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共享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共享策略的研究

王宗丽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第三幼儿园 563300

摘要:由于室内空间有限,以致区域游戏的开展,离不开资源、场地的共享,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适度帮扶。而且,在诸多精准性、合理化、有效性的共享指引下,区域游戏的开展形式自会更加灵活多样,幼儿的各方面意识、能力、素养培养自会逐步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共享策略的驱使下,幼儿的分享、协作、互助意识必然会得到充分发展,更利于实现对其完备意识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指导时,应以辅助性共享策略为引领,切实强化对教师的引导、帮扶、协助作用发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彼此协作、互相分享、共同参与的机会,以通过对区域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的共享,来提升区域游戏效能,开掘幼儿潜能,促进幼儿成长。来落实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让幼儿在积极参与、深度体验、互相合作中,更好提升发展自我。

关键词: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共享策略;研究

室内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开展的主要形式,更是培育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区域游戏开展,更为幼儿在属于自己的认知空间能发展能力、提升素质、锤炼品质、提升自我提供了条件,搭建了平台。但是,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加之游戏区域区分精细,以致很多游戏区域内,并未将所有幼儿完全通纳其中,且对于不同幼儿的认知需要满足产生了阻碍。这使得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开展中共享策略的渗透,显得幼儿必要。因此,根据不同室内区域游戏的预设目标与开展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开展室内区域游戏指导时,应以幼儿的身心特性、认知规律、发展需要为基础,切实强化对共享策略的渗透与践行。让幼儿在共享与协作中积极投身至区域游戏领域,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锻炼自己。来提升室内区域游戏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通过教师的适度帮扶,来实现对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使幼儿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感受共享之快乐,体味游戏之乐趣,获得认知之提升。

一、借助室内区域游戏材料共享,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

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必要性游戏材料的作用发挥。而对于游戏材料的科学、精准、充分、合理选用,并通过不同游戏区域内材料的共享,来落实区域游戏指导,则成为促使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不同游戏材料特性,以及每一个幼儿的参与情况,教师可通过对不同游戏区域内材料的适度整合,来优化游戏模式,拓宽游戏路径。尽量使材料一些功能比较接近,且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材料被投射至不同区域空间,以促使幼儿摆脱外在因素的束缚,更好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此外,对于不同幼儿在借助不同材料开展区域游戏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教师还需注意对材料的替换与取舍,并多对幼儿给予鼓励、肯定、赞许,使室内区域游戏的开展,以多样化、丰富化形成呈现,并更好服务于幼儿的认知需要满足。例如,在开展室内区域展演游戏《小熊请客》中,结合不同幼儿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的表现情况,可适时投放不同的引导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利用,来助力于幼儿角色扮演兴趣的发展。并通过幼儿互相之间的帮助与分享,实现“一物多用”,来调动其参与室内区域角色游戏的热情。

二、通过室内区域游戏环境共享,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与室外游戏不同的是,室内区域游戏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且对游戏目标、定位、方向的精准度有着更高标准。而必要的室内区域游戏环境、条件设置,也同样影响着共享策略的实施。因此,为了确保每一个幼儿均可在室内区域游戏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有所提升,教师应在落实共享引导时,尽量减少对孩子们分享、参与、协作的不必要的干预与限制。以通过对游戏环境的共享,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区域游戏空间,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其中,投身实践,积极参与,有所发展。与借助对环境的共享,促使不同幼儿即时渗透至彼此之间的互动之中,来提升室内区域游戏开展的针对性与精准度。同时,对幼儿在共享参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面临的诸多困惑等,则需要在切实维护其自尊与意愿的基础上,来优化共享途径,变革共享方式,实现对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例如,在开展室内美工区游戏中,教师可本着发展其参与兴趣的原则,适度借助其他游戏环境,并和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对其进行适当鼓励。使幼儿在共享游戏环境中学会分享,形成分享意识,培养分享能力。

三、依托室内区域游戏场地共享,塑造幼儿的综合素养

正处于认知塑造期、发展期、提升期的幼儿,其综合素养的培育与塑造,离不开规划精准、目标明确的室内区域游戏驱使。而实现室内区域游戏场地的共享,则更易确保预设游戏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室内区域游戏指导中来践行共享策略时,应在游戏的形式、内容、项目上彻底突破常规,以切实增强其吸引力,使幼儿的参与热情得到全面激发。同时,根据不同区域主题与定位,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共享时,应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突破口,通过室内区域游戏场地的共享,就室内区域游戏活动的形式、手段、策略、玩法等不断创新、改进、调适,多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感知、了解不同事物、情境、素材的机会。以借助多元化共享条件的创设,来提高室内区域游戏活动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来拓宽幼儿的认知视域,激发其参与热情。例如,可通过阅读区、科技区、口语区等场地的相互融合,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要参与的游戏区域,在游戏的引领下开掘其认知潜能,培养其互动、协作、交流、分享等意识,来实现对幼儿综合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室内区域游戏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形式,而且拓宽了教学活动的路径,同时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必要的共享策略落实,则可以切实优化室内区域游戏开展途径,且对于幼儿的健全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室内区域游戏中实施共享策略时,应以对应区域游戏项目为载体,结合游戏需要与幼儿诉求,就区域游戏中涉及的材料、场地等进行适度优化,合理开发,有效借助,来实现对幼儿合作、分享、互助意识的培育。并通过对幼儿共享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了解、观察、调研等,进一步优化区域游戏开展形式,拓宽区域游戏开展途径,塑造幼儿综合素养。使建立在共享策略基础上的室内区域游戏开展,更为贴近幼儿的身心特性与认知需要,更好服务于幼儿的认知发展与需要满足,以逐步培养其健全人格,更好助力其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闵雅.小班幼儿室内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探索[J].读写算,2020(13):52.

[2]钱亚萍.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J].小学时代,2020(01):96-97.

[3]钱英智.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实施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9(62):188.

[4]杨燕.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指导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8(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