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构建“学思融通”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4
/ 2

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构建“学思融通”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周婷婷

天马实验学校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摘要:“学思融通”的理念,应该渗透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在预习中渗透“学思融通”,在教学中尽显“学思融通”,在作业中提升“学思融通”。只要我们将“学思融通”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会得到培养,学习力也一定会大大提升。

关键词:学思融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课前预习,引导自学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学思融通”思想的应用是表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表现在学生的课前预习阶段还有老师的教学导入阶段,这可以为搭建小学时期的有效语文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依托于“学思融通”思想,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对教学过程中的导入阶段进行完善。利用对课程内容开展课前预习,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会出现一些自己的见解。老师利用教学导入阶段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状况,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夜色》这课的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拟定导向性教案,引导学生依照相应的主次对课文内容开展阅读并思考。在教学时,老师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利用“大家可以看见怎么样的夜色?”“作者为什么见到的夜色是不一样的?”等诸多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对夜色的想像。这便可在很大程度上查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找到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各种不足,有利于老师上课时采用不同的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科学安排课程内容。针对学生都已掌握的课程内容,老师便可简略带过,由此节约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时间,也可以上课时运用其他授课模式,实现“学思融通”的目的。

二、创设互动,智慧探讨

在与每个学生组织的联合教学中,老师也应作为每个学生的指导人。老师们必须把老师协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的整个过程,利用老师协作观点来促进与每个学生间的协作,既要作为一个班级小组成员,与每个学生们一起讨论、互动,也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及时地给学生进行帮助、指导,从而掌握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达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班级交流作好了准备。

例如,学生在讲授《七律·长征》一文时,老师可先行指导大伙通读全部课文,把这首诗词中的重点。难点词汇全部进行梳理汇总,这也是学生可以实施对课文内容与主旨进行分析的前提;接着,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基础单元,分析并讨论自己在阅读此诗文后的总体感觉。由于长征题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距离,学生很难切实感受这首诗词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情感,阅读感受也不深刻,在合作交流和探究问题时就无法形成良好的效果。在认识到了学生的这一现实学情后,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诗文中描绘的各种生动画面,从而给予了学生更为形象、直观的体验。学生在视觉刺激下,通过直观场景的体验能够更好的对文本内容予以理解和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里互相交换阅读体验便会更加深刻。而老师恰当的引导启发,不但为学生的合作互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就原文的认知,这才是真正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展示评价,强化感悟

“学思融通”教育理念下,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展示,展示的方法是多元化的,在此环节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可以结合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实施一人介绍,交流填补,重视支持,现场鼓励或加星统计成效;其次,对于学习要点、难点或者学生表述不是很精确等状况,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或介绍。例如可以使学生分小组开展角色塑造演绎,或者举行演讲赛、读书分享会等,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加入语文课程的学习,同时为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提供条件。老师在沟通交流环节中应建立起良好的才智理答观念,保证回应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予以学生合理启发,加强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体会。

比如,在实施《狼牙山五壮士》这课的课堂教学时,老师让学生以组为基准,融合教材内容在班里表演小品,将狼牙山五壮士从容赴死的壮观画面演绎出来。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学生们会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精神有更为形象直观的认知,得到积极有效的学习效果。

另外,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引思”的教学模式,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开展思考并不断改进,实现将语文课程教好的目标。同时,学生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作对应思考,自我分析存在的不足,在每一次小的改善过程当中训练语文学习思维方式。这正是对“学思融通”这一理念的合理运用,可以明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塑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

结语:自学、讨论、展示、评价是学思融通的四个阶段,当然这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还需要融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做适度调整,一法为中心、多法并进,以寻求更好的实际效果。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还有很多问题及疑惑需要大家用坚韧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寻找,方式的内在还极为局限,取得的成绩甚微,建立学思融通“四阶段”教学模式,遵从在“学思”里求“精”、在“融通”里求“进”的基本原则,让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实产生,使学生能自在放松地成长就是我们亘古不变的寻求。

参考文献

[1]韩文举.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J].学周刊,2018(14):57-58.

[2]段晓军.初中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9,000(007):163.

[3]殷自浩.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6,000(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