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的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新高考下的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

李岩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2014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掀起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浪潮。新的高考方案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创新能力。面对挑战,一线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认真研究高考导向,切实改进课堂形式,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新高考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背景之下,面对新高考,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塑造新时代品质健全的人才。

一、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素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才能保证人地可持续协调发展。让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高考对这一目标的考查曾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贯穿人地关系主线,考查其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形成过程、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呢?要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相结合,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况,说明在开放区域条件下,区域自然资源、环境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条件,归纳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方案和保护措施;结合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包括时空综合、地方综合和要素综合三方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够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较为科学且综合的思维方法对地理要素进行分析,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构建起更为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高考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往往以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为基础,以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的知识点为载体,题目难度大,对考生具有较高的要求。

地理教学中,为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一是要把握三个特性,即全面性、系统性、动态性。二是要把握三个维度,即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尺度综合。三是把握重点。体现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重点内容有:运用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解决问题;结合生态保护、国土整治等国家发展战略,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系统分析其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措施,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和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认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呢?

教学中可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对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全面地评价区域决策的得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阐释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四、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能够运用地图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出行定位等活动中完成实践要求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野外观察能力——进行野外考察,学用结合;实验设计能力——模拟地理现象过程,探究其原理;数据分析能力——分析数据特征,据此制作图表;图像识别能力——地理图片、遥感影像识别;问题解决能力——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灵活、新颖,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反映最直接,也是高考中常见题型,推荐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与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地理相关的数据与信息,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