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心理力量 提高学困生注意力

/ 2

激发心理力量 提高学困生 注意力

周火群 陈晓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班都有学困生,很多的学困生作业不做,上课不听讲,经常做小动作,成绩落后,让老师非常头疼。 学困生的存在是客观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对 学困生这个 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对我校一年级每个班学困生进行了调查, 成立了课题组,撰写了课题报告,进行了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本着“不抛弃,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思想,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孩子进行问卷调查,与孩子谈心,与孩子的家长、老师进行沟通,了解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 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

1、家庭教育影响

2、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

3、学习观念影响。

4、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5、受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影响。

6、注意力品质对学困生的成绩影响非常大。

这些因素基本和心理有关。心理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能学的好。所以老师要激发孩子的心理力量,教师用爱感动学生,和学生建立友谊和信任,用合适的方法激励学生,让他们重新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注意力训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让他们认真听讲,做好作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下面是我激发学困生心理力量的几项具体做法:

  1. 排解学困生不良情绪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因素,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排除学困生不良情绪是激发学困生心理力量的第一步。我经常和孩子谈心,做心理辅导,努力排除孩子的不良情绪,解除学习困扰。
    1.克服焦虑与恐惧。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失败,有时还会被老师批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尤其是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 
    2.避免产生回避或逃避心理。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他们减少回避或逃避心理的产生。

  2. 塑造学困生良好个性 
    1.树立自信心。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缺乏,多数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等造成的。因此,教师、家长要特别注意多关心、鼓励他们,使之树立自信心。 
    2.增强意志品质。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做事情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感等,都会对学习有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学习的进步。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为此,要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他们能够克服的障碍,以培养其意志品质。 
    3.提高适应能力。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受父母呵护过多,造成个性及性格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由于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家长休息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活动,使之多与外界接触,鼓励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为他们提供独立办事的机会;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

 三、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教学专家们对学困生的调查表明: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回避或逃避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在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如学习生字,组词,背课文等,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故事,做游戏,比赛,挑战夺宝等活动 ,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随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内容,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 
4.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

三、培养学困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 
1.外部动机激发。首先,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困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困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如奖励勋章,小红花,五角星,在班上设置光荣榜,对学困生更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困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2.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老师们要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快乐,才能让学生产生自驱力,能够自主学习。

总之,对于学困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放弃,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给予学困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困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困生的心理力量,提高学困生的注意力,促使学困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习与生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困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