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刍议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

张培会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一小学751500

摘要:科学学科和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课程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逻辑思考能力,通过知识科普与渗透,促进学生利用逻辑严密的思维看待外部环境,丰富认知水平。将小学科学与数学学科有效融合,可以提升这两门学科的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促进学生在形成整体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科学;有效融合;教学模式

引言: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具有共同性,都强调对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激发以及思维方式的提升,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部分重合之处,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课堂上进行阐释,让学生不孤立学习某个学科,而是从其他学科中借鉴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践行素质教育,将数学与科学有效融合,打通学科间的壁垒,提高教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数学学科强调是学生将数学作为工具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各个领域,将数学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思考问题,启迪智慧。小学科学学科强调学生记忆和探索初级的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以及地理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科学常识,要求学生从科学角度思考生活现象,在科学引导下减少蒙昧和愚昧。两者有机结合将各自教学目标更好发挥出来,使学生即具备直接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由利用数学思维反思所学知识,两者相得益彰,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二)提升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与数学学科相互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立体化,展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科学知识,在科学课堂上引入数学方式,使课堂知识传递过程不拘一格,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究思考和比较中把握联系,提高学习愉悦性。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借助学生已有其他学科知识点展开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布置教学任务和课堂流程,减少对同类知识点反复强调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的速度。

二、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借助科学概念,引入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科学概念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简单了解科学概念的同时,便于数学教学的展开与拓展。概念的延伸促进学科的融合,需要教师思考和连通。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测量”为例,本节课知识涉及较多物理学和化学的概念,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有所涉及,教师引入科学概念丰富数学课堂,就是促进两者有效融合,打通学科的界限,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科学课程中存在大量要求学生利用直尺和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和实验的内容,小学数学课程中也有与测量和单位转换的相关内容,两者进行对照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学生根据科学和数学知识进行简单测量,测量身高涉及了长度单位,对科学和数学单位的转换有深入了解,巩固记忆,了解到米、厘米和千米等的关系。在测量体重和重量中涉及重量单位,将科学实验内容包括天平的使用方式进行了解掌握,也掌握了克、千克的不同之处,从砝码的重量中了解到单位的现实应用。借助科学概念并引入到课堂教学是有效融合的重要方式,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

(二)比较两者异同,总结异同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自我总结和反思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将两者相互对照,深刻把握科学与数学的关系,在合理想象与拓展的基础上,得出个人感悟,鼓励个性化思考与跨学科比较。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共同涉及的方向判断教学内容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有关方位和位置等内容上两种学科表述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两门学科中,都涉及了德育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的介绍推进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两者的相似之处,通过德育教育将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使学生完整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内容。不同之处在于科学指南针介绍后侧重于工作原理和地球磁场的内容,需要学生探索指南针为什么指向南方而不是指向其他方向,也涉及了地球上生物的方向辨别特长,重点在于利用指南针了解到科学知识。数学教学涉及指南针与判断方向的问题,强调学生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可以认识地图,根据地图确立方位,了解到不同方向并规划路线等。教学内容有差异也有联系,把握之间的关系就是促进科学和数学有效融合的有效手段[2]

微课教学,展示不同学科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互联网视频教学资源,为科学与数学知识的有效融合提供重要信息基础,使学生在观看中自觉将两者联系起来。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太阳系”为例,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观看相关讲解宇宙知识的视频进行学习,教师从抖音、快手和美拍等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上选择短小精悍的讲解太阳系的视频,利用这些视频的讲解作为信息来源,向学生展示更多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搜集项目需要的信息了解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形成初步的太阳系恒星与行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析教材知识,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提高科学常识储备。因为太阳系等知识涉及较大的天文数字,对于学生数与代数的学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与数学教学息息相关。学生在思考比较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大小、质量数字比例的时候,对微课讲解中各种数字产生好奇心,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与科学中的天文常识相互连接,推动两门学科有效融合进行。

结束语:数学与科学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推进教学;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更多知识,完成知识的传递,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可以为小学科学学科提供重要方法论和工具,科学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外部延伸,两者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字探究:插上科学思维培养的翅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科学创新课程纪实[J].教育信息技术,2013(09):66-68.

[2]朱钰.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与STEM理念的融合”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