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小学低段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张傲

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并且在小学低段课堂中普遍存在着,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同时对课堂的秩序产生干扰。本文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低段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找到导致这些行为的外在和内在因素,找到合理有效的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结果表明,出现问题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听课走神、做小动作以及交头接耳。导致问题行为的原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干部等。也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低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包括秉承科学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校园环境,增强家校沟通等方面。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对策

改善低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在分析问题行为时综合考虑到行为的种类、行为人的动机,以及对整个班级的影响等因素。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以及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运用先行控制策略,有效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有些是处于不慎,有些是出于故意,有些是出于暂时的无知。实际上,有一部分问题行为在未发生之前就注定了的,导致其发生的隐患因素事先就存在的。所以,最好的教育管理策略,就是采取先行控制策略。在问题行为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性的控制策略,减少和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的可能性。

1.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

为学生制定一套明确的学生准则,是实施先行控制策略的主要方法。有效地课堂管理,应事先制定课堂常规,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准则。让每位学生确切明了哪些行为是老师允许的,同学们认可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被杜绝的,什么行为可以被接受,什么行为不能被接受。如师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的方式,明确课堂任务,并且将此作为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

2.适当的教学内容,过硬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精心细致地选择适当的,能完成一定任务的课程内容,免得使得学生感到厌烦。适当地安排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教师的准备和执行教学的能力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关键。这种能力表现为“教师能否实行有效的流程管理也就是教师能否使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保持活动中的热情。教师具有较高的控制课堂活动方向和节奏的能力是防止学生开小差的关键。”

(二)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阻止问题行为

1.实施强化,以优促优

所谓强化,是指对紧随着刺激出现的行为起到维持或者增加该种行为作用的任何刺激。要积极的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因为良好行为一旦得到赞扬和认可,就会得到强化,经过强化的过程后,就会巩固下来,成为课堂规范。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和强化及时阻止问题行为。教师可采取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强化。例如对学生的一个眼神,微笑,或者轻轻的敲敲学生的桌子,摸摸学生的头等,向他表明自己对他行为的欣赏。当学生表现出教师期望的行为时,教师可以逐渐扩大允许学生的活动范围,并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奖励小红花等作为奖品,并说明攒齐10枚可以获得老师准备的特殊奖品,最先攒齐10枚者还可以参加班级小组长的优先选举权等等。这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具体鼓励方式,通过追加强化,增加良好的行为出现的次数,来减少问题行为。

2.建立课堂行为契约

所谓课堂行为契约,也可以称为“表现合同”,是一份具体的、书面形式的双方面的协定,它规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需要做出的确切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奖励和惩罚。课堂行为契约是由达成契约的双方或者多方来签订的。课堂行为契约具体形式事例如下:

课堂行为契约

我,XXX,同意在语文课上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保证不在课堂上哼唱歌曲,影响其他同学。履行契约时间从今天开始到下周周五结束。并请同学们监督我,如果发现我不完成作业且情况属实,就算违反契约。如果我违约,老师将从我心爱的故事书中选出一本上捐赠班级图书角。



学生:XXX

班主任:XXX

签约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这样订立了课堂行为契约,使得课堂具有了民主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履行契约意识,加强了学生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和约束,降低了问题行为的发生。但是制定契约的活动性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任务不明确、具体;任务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赞同;奖励不科学;标准过高或过低;契约时间难以规定或者不合理;没有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任务做中间人。出现以上情况,要考虑修改契约,已达到课堂行为契约的有效目的。

(三)运用行为矫正策略,转变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是指通过对多种知识与方法的结合途径,协助学生意识到并改正问题行为,养成良好行为的过程,是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重要策略。行为矫正策略建立在行为注意原则上,并认为“行为是学来的,学习意味着行为的改变,行为手情境的影响和行动结果的支配,因此教师运用行为矫正策略的关键之处在于灵活运用已被证明能够影响人类行为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正强化、负强化、中止及惩罚。”教师主要行为在于最大化的程度上依靠强化手段作用于学生,并激励学生表现出教师期望中的可发生的有益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行为,同时降低未获得强化的行为发生数。因此,行为矫正策略对教师应对持续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大有裨益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的实施一般有以下步骤:

1.准确识别问题行为和正常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要具备独到的眼光和足够的细心准确地识别出哪些是问题行为,哪些是正常行为,同时要及时地对该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测量,教师的关注重心应该聚焦在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不是发生问题行为的现象。教师更要比对好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根据影响的轻重和范围来辨别问题行为和正常行为。

2.收集问题行为发生频率的具体材料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了课堂问题行为,就要根据判断,详细的收集这位学生全方位的情况,以便于制定和设计矫正计划。教师可以利用随机听课或者观察学生的表现,测量出学生发生问题行为的频率。

3.制定并实施矫正计划

这一步骤,教师要确定行为矫正的具体实施方法。例如自我管理来进行矫正。自我管理矫正的目标是教会学生管理他们自身的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是学生的问题行为的次数是否在减少,正常行为是否在增加,并依此调整自己的矫正计划。






参考文献: 

[1]李冀.教育管理辞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吴清山.班级经营[M].台湾:台湾心理出版有限公司,1990.

[3]田慧生.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王谊.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3):16-18.

[5]李宝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6]和学新,李楠.儿童教育及其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8(1):100-1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