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再通成功率,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8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26.67%、67.50%,实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此外,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可使患者血管的再通率得到一定提高,从而可更加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在康复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心肌梗死疾病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心肌梗死疾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在康复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康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经过抢救治愈出院,有3例患者死亡,其抢救成功率为88.46%,死亡率为11.54%。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尽早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给予相应治疗,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诊断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和28%,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优化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