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的影响探究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的影响探究实践

李莉 武海英 王春红 翟燕 孙宏伟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应人、应物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1月-10月入院治疗的70例小儿脑瘫患者,依照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带有引导式教育的针对性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应人、应物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式教育模式的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应人、应物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模式对于小儿脑瘫患者病情的改善以及应人、应物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应当在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实践中更多推广引导式教育方式。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临床效果;应人能力、应物能力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以各种运动能力障碍为主的综合征[1]。且该疾病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智力缺陷、癫痫、语言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等[2]。小儿脑瘫是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的一项主要的疾病,给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对该类患儿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将引导式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现有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1月-10月入院治疗的70例小儿脑瘫患者,依照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9±1.11)岁;男患儿19例,女患儿16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87±1.23)岁;男患儿20例,女患儿15例。将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进行对比后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对遵医嘱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除此之外不进行过多人为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用带有引导式教育的针对性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对患儿进行课题上的刺激。而后调节患儿的神经系统,激发其条件反射能力,实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加强对患儿的引导,使患儿的大脑建立起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可依照患者的病情对患儿进行分组,并按组别进行康复训练,如运动能力的训练等。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在患儿完成规定训练任务时可以给予患儿拥抱,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将治疗效果分为三类,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是指患儿在经过护理后其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是指患儿在经过护理后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是指患儿在经过护理后,其病情并未得到任何的改善。同时对患儿的应人、应物能力进行评估,标准参照格赛尔发育量表,评估内容涉及睡眠质量、身体状况等内容,分数应人、应物能力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3]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情况(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5

28

5

2

94.3

对照组

35

25

2

8

77.1

X2

-




4.200

P

-




0.040

2.2 两组患者应人、应物能力评分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应人能力评分为82.44±16.69分,应物能力评分为76.73±17.63分;对照组患者应人能力评分为76.73±17.63分,应物能力评分为65.03±18.72分。两组患者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应人、应物能力评分情况(x±s)

分组

例数

应人能力

应物能力

观察组

35

82.44±16.69

76.73±17.63

对照组

35

61.99±16.72

65.03±18.72

t值


5.121

2.692

P


0.000

0.009

3讨论

小儿脑瘫是一种运动功能性的疾病,该疾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经济负担[4]。故而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引导式教育模式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以及应人、应物能力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1%,且观察组患者的应人、应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引导式教育模式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护理脑瘫患儿的方式,且在不断的时间过程中形成了严密的护理体系,对于患儿症状的缓解以及身体的康复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由此可见应当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引导式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蔷,李素芳,付勤.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8,39(2):389-391.

[2]赵娜.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21):402-403.

[3]唐久来.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疗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7-7499.

[4]廖洪波.在社区康复和管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模式探讨[C].//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重庆市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39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