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

赵越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育滨学校 132013

摘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课程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在语文学科中为学生渗透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赵越(1977.1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育滨学校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引言: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精髓已经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一项趋势。当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就会成为学生人文情怀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养料,成为当代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精神食粮。所以,在高度推崇素质教育的时代,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确保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全面渗透,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必要性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薪火相传,在岁月的洗礼中褪尽铅华,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从教育的角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学生思想、情感以及个性方面所发挥的价值,将其作为展开和谐教育、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从语文学科教学自身来看,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情感的升华和品格修养的完善,而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大量国学元素无疑和这一教学宗旨高度契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现代人才市场的核心竞争实力,同时也可以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培养后续力量,影响深远。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手段

面临学科教学改革的新局势,语文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握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真正精髓,生动的表达给学生。事实上,对于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倘若语文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足够深入、教师的文化储备足够丰富,那么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引导和熏陶作用就有可能被发挥。由此,语文教师应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有时候文言文的学习总是令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但是文言文却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不妨尝试结合具体的文言文内容设定学习情景,鼓励学生各自扮演文言文的角色,近距离感受特定情境下人物的语气和神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主人公的道德品格,促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二)推荐经典文化作品

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现阶段的学生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电子书的阅读上,已经很少能有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经典名著。所以,语文教师更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推广普及文学名著,推荐经典文化作品。比如说,唐诗宋词是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文学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课程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部分古诗词进行精讲,并根据题材或主旨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诗词,鼓励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进行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量,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进行课外拓展

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死读书和机械式记忆的方式显然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强调通过教材的学习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要设置生动多元的实践吸引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比如说,近几年来兴起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综艺节目在中学生中掀起一阵热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及中国诗词大会等。那么,教师可以尝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借助上述活动表现形式在班级内营造热烈的传统文化氛围,激发班级内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共同体会汉字与诗歌之美,践行立德育人的主张。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内组织经典阅读活动以及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在阅读文学经典过程中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从而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值得注意的是,为应付升学考试,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对书中的文言文以及部书籍知识进行机械式记忆,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拘泥于埋头苦读,这显然是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基础好时都极其不利的。所以,教师不妨尝试从日常生活出发,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节日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提倡诵读

我们常说,学习一门语言的四种途径是听、说、读、写,足以看出“读”在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汉语之美就美在其可以用对仗、平仄等赋予普通的表达以丰富的情感,开展经典诵读便是让学生们用不同的读音、语调来诵读经典,让他们在诵读中产生对名篇名句的个人理解,从而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进而加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读中,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其中正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解读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帮助学生更流利、更通畅、更有情感地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大声的诵读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碰撞,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用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信息武装自己的思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推动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的紧密融合,在古典文化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荣梅.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86-88.

[2]李秀绒.注入传统文化精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J].华夏教师,2019(14):42-43.

[3]罗勇.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8):138-139.

[4]彭静.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汉字文化,2018(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