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美术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美术 学科核心素养与 美术教学

赵娟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杨汉中学 713300

摘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美术教学的理念、教学目标、课堂任务,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都在发生改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从不同维度诠释了美育的意义。提出了新的美术培养和思维方式,拓展了美术教学的视野,健全了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和对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理解。


2016年9月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攻关项目课题组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该项目研究中,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做了如下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普通高中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界定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组通过对这一标准的解读,制定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美术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堂任务,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都在发生改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从不同维度诠释了美育的意义。提出了新的美术培养和思维方式,拓展了美术教学的视野,健全了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和对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图像识读能力
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它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学科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视觉的,对图像的识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是视觉语言的体现,视觉语言由视觉元素与设计原则组成,具有便捷性与可传播性,图形图像与语言文字一样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历代名画记》中晋人陆机《士衡论画》篇有:“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意思是:宣明事物的道理,最有功效的是文字语言,保存形象,最好的办法是绘画。这句话说明美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可视形象,观者能直接从画面上看到所表现的形象,这也是美术视觉表达重要性的体现。

社会生活中需要交流和传播信息,以图像的形式描绘、记录、解释、传播信息更为便捷。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网络传播形式的出现,使当代美术传播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面貌。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生活中使用图形和图片传递信息的比例越来越大,图像信息的传达与识别尤为重要。图像和图形可以十分直观的传递信息,比如公共指示系统、形象识别系统都显现出视觉传达与识别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城市功能区域标识、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都运用了大量的图标和图形,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图像元素和信息。同时运用图像也能更准确、更直观地传递信息,而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美术学科社会功能的体现。
美术教学中可通过展示、训练,加强视觉元素的识别,组织专题活动等方法来加强学生基本识图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美术学科培养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视觉元素,具备读图识图能力。

二、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美术材料和工具,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等创造视觉形象。美术表现的需求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从蹒跚学步起,儿童便能随手画出自己的线条和色彩,以表达或抒发自身的情感。在美术学科中,如何把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物象和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这是一项能力,是美术学科所要训练的基本技能,也正是美术课堂和美术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媒材及技术表现人的需求、想象和思想情感的艺术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美术活动中通过绘画、手工、设计、拍摄及书法等不同形式表达思想,这其中涉及到美术中各门类绘画技法的训练,以及不同种类艺术表现形式的训练,如视觉设计、戏剧造型、舞台设计等,而优秀作品又包含个人修养,艺术风格等因素,是个体美术素养的集中体现。


三、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审美判断是审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审美判断即审美标准,是审美活动中进行判断的标准和尺度。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感情的关系状态,即个体的审美趣味,是一种心理活动。审美也是美术教育中的核心任务,美术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力和判断力,是学生感受美,捕捉美,体会美的能力。

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提出:一般来说更长时期内更多人认可的作品,也是更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我们理解的美,大致是美丽的、好看的、正向的、能带给人愉悦感受的作品和美术形式。我们所说的审美,是对于美的识别与感知能力,是辨别并感知美的能力。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的美丑及其形式、程度、价值等所作的鉴别和判断。这个过程是运用我们的美术知识和审美经验对审美对象做以分析、判断、归类、对比等活动的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深层的精神满足和审美理解。判断是否确当和深浅,受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的制约,审美判断的结果受个体审美经验的制约。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判断能力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结合当地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四、创意实
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并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创意实践在美术课堂中多指艺术创新的部分,通过创意实践,将更多的艺术创造力,艺术表达力释放出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一部分美术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学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美术创意,也可以运用新教材,新形式或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科技活动和美术相结合的创意实验、舞台设计的创意表现、服装设计及搭配、居室空间设计、摄影和视频影音等不同形式的创新应用。
艺术类学科教学之间的创新活动,在讲解一些绘画作品时,可以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讲解。如《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在讲解画中羯鼓、琵琶等乐器时可以结合音乐知识进行讲解。在欣赏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时,可以和历史背景、古代文学等学科相互拓展,使艺术类学科之间互通互融,整合美术学科和文学及历史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拓展美术学科和科学类学科之间的关系。

五、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艺术观念。美术学科是艺术学科的一种,美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美术学科中又涉及到历史、文学、音乐、人文等学科的知识。美术学科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中国画的审美讲“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审美,这恰恰是美术学科和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关联和融合。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美术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打破中世纪宗教统治,解放思想为主旨,而其中的绘画也是宗教传播的表现形式,几乎同时期,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和社会时代背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同时,文艺活动又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美术属于人文学科,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美术学科中文化理解的部分是美育重要价值的体现,美术教育进行审美活动就是要提高审美水平,通过理解美术现象,理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最重要的育人价值。其它三个核心素养是与其它学科所共有的。美术学科五个核心素养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更全面地展示了美育的活动方式和培养目标,为美术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应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全面领会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做好美术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奚传绩 新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新在哪里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