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联动视域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多模态联动视域下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探究

陈兵

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

摘要:多模态联动视野中的欣赏是充分调动学生多元感官参与欣赏活动,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体验合作,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体验,不断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多模态联动欣赏教学是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多模态联动;欣赏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音乐课程标准》给“感受与欣赏”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界定: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有自己的语言,每个音符都有它所表达的含义。我们要想更深入、更理性欣赏一段音乐,还是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音乐创作人的创作背景。

一、多模态联动教学概念界定

(一)多模态联动教学界定

多模态联动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学习时结合各个方面,以提高知识记忆的有效性。这种方法比用单一方法去教学更深入,提高了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渠道和手段,动员学生的各种意识共同努力,加深记忆,强化记忆,即多式教学模式。多模态联动欣赏教学研究,将有关音乐基础文化知识内容融入其中,把学生从听讲式教室里没有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之中,充分调动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等感官,全身心主动协调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知、体验音乐之美。多模态教学理论旨在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二)多模态联动教学研究意义

小学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欣赏曲目中国作品79首、外国88首,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多式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应用使教师教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式教学理论不仅注重学生的多种感官在音乐欣赏知识建设中的作用,还强调了非言语文字符号模式结合图像、动作、视频等的作用。因此在音乐作品知识传播和意义建构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了教与学的高效互动、有效交流。

二、多模态联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教学构建

  1. 学生学情特点

小学生好奇心强,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意识,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所以在多式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愉快、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感官联动增加学生参与欣赏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经验中有效地学习,同时保持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既兴趣又热情,让他们从心底热爱音乐,重视欣赏音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多模态联动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构建是实现每个孩子喜欢欣赏,并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感、知觉等感官联动,同时与演唱、聆听、创造、律动等教学手段密切结合。

(二)多模态联动欣赏教学模式探究

1.唱游法欣赏模式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唱游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在欣赏活动前,教师必须让学生认真聆听唱游的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并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结合律动引导他们听辨节拍、节奏、速度等,体会音乐的基本要素。

例如: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青蛙音乐会》一课中,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青蛙跳的动作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活泼和跳跃,模拟音效注意青蛙叫声的强弱变化,耳朵与嘴巴以及身体律动相互配合随音乐参与表现、体会音乐。又如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口哨与小狗》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在欣赏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点头等动作来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等,让学生切身体验律动,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从而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唱游”为主的教学策略即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在音乐作品中感受音韵美,体会音律美,通过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产生沟通与共鸣。

2.竖笛、打击乐器等小乐器联动法欣赏模式

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竖笛等课堂乐器教学,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手段等方面,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使教学内容呈现丰富性与多样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例如: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森林与小鸟》,每个乐段所表达的情绪都不一样,学生除了通过聆听哼唱感受情绪,也可以通过吹奏竖笛来演奏部分乐段。通过演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感受乐曲的情绪,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用不同的音色去表现不同音乐,能够学以致用。

3.图谱法欣赏模式

视是利用我们的眼睛去感知事物,听是用耳朵去聆听捕捉信息,例如听音色、乐句、节奏等;动是对某种音乐要素的一种体验。以欣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为例,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耳朵的聆听发现狮王的吼叫声是由弱渐强又变弱,通过“动”画图谱的方式,让手指在线条中感受强弱以及吼叫声的旋律走向,使抽象的东西变具象,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在听的过程还会使学生脑海产生联想,联想眼睛前面有狮子在吼叫。这种视听动结合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眼耳肢体,做到内外感官对音乐的体会,形象生动又有趣,不知不觉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

4.听觉、空间知觉结合法欣赏模式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例如欣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引子与狮王进行曲》引子部分,音乐由弱渐强的感觉就像狮王在慢慢靠近自己,教师可扮作狮王随着音乐有律动的靠近学生,让学生体会音乐强弱所描绘出的画面。例如在欣赏二年级下册《乒乓变奏曲》一课,跳越的音给人一种轻巧的感觉,此刻可以利用学生的视、听觉发挥想象所描绘球的大小,通过听与空间的想象感知音乐形象。

三、引入多模态联动教学的启示

多模态联动提升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是立足课堂教学并向课外延伸的实践研究,作为新生教学的概念和模式,音乐课程的应用教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教师不是用一两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用各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师生的潜能;教师掌握和使用教学模式的能力越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模态联动教学可以改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多模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方法的整合产生了两种情况:(1)多种模式的合理运用相结合,在意义建设中相互补充,教学成果最大化;(2)各种模式的协调运用对意义的建构没有积极影响,只是可以补偿意义的传递。因此,多模态教学理论在音乐课程中的应用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但作为教师也要分析其中的弊端,取其精华才能更好、更适宜应用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

我们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只限于用听觉或单纯的律动去感知,已逐步关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及肢体的律动相互配合,联合调动从而更专注地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如何去深入表现音乐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我们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只限于用听觉或单纯的律动去感知,已逐步关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及肢体的律动相互配合,联合调动从而更专注地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如何去深入表现音乐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宇池.试析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31) .

【2】郑海燕.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 (11) .

【3】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 ] .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课题编号:FZ2020GH058 课题题目:多模态联动提升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