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证研究

李新权 王延杰 刘泽晨 樊婧昊通讯作者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目的探索高校网格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大学2019级新生1123名;干预组(578名)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45名)保持常规健康教育模式。1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结果某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偏低(干预组:17.12%,对照组:17.61%);其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干预组:15.92%,对照组:16.70%)较低。1个学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大学生总健康素养具备率均有显著提高(干预组:47.75%;对照组:27.71%;χ2值分别为20.50,5.47,P值均<0.05)。除安全与急救素养外,相对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总健康素养、3个维度及六大健康素养的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某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升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符合新时期高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大学生;健康素养;老年患者;影响

引言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应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决定健康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逐步成为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提升该群体的健康素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以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水平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居多,较少研究涉及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研究显示,在部分医疗领域中,网格化能显著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本研究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某大学学生进行干预,评价通过网格化健康教育对健康素养水平干预的效果,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大学大一新生养成教育前,随机抽取2个书院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兼顾理、工、文学科,保持专业平衡,在每个书院尽量选取人数相近的班级(班内整群)。共抽取2019级新生1200名,采用问卷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23份,回收率为93.58%。干预组578名,对照组545名。两组大学生在性别、年龄、生源地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按照网格式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素养的宣传教育,干预时间为1个学期;对照组保持原有的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遵循自愿、保密、无伤害原则,经过某大学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的批准(20190701)。

1.2方法

1.2.1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

以院系为单位,将所抽中的18个班级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同伴教育3种模式的健康教育活动。⑴同伴教育组是在班级内选取3~5名乐于奉献、服务意识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社交能力的学生志愿者集中进行健康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学生参与式教学为主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⑵专题讲座组主要是由校内健康教育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疾控中心和校医院医生组成专家小组,以专题讲座形式到班级内开展一年4次的健康教育讲座。⑶自主学习组完全由学生利用日常业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或报纸阅览、宣传栏及其他校内可获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渠道进行自主学习。

1.2.2评价工具

采用2017年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该问卷可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包含了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素养共六个维度。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83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根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计分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健康素养得分如为总分的80%及以上,则被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

1.3观察指标

入学时两组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健康教育后,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087ca39c4194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学时两组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某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偏低(17.12%,17.61%);三大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普遍偏低;在六大健康问题方面,尤其是慢性病防治素养(15.92%,16.70%)较低。某大一新生健康教育前,干预组、对照组在总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和三大维度、六大健康问题具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2。

2.2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经过1个学期,干预组健康素养总的具备率、3个维度以及六大健康素养具备率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5)。对照组总健康素养、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较入学时有明显提高(P值均<0.05);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无显著提高(P>0.05);在六大健康问题素养方面,仅在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素养方面有显著提高(P值均<0.05)。见表1~2。

2.3健康教育后,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干预后比较显示,干预组总健康素养、3个维度以及六大健康素养具备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除安全与急救素养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80,23.42,42.38,6.13,41.30,9.10,12.73,28.79,29.74,P值均<0.05)。见表1~2。

6087ca39c4194_html_2a04f0a7c290415c.png6087ca39c4194_html_a5d7ef954ab21782.png

3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理念,健康教育应体现三方面健康知识教育的整合化过程。可以考虑共同研究编写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权威性的全国高校统一健康教育教材;地方教育部门专设健康教育部门,高校单独设立负责健康教育的部门,促进整体性健康知识的教育传递。以教育时间创新,形成大学生健康主体能力提升教育的充分时间条件。具体包括:一是教育时间的保障性。目前不少高校将健康教育课程与体育课等同,存在以体育课时间挤占健康教育时间的现象。应加紧改变目前高校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时间任意化的问题,将大学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以保障足够的教育时间。二是增强健康教育时间的灵活性。例如通过微信群平台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服务和信息互动,及时推送常见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常见的致病因素及有效预防筛查治疗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干预中,具有可行性,可以有效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潘.网格化布局医疗联合体关键问题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11):892-893-894-895-896-897.

[2]马益媛.网格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6):74-75.

[3]费滢滢.网格化治理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D].安徽大学,2019.

[4]刘丽红.“五化”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孩子幸福人生——潍坊锦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4):152.

[5]魏桂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