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热爱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

杨月玲

惠州市博罗县长宁中心小学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因为它摆脱了读书的功利性,纯粹于读书的快乐。毛泽东同志就算日理万机,也坚持每天读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教育,而一个不懂得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师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阅读对于学生、教师、学校、甚至民族的价值与力量,是无比重要的。犹太人认为“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用阅读丰富内心的世界。

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些举动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书甜如蜜。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且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我首先顺应儿童的天性,先推荐学生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如《脑筋急转弯》、《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然后利用晨会轮流布置同学们自己出题考考大家,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种奇闻趣谈,无所不能。出问题的同学挖空心思,认真阅读,就希望自己的题目把大家难住。而其他同学为了能准确回答出问题,也专心致志地阅读有关书籍,力求一击即中。

在语文教学中,我也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些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奇特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从而将学生带入无比神奇的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山清水秀等。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学到知识,还会有成就感。丰富了内心的精神世界。

    二、教给读书方法,巧用阅读方法一生受益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方法非常重要,朗读和默读相互结合,对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如在学习《竹节人》,我首先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采用阅读方法去阅读。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勾画,再默读课文,批注,写下读书的感受,同桌进行交流,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还有利于理解字、词、句、段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如同是一坛坛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那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抹抹或清新淡雅或绚丽浓重的风景,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朗读是多么充满魅力。而默读要求阅读速度快,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含义和作者感情进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记忆,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围绕“浏览、勾画、批注、交流”这四个指导目标进行自主阅读训练,围绕“找重点句——抓关键词”这两个指导目标进行阅读能力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从正确阅读中一生受益。

我在教学中还喜欢与学生一起共同阅读,如在学完《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就为学生推荐沈石溪的其他作品《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我利用午间休息和阅读课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我们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气氛非常活跃。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共同学习的亲密关系,共同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缔造全新阅读氛围的最佳途径。

三、给予思考空间在阅读中积累及激发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语文阅读教学一味“分析”,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知识拼盘,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跟着文本和参考答案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还有,很多同学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一看而过,没有留下思考的痕迹。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过眼云烟;光思考不读书,结果就是盲人摸象。我们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更要善于将两者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才会有所收获。因此,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一心一意,静下心来体会文章的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最后,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实践和想象的能力,鼓励学生把文章精彩优美的语句和片段背诵和摘抄。如在学了《鹿和狼的故事》最后一段课文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体会?请写下来。”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抒己见,表达了不同的见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留下读书的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提升。平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写出读书的感受和小练笔的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拓展训练的时候,还要启发学生多说,多思,多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例如,续写故事:学习了《穷人》一课,桑娜和渔夫后来生活怎样?孩子知道真相后会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五、注重家庭熏陶,感受阅读的快乐终身阅读。

阅读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效果不大。所以,我还延伸到家庭中,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如今的父母都是比较年轻、有知识,重视孩子的培养,方法也比较多。因此,我平时常和家长交流、讨论有关培养孩子阅读的话题,建议家长假日多带孩子到书店看书。时间长了,他们的观念转变了:要重视家庭的熏陶,并从电视、手机或牌桌转向书本,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做个爱阅读的人。有家长就很感慨地对我说:“老师,和孩子一起看了一段时间的书,我的心沉静了,真正理解了‘腹中有书气自华’这句话。今后,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家庭的熏陶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氛围更好了,终身阅读的种子也播下了。

为了让学生将来拥有丰盈的精神生活和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旅程,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

的阅读习惯,让语文教学成为孩子们最佳的阅读天堂,让阅读的力量引领着同学们一起走向快乐幸福的彼岸。

相关关键词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方法非常重要,朗读和默读相互结合,对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如在学习《竹节人》,我首先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采用阅读方法去阅读。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勾画,再默读课文,批注,写下读书的感受,同桌进行交流,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是眼 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还有利于理解字 段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如同是一坛坛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那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抹抹或清新淡雅或绚丽浓重的风景,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朗读是多么充满魅力。而默读要求阅读速度快,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含义和作者感情进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感受 去理解 去欣赏 去记忆,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 口到 耳到 手到 心到”,围绕“浏览 勾画 批注 交流”这四个指导目标进行自主阅读训练,围绕“找重点句——抓”这两个指导目标进行阅读能力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从正确阅读中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