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行为教育的探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行为教育的探究与思考

刘丽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杏林小学 154002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良好个人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关键词:双减;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行为教育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重要性日趋突显,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教师在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仍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当前的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人格素养的形成有推动作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与价值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缺乏互动

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但是,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占据了绝对的权威性,学生迫于压力,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主动与教师交流,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互动仅仅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即教师问、学生答,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陈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认知水平不高,同时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时普遍存在“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难度。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不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行为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在面对同样复杂的信息时,不会盲目相信,因此,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认识它的双面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例如点外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互联网缺乏真实性,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欺骗。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例如,在线交友被诈骗或者听信虚假客服向游戏里充值等都是一些新型诈骗手段。这些都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学生重点讲述,让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戒备心理。除此之外,家长也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角色,能够监督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控制每天的上网时间,避免过分沉迷网络,给身心带来双重损害。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设目的,让更多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在面对一些新型事物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产生更加客观的意识。

(二)拓宽课外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反映的社会多姿多彩,其传递的内涵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予人们规则与制约,维持着社会的秩序。在互联网繁荣昌盛的阶段,教师更应该通过互联网丰富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储备,拓展课本的知识,并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逐渐融入多元化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正确的三观,并拓宽其眼界。此外,利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性,可以将道法专业的教师和有革命经历的老同志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方便地请入课堂,让这些“特殊教师”现身说法,能够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更多角度的认识,并且通过与他们的对话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如今生活来之不易。这样学生才会珍惜现如今的生活,并且发愤图强,扎实走好每一步的学习之路。例如,“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在教授完课文知识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衍生课文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需要结合课文涉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互联网收集每个学生家乡在几十年前的样子,并将它们剪辑成一个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与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喜与忧”这篇课文做教授知识点的含义,体会到祖国母亲繁荣的不易,感受祖国发展的历程,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自身与家庭、自身与社会、自身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明确自身的地位,并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与其他人的交流过程之中,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较为封闭,缺乏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依托,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感受运用道德与法治以及德育知识的乐趣与魅力,解决传统德育的表面化与形式化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必须从多个方面来把握,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教师资源的补充与完善,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进一步巩固师资力量,对应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新要求,从源头把好教学质量关,提高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许贤苏,邓雅思.发挥学科优势特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J].新课程,2020(07):45.

[2]陈春艳,黄艳华.让道德与法治活动美起来—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1):50+62.

[3]董淑菊.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有效性建设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2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