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

申屠向晓

浙江省东阳市湖溪镇郭宅小学 322117

摘要:基于“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是教师迎合政策要求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对于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相对浅显,尤其是在学习与计算相关的内容时,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扎实计算基础,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技巧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了“双减”政策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如何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策略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问题;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思维发散的模式与数学学科抽象立体的知识点内涵就是相悖的,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在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中已经做出了很多的调整,整个小学数学课堂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双减”政策的正式颁布实施的教育背景整改中,教师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要更加充分,保证课堂效率的高效性是学生业余课业负担降低的前提。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非常基础的能力之一,在新政策指导下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已经是大势所趋。

  1. 学生计算时常出现的问题

  1. 学生计算练习的动力不够持久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控制意识相对浅薄,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进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强化都是非常基础且关键的组成部分。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方面的知识学习与掌握时,由于自身对于计算能力提升必要性的认知相对浅薄,对于计算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无法充分了解,很多学生都无法从自身做起,以更加高涨的心态和积极的兴趣投入到计算知识的学习中。

  1. 计算意识浅薄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的依赖教师的知识解读与传授,自主探究意识依然处于萌芽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接触新的计算知识和计算方式时,如果教师不要求,很少有学生积极的进行自主计算的探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会有意识的进行题目的计算或者相关知识的探究。计算意识的浅薄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毫无益处,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上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计算动力

数学学科本身学科历程的发展中,就是从测量、计算等方面着眼的,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蕴含更是随处可见。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不断的形象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双减”政策的推行中,教师在进行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探究时,也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内心对于计算能力提升的渴望,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设置更多的内在驱动力。譬如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室中营造出生动超市购物情境,“小明和妈妈去买笔记本,3元的买了5个,4元的买了2个,妈妈需要付多少钱呢?”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计算中,首先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列出算式:5+5+5+5+5+4+4然后进行加法计算,但是很块学生发现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列出的算式计算起来非常繁琐,而且很容易出错,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辅助计算呢?在学生探究欲望达到顶峰的时候,教师将教学内容适时的引入,让学生豁然开朗,对于简便计算口诀的掌握动力更加充足。

  1. 借助游戏,提高计算兴趣

小学生们自身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让他们更加自主的投入到游戏开展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兴趣是知识导入最好的切入点,不仅是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基础,更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引线”。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数学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对于游戏的浓厚兴趣出发,将计算过程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更加积极,自身计算能力的提升更是水到渠成。譬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计算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小学生们每个人分配一个数字,然后按照课桌的排列,进行数字之间的加减计算,比如小红代表2,小明代表5,小芳代表8,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表示的数字,然后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恰当的决定加减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小红(2)加小明(5),让小明和小红同时进行计算,谁计算的又快又准,就能够得到一个小红花,然后由得到小红花的人来决定下两位同学之间的数字是加法还是减法,以此类推,动员全班都积极的投入到计算游戏中。趣味化的计算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自身计算兴趣,更在游戏过程中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1. 课堂练习,强化计算意识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都不是一日之功,都需要不断的练习与强化,但是过多的布置课后练习又与“双减”政策的主旨相悖,课堂练习自然是最佳选择。在“双减”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练习形式设计时,要充分的掌握学生的计算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水平进行不同层级的计算练习,让每个学生基础提升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审视,为学生计算意识的萌生打下基础。譬如在学习“乘法”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乘法口诀掌握时的基本基础进行课堂练习内容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不同深度的习题来练习,基础相对较差的,教师可以从乘法口诀的直接套用入手,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自身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的形式进行转换,将乘法口诀进行拆分,让学生在思维发散中自主探究其中的内涵,在多元化的课堂练习形式中,每个阶层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在基础扎实和思维拓展的不同角度中,每个学生都收获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经过了新一轮基础计算的扎实,对于乘法计算的基础认知更加透彻,而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在拓展型的计算练习中,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到数学计算的魅力,从而意识到自身计算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 掌握技巧,提升计算能力

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很多知识的掌握不是完全靠努力就能做到的,比如计算,就算再努力依然有算错的时候,并且过程依旧十分繁琐,在这样的知识掌握中,技巧的掌握成为关键。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更要根据教学经验将更多的计算技巧传授给学生,在不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降低学生的计算难度,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本质的前提下,体会到计算的快乐。譬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解读基础计算法则的前提下,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分数加减的技巧,不断的降低学生在分数加减计算中的难度,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分数加减技巧的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上“双减”政策的推行,在计算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更要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角度出发,以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双重标准下,从学生主体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创研。

参考文献

[1]崔晓芳.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J]. 学周刊,2021(09):115-116.

[2]王小辉. 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J]. 小学生(中旬刊),2021(03):60.

[3]丁绍美. 关于减负增效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天津教育,2020(3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