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究

叶琴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中心幼儿园 323800 浙江丽水


摘要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外来文化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产生冲击、传统文化的存在感逐渐流失的今天,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幼儿的“家国情怀”起到启蒙作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教学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实践探究。


引言:

二十四节气享有“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美誉,是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运行规律进行总结后产生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成果。从古至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歌深刻影响着我国劳动人民对季节、气候、天文、气象等一系列的认识,广泛引导了我国各地区人民参考节气来进行劳作与生活。幼儿园是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民族文化归属感启蒙与培养的主阵地,二十四节气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需求日益紧迫、文化自信的提升迫在眉睫的今天,可以作为幼儿园中一种独特且具有成效的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对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了解,从而为之后成长为肩负继承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责任的青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积极意义

  1. 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使得国外文化广泛地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圣诞节”“万圣节”的流行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相对而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节日反而显得存在感不强,面临传统文化流失的风险。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只包括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家喻户晓的节日,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日,如“惊蛰”“冬至”也应作为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在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占据一席之地。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能够让幼儿在认识、探究、实践中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深沉的智慧与崇敬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1. 丰富幼儿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

幼儿园课程能够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当注重多元化、综合化,通过多种课程资源的结合,着力于提升幼儿的各方面素质。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不仅与幼儿的兴趣与认知发展相符,更能够在实践上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形式,增添如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园教学课程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1. 提升幼儿园课程趣味性、实践性

首先,二十四节气与我国农业劳作、气象气候息息相关,许多二十四节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这些丰富有趣的内容的引入,能够增强课堂的生动趣味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二十四节气所设计的一些诸如信息搜集、小组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模式也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1. 多方面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对二十四节气现象的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观察力、感知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而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信息搜集、小组探讨,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交际能力与创造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学前阶段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有效引导幼儿,为幼儿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增长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课程的应用措施

  1. 在幼儿园环境氛围中融入二十四节气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首先应当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文化氛围建设中,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宣传栏上运用海报、板报等形式,展现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宣传与科普,也可以用二十四节气元素装饰幼儿园的墙体、走廊,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装饰画中学习二十四节气;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幼儿的晨间、午休、晚间等碎片时间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并引导幼儿仔细倾听、认真欣赏,时刻引起幼儿多方面感官的共鸣,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让幼儿体会到二十四节气的丰富有趣,促进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与记忆。另外,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户外现象向幼儿传达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体现,例如春分之后鲜花盛开、清明时节多雨、秋分昼夜相长等。

  1. 利用文学作品、生活谚语教学二十四节气

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好二十四节气的民间故事、传统歌谣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民间传说,如《阿福与白马》、《立夏的传说》等,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中深刻了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我国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许多古代诗词里也蕴含着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例如家喻户晓的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这些诗词作品通过精炼的语句,传达出了二十四节气在古代人民生活、劳作中的多方面体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利于幼儿理解、接受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另外,许多生活中代代相传的谚语也可以作为二十四节气教学的素材,如“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大寒不寒,春分不暖”等,这些谚语在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二十四节气中某一节气的特点的同时,非常利于幼儿学习、接受。

  1. 利用艺术活动、实践活动展现二十四节气

通过举办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学习二十四节气,具体可以分为艺术活动、实践活动两种。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绘画比赛中体验、学习二十四节气。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教育模式,优美的音乐在给幼儿带来身心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传递一些音乐中包含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歌唱比赛中演唱《二十四节气歌》来学习二十四节气,甚至可以让幼儿利用多种乐器演奏《二十四节气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参加绘画比赛或手工比赛,利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现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提升幼儿的多方面的艺术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

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学习二十四节气。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气象设备,如百叶箱、风向标等,通过在生活中认识气象、气候,有效地引入二十四节气文化,增添幼儿的见识、开拓幼儿的眼界。教师也可以在春分时节组织幼儿放风筝,邀请制作风筝的老手艺人与幼儿一同展开活动,搜集材料、制作风筝,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传统工艺品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品味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传统美食,例如清明时节带领幼儿品尝青团,甚至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采集材料、制作青团的过程,在冬至时节一同包饺子、品味饺子,在体验传统美食的过程中,增添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认识。

结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结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积极的继承与发扬,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扬光大。“二十四节气”作为包含了我国古代人民深沉智慧与文化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幼儿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蕴意深厚,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引入“二十四节气”文化,促进幼儿园文化氛围建设,丰富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内容,扩大幼儿的知识面,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成长为新一代优秀文化的继承人。

参考文献

[1]王艳娟.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自然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J].南北桥,2019:195.

[2]杨珺.四季流转的智慧──让幼儿认识二十四节气[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49-51.

[3]侯茜,史念.二十四节气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2020:16-17.

【作者简介】叶琴,1979年10月,女,汉族, 浙江省丽水市,本科学历,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