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蒋晓颖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双湖小学,浙江  宁波  31561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数学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在创造中丰富理论知识。本文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从多个方面探究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由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强调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动手实践是同一件事情,而不是被割裂开的三件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点,提高数学能力,还要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不仅能有效完成深化教育改革下的基础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满足新时代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一、动手实验深化概念理解

传统数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教学,学生在只能被动接受。特别是对于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和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尝试将概念教学与数学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此基础上,对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时,学生不易理解“三维立体”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实验进行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可以进行如下步骤:第一步,实验演示。找一块橡皮泥,或者可切割的材料,将其塑造成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并向同学提问这个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并让学生观察这几个面的不同,然后将长方体进行切割,再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有什么变化。第二步,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第三步,实验拓展。让学生自行切割手中的长方体,从多角度观察切割后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讨论后,充分理解三位立体图形,轻松掌握知识难点了。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着重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二、构建教学模型架构

数学实验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寻找适宜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在实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本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教学相关问题和实验对象,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正确的操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问题解决方式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然后在小组内用数学语言共同探讨交流,最后由教师给予概括性的点评和总结。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多边形的面积”中,教师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多边形卡片分解为自己熟悉的四边形或者三角形,并计算多边形的面积。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过后,教师抛出问题:“这个多边形还可以怎么分解?”“你有几种分解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解多边形并进行面积的计算。实验结束后,分组进行讨论,最终验证学生的实验结果。实验教学,教师进行了“问题——猜想——实验——讨论——验证——总结”六个步骤,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规划适宜的实验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通过数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突破知识重难点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下,仅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语言讲授和板书形式,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和消化。所以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实验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了解知识形成的每一个细节,将抽象化的概念系统化,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形象化、具体化的知识体系,攻克课堂教学重难点。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中,学生可以很清晰的观察到电子闹钟的时间,对于钟表的认识相对陌生,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将钟表带入课堂,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让学生转动时间和分针进行操作,并且观察秒针与分针之间的转动规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感受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攻克教学难点。又比如,如在《除法中的余数》一课时,教师安排学生18人为一组,如果老师说3,那么3个人就要抱成一团,超出3人或者不满3人的小组则淘汰,剩下的人则继续。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索余数除法的特点。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在实验的过程中运用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数学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自主探究性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灵活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打造高效课堂。数学实验具有创新性,能够有效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圆锥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习提前制作圆锥的卡片,鼓励学生借助工具用不同的方式计算圆锥的面积。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和运用了课堂重点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法,开拓了学生思维,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数学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中借助动手实验,深化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模型架构,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知识本质。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也可以借助数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系统。数学实验同样满足深化教育改革要求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鸿霞.“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8):77-78.

[2]徐学让.“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速读,2022(7):91-93.

[3]马翠花.“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1(8):79-80.

[4]方少杰.“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江西教育,2022(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