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方法研究

李春月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六小学  邮编;017010

摘要小学生性格开朗活泼,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喜欢色彩绚丽的世界。很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拿着彩笔绘画、涂鸦。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给学生带来极大乐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当下教育领域中新兴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情、兴趣、特点等,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改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整体性。本文主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方法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美术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工作得到了更多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若要对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后会发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为了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核心素养去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保证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真正将学生带入到课程学习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与学科认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当积极改变当前教学现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提炼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核心素养的内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对美术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但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成为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展示,为学生提供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美术学科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来拓展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素养等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教师应提供更多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观察事物、欣赏艺术作品并结合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思考和实践,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美术技巧和方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色彩、线条、构图、搭配、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在教学评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当前,教师普遍根据学生的实际创作成果进行评价,给出具体的分数,或按“优、良、合格”三个等级来评价,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难以提供有效的反馈。第二,教学评价语言过于单调。教师通常用“画得不错”“画得很像”“富有想象力”等来评价学生的作品,没有从作品的色彩、造型、技法应用、创意灵感等方面给出综合性评价,难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缺点,不具备引导和激励效果。第三,未能将评价与授课目标相结合。教师未能结合授课目标给出评价,所以无法将评价与授课反馈、教学方案优化有机衔接起来。第四,覆盖不够全面。教师评价学生时,通常没有对学生的创作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只是围绕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评价,所以难以全面覆盖学生的实际创作细节,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

三、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策略

(一)确定评价指导思想

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核心素养重视起来,因为这一素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素养,同时也是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正视问题,并推动其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将美术表现、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重视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确立评价目标

教师在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还需要将评价目标明确出来,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评价额合理性与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首先就要了解评价目标确立的目的,评价目标确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要点,并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其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与评价进行相互协调,而不是一味地关注结果。最后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不足,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创新评价形式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现代化技术来创新评价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实际规划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目标、学生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制订出不同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将学生的画作全部展现出来,并在下方设计投票与评价窗口,随后组织学生在课后去到线上互动平台进行讨论,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对不同画作进行评分与投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画作中存在的不足,学生还可以在线上平台相互谈论绘画心得,这样就有效降低了教师单方面评价对学生带来的影响。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成寓教于乐的目标

美术课程是学生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是学生体现自己能力和个人素养的舞台。尽管老师对美术课程的相关知识早已掌握透彻,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但是在开展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就导致老师更为注重学生其余各科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却完全无视了对学生的素质素养开展培养,学生的素养品行较低,人生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偏差,这确实早已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现了一定的背离。若是想彻底改变此种情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老师就一定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营造出活跃放松的氛围,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美术课程有着较高的兴趣。只有体现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才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简单的学习知识。

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同时也了解到传统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哪些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订评价的方法,并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中心,不要一味按照个人观点去进行评价与引导,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进而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甜.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34—135.

[2]杨慧玲,马建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J].西部素质教育,2020(5):106—107.

[3]戴萍.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分析[J].名师在线,2019(32):74—75.

[4]姚燕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J].教师,2020(6):101—102.

[5]廖雪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速读(下旬),2019(7):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