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使用定磷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核酸的含量。样品消化后经定磷试剂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磷的含量,从而计算核酸的含量。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RSD=1.0%)。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核酸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标签: 定磷法 核酸类保健食品 核酸
  • 简介: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肺结核50例与单用化学药物治疗50例比较。结果: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患者痰菌转阴率明显提高,空洞病变吸收明显。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肺结核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核 肺/药物疗法 分枝杆菌 牛/化学 多糖类 细菌/治疗应用 核酸类/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6年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情况,讨论核酸检测对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遍ELISA检测阴性,且ALT合格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34251例,其中HBVDNA有反应性33例,HBV阳性率为0.96‰,HCVRNA和HIVRNA未检出,不同月间HB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混检阳性的Ct值越低拆分阳性率越高,且不同Ct值组间拆分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P〈0.01);无偿献血人群各年龄段HBVDN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6,P〈0.01),其中以41~5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占72.73%(24/33);首次和重复献血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1);男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高于女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结论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将核酸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窗口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于此条件下,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逐步恢复并即将达到高峰期。但由于新冠病毒仍具有传染性,人体对其没有完全免疫,在旅游业逐步恢复过程中中,人群聚集,传染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传统的核酸检测易造成污染且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不便捷也是其中较大的问题,本文针对核酸检测在旅游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旅游业 便民化
  • 简介:摘要鉴于目前核酸分子检测技术逐步从临床实验室向现场检测转移的发展趋势,急需建立一种高灵敏、高特异、高效和便捷的新型核酸诊断工具来满足临床即时检测(POCT)的需要。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的检测方法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中Cas效应蛋白能够识别高度特异的核酸序列,通过联合高灵敏小型生物传感器运用于POCT,在满足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同时具备了检测的高效、便捷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CRISPR/Cas技术集成小型现场分析传感器相关领域的进展,并讨论了POCT相关检测的研究前景及挑战。

  • 标签: 即时检测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 核酸检测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微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进化保守非编码单链RNA,能够与mRNA结合抑制目标mRNA翻译或促进其降解来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发现miRNA几乎在所有生理过程和大多数病理改变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综述miRNA参与调控的过程,重点阐述miRNA在反映切口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和内脏疼痛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基于miRNA对疼痛治疗的前景。

  • 标签: 微RNA 疼痛 围手术期 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蚊虫样本中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丰富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虫媒病毒的活动规律和病毒遗传特征的研究数据。方法2018年6月对采集自西昌市3个村不同猪圈环境中的三带喙库蚊提取核酸,使用云南环状病毒属、版纳病毒属、西藏环状病毒属(S7、S10)、黄病毒属、甲病毒属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对阳性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9 012只,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对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分88批次进行扩增,分别检测出2株乙型脑炎病毒(JEV)、7株版纳病毒(BAV)、7株西藏环状病毒(TIBOV)和1株云南环状病毒(YOUV),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7株新检测病毒株均与云南分离株遗传关系接近,2株JEV位于GⅠ-b进化支;7株BAV为A2进化分支;7株TIBOV中,6株位于同一进化支;1株TOUV与云南分离株在同一进化支。结论西昌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存在携带JEV、BAV、YOUV及TIBOV等病毒的可能,其中JEV为GⅠ-b型病毒,BAV为A2型,为西昌市虫媒病毒的检测及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虫媒病毒 分子诊断检测技术 遗传 库蚊
  • 简介:摘要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具有可同时检测多个靶标、高通量、低成本等优势,满足大规模筛查、定量等检测需求。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广泛应用于病原体、甲基化DNA和突变基因检测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重组聚合酶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等等温扩增技术在即时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前景;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宏基因测序在新发病原体突变监测和肿瘤学研究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本文对各种多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等温扩增技术 多重核酸检测技术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 宏基因测序
  • 简介:化学发光的发现历史悠久,但把化学发光技术与核酸分子杂交结合起来,建立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却是近几年的事。1983年Heller和Schneider首先将化学发光技术引入了核酸的分析,这是继建立发光免疫技术之后,化学发光技术应用的又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还不多,本文试就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有关的应用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化学发光反应 化学发光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杂交分析 DNA探针 核酸杂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对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HCVRNA、HIVRNA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含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HBVDNA、HCVRNA、HIVRNA的血浆标本,2-8℃保存0d、1d、2d、3d、4d、5d、6d、7d时间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混检+单检模式进行HBVDNA、HCVRNA、HIVRNA检测,对检测结果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8℃条件下保存1-7d的血浆标本,其HBVDNA、HIVRNA、HCVRNA检测结果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8℃条件下保存7天内HBV、HCV、HIV核酸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 标签: 保存时间 核酸检测 Ct值 影响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引起的肺炎,英文名称“ COVID-19”。我院收治 3例儿童新冠肺炎核酸复阳患者和 3例成人核酸复阳患者,均符合最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标准(第七版)。小儿采用我院专家团队会诊后辨证为风邪犯肺,正虚邪念,银翘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清余邪,健脾益气养阴,扶正祛邪,瘥后防复。成人辩证为湿毒蕴肺,正虚邪念。予麻杏薏甘汤和小柴胡汤加减。清热解毒,宣肺透邪,和解之功。所有患者经中药中药治疗后, 1周, 2周, 4周, 8周核酸检测均阴性。中药治疗新冠肺炎核酸复阳,效果明显,临床治愈率 100%。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新冠肺炎,核酸,复阳,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四种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B、C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及D微滴芯片数字RT-PCR(RT-dPCR)分别对HAV质粒标准品、梯度稀释的HAV疫苗进行灵敏度检测;对相关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检测;用A、B、C方法对40份人工污染HAV牡蛎、市售牡蛎及血清标本、HAV疫苗标本进行检测,比较检出率;比较A、D方法对低浓度HAV人工污染牡蛎的回收率。结果A、B方法对质粒标准品均可检测至10拷贝/μL;检测梯度稀释的HAV疫苗,A、B、C方法的斜率、R2值、扩增效率(-3.446~-3.297、0.991~0.998、95.07%~101.051%)均在可接受范围;40份不同来源的标本,A、B、C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0%(20/40)、47.5%(19/40)、55%(2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792);A、D方法对梯度稀释疫苗检测灵敏度无明显差别,对低浓度HAV人工污染牡蛎检测,D方法回收率高于A方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4,P=0.642)。结论A、B、C方法无明显差异,较方便快捷;在检测低浓度HAV污染的食品时,D方法略有优势,但检测成本稍高,选取检测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标签: 肝炎病毒,甲型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微滴芯片数字RT-PCR
  • 简介:DNA提取是进行DNA检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磁珠DNA自动提取系统的出现为DNA提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平台,使DNA的提取过程更加简易,操作更加便捷,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和污染,在保证提取质量的同时缩短了实验的整体时间,同时使提取更加精确和均一。DNA自动提取工作站与磁珠提取法相结合设计而成的磁珠DNA自动提取系统正逐渐成为DNA提取步骤中被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主流方法之一。GA318-32A核酸自动提取仪即是基于磁珠提取法研制而成的一套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自动核酸纯化提取设备。它可在短时间内利用机器磁棒架上的磁棒,将吸附有核酸的磁珠移动至不同的试剂孔内,经过细胞裂解、核酸吸附、清洗与洗脱,最终得到高纯度核酸。从GA318—32A核酸自动提取仪的结构原理、主要特征、法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使该仪器在法医DNA检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核酸自动提取仪 磁珠法 DNA提取 DNA检测设备 国产化
  • 简介: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诸多领域中,由单纯PCR技术提供的定性结果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对核酸进行基因及其表达等的定量检测是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一大方向.因此,在对目前常用的定量方法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竞争性核酸定量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竞争性 核酸 定量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3种核酸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将HEV基因4型代表株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2区部分基因序列克隆至pUC57载体,合成质粒DNA,使用A、B两种实时定量方法检测该质粒,比较最低检出限;使用其他标本做特异性检测。使用3种方法平行检测急性戊肝病例血清标本,比较检测结果。结果A、B方法对质粒DNA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35拷贝数/反应,特异度均为100%;A、B和C方法对急性戊肝病例血清标本HEV R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7.8%(43/90)、43.3%(39/90)和41.1%(37/90),一致率为88.9%(80/90),3种方法的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8414,P=0.6566)。A方法检测Ct值≤34.6或者B方法检测Ct值≤35.6的血清标本,C方法扩增成功率为100%。结论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C方法为灵敏的基因检测方法。

  • 标签: 戊型肝炎病毒 实时定量PCR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将卡介因多糖核酸引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近期就诊与本院的9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中的42例患者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对治疗组中的48例患者,使用卡介茵多糖核酸和阿昔洛韦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病程和止疼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且疼痛也要比对照组患者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卡介茵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卡介菌多糖核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核酸采集点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举措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 4月至 6月间,门诊核酸采集点中接受检测的 683例受测者,以受测者采集窗口为分组基础,第一窗口受测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第二窗口受测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各组不同护理服务差异性。 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护理后采集依从性及 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35( 97.68) %、 338( 98.54) %,显著优于对照组采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302( 88.82) %、 300( 88.24) %, P< 0.05。 结论:门诊核酸采集点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受测者焦虑情绪,提高核酸采集过程中受测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优质护理 核酸采集 效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还在世界范围中流行爆发,该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全球都在时刻关注。该病毒导致的肺炎(COVID-19)有效治疗的药物缺乏,早诊断是有效的防控措施。根据相关标准,核酸检测呈现阳性、可确定是该病毒感染。本文针对现阶段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验进行综述,为该病毒的诊断方法优化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血液核酸检测中出现假阳性结果。方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防治假阳性进行探讨。结果在核酸检测血液实验中对四个关键方面采取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假阳性标本的出现。结论本文通过实施在血液核酸检测中对假阳性结果的防治措施,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逐步完善血液核酸检测的质量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假阳性 污染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