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入民族情怀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7
/ 2

浅谈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入民族情怀教育

杜绒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华学校 713700

摘要:历史教学是了解民族发展史、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的平台。抓住历史课堂主阵地,在教学中渗入并强化民族情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怀教育也成为当前历史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种情况下,本文主要从民族情怀教育的渗透意义方面入手,重点对其渗透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 民族情怀; 意义; 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民族情怀教育的意义

历史作为高中教育的关键学科,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民族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渗入,往往体现出重要的意义。

其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民族情怀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内涵,属于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历史教师将民族情怀教育渗透到具体教学当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历史学科承载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包含丰富的民族发展史,蕴含着深邃的民族精神,通过与民族情怀教育进行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其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民族情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民族情怀教育,推动中国再次走向辉煌,让中国梦在青年接力中实现。要想助力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就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工作,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保证历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民族精神素材,并与民族情怀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对民族情怀认识和对中华民族情怀的认同,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二、民族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为民族情怀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国家及教育部相关部门提出:要注重民族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体现。为了保证当前这一目标的实现,从国家层面保证了民族情怀教育的大环境。同时,各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及教育部分的号召,结合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各项政策,构建具有民族情怀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历史教师要想实现民族情怀教育的完美渗透,就要依托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利用已经形成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注重创设新的教育环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做好教学方面的指导工作。例如在人民版教材政治模块《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的学习中,课本展现了大量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林永生、张自忠等,他们为国家的主权而战、为民族的利益而战。他们的事迹无不在体现着民族情怀,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所以,教师在这块儿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素材,通过多种途径渲染英雄精神,营造一个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渗入民族情怀教育。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充斥更多的史料信息,对所学知识加以完善整理,而后再指导学生分小组设计成手抄报,在教室适当的位置进行张贴或者在学校的公报栏进行展示,营造出一个整体的校园氛围。通过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情怀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情怀元素

民族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历史教师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通过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深入挖掘出具有民族情怀教育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高中历史在民族情怀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材中囊括了诸多方面的素材。以人民版教材为例:政治模块中的民族英雄、革命先驱,经济模块中的实业救国家,文化模块中的思想解放的推动者、为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教育家、科学家们,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情怀教育的素材。同时,古代的政治文明长期领先,文化灿烂辉煌(儒家思想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推崇、科举制度也作为古代教育公平的体现被西方借鉴学习),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欧洲历史的转型,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等等,也都能作为素材进行民族情怀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历史教学中,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的发现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情怀元素,适时的对学生强化民族情怀教育,历史教学所承载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民族情怀教育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丰富民族情怀教育的开展角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虽然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怀素材,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依赖于历史教材,则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难免会造成学生产生倦怠感,使教育的目的大打折扣。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民族情怀教育的开展角度,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提升学生对民族情怀教育的理解。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解《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以此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直观的认知,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可利用本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教育,发挥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身临其去境触摸历史,感受历史,体味英雄。另外,时事教育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展角度。关注时事,引导学生去分析时事(例如近期各国对新冠疫情的防控、美国对本土暴乱问题的处理等)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让学生体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感。也使民族情怀及国家情怀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了民族情怀教育的目的。

结语: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历史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利用历史教学独特的民族情怀教育的渗透功能,立足于当前教学的实际,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家国认同感,助力教育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观华.家国情怀教育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J].教书育人 .2018(12):80 .

[2]郭惠聪.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6):125 .

[3]皋银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