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素养教育与活动区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幼儿素养教育与活动区教学

李晓敏

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中心幼儿园 邮编:537135

摘要:素养教育的养成体现为科学意识的培养,存在于体验科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从理论上认识、从幼儿成长的角度看到科学素养培育的价值,让科学素养真正落地。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素养教育与活动区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素养教育活动区教学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记录等方式,学会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萌发积极的情感态度,积累学习经验,并灵活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进而提升科学素养。

一、幼儿核心素养

现阶段,幼儿、小学、中学教育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围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全面实施教学计划,并总结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紧密关联,能够在不同的场景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中实施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够帮助幼儿在身心成长的黄金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后续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最终成长为对国家有贡献、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教授,不重视过程

很多幼儿教师会因幼儿的学习理解能力不强而出现简化教育活动的情况,往往会忽视幼儿的学习感受,简略进行科学实验,过度强调科学结论。幼儿很难结合这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根本无法结合科学实验过程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只能在教师的言语引导下记忆部分科学知识。但幼儿的记忆能力较弱,单纯的语言教学只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并不会给他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而很多幼儿都会出现遗忘科学知识或知识混淆的情况。而且,幼儿无法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学会观察细节,也无法主动思考问题,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抽象化的语言表达也会增加幼儿的理解难度,让幼儿出现一定的畏难心理。如此,幼儿很难在教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无法结合自身的观察和发现提升自身的科学意识。这样的教育活动不利于幼儿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甚至会出现误导幼儿的情况,使幼儿出现错误的认知。

(二)科学教学活动形式化,未把握教学机会

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并未掌握科学的方法,使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不少幼儿教师的科学教学活动存在形式化问题,未能把握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时机,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很难落到实处,而且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较低,很难提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形式化的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不利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提升,幼儿很难结合自身的发展和兴趣加强对科学常识的理解。实际上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身边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推动科学教育效果的提升。但很多幼儿教师却忽略了幼儿感受,没有结合幼儿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不利于幼儿探索积极性的提升。幼儿经常会在玩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想知道很多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但幼儿教师很容易忽略幼儿的问题,没有给予幼儿及时的回应,也没有运用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回答幼儿的问题。

三、幼儿素养教育与活动区教学建议

(一)创设宽松的科学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教育时,教师一定要重视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以幼儿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能激发幼儿探索兴趣,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园内的空间,如室外的角落和走廊等,并投放石头、沙子、泥土等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探索活动。在种植园,教师可选择便于观察、容易成活的植物供幼儿进行科学体验和探索。探索活动需要材料的支撑,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材料支撑幼儿的探索活动,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科学现象,探索科学现象。探索活动的材料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其投放既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又要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让幼儿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难以对科学材料保持长久的探索兴趣。因此,幼儿园可以为各个班级添置不同材料,每周或半个月各年龄组之间要互换材料,这既能体现经济适用的原则,又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带给幼儿不一样的科学体验。

(二)提高教师对幼儿核心素养的认识,有效推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

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此,各幼儿园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及培养,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为保障核心素养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顺利实施,幼儿园应组织幼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了解核心素养的定义范围,在理解并内化的基础上,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其次,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幼儿园也可以联合当区其他幼儿园组织并开展教师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在与优秀教师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健康素养教学技能。最后,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幼儿园还可定期在园区内开展教师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成果展示,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使其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幼儿带来更为丰富的健康知识活动内容。帮助教师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下实现自身专业化的成长,能够为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进而帮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三)基于幼儿科学素养培育途径的思考

幼儿科学素养培育途径的核心,在于他们走入情境后的体验与探究,在于联系生活之后的感悟。当幼儿沉浸于科学体验的过程中时,他们的科学素养就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如果说科学素养途径是通往幼儿科学素养的康庄大道的话,那么确定科学素养培育的重心之一,就应当是科学意识的养成。基于科学素养的培育目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新颖性的真实项目、多种感觉的表征、浸润性的物理环境,以及基于幼儿共同经验的情境设计等。事实证明,这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性的努力,对于科学意识的养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科普游戏、田园体验、科学探究、科学故事等具体情境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培育幼儿科学素养的途径是多元的,立足于培育幼儿的科学素养,这是科学体验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坚定这一认识,科学素养的培育就有了坚强的保证。

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人们一生当中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时期之一,这时的幼儿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素养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及时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幼儿的素养能力以及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幼儿长期的坚持。教师要用心去对待幼儿的每一个日常活动,心怀培养幼儿核心素养、提升幼儿素养能力的目标,就能让每一颗幼苗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叶丹全.幼儿活动区中幼儿大带小合作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69.

[2]叶丹全.幼儿活动区中教师的适应与组织能力的提升[J].读写算,2020(06):32.

[3]巫亚蕾.幼儿活动区活动的观察及评价探究[J].科普童话,2019(24):149.

[4]游达,沈丽丽.幼儿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11):64.

[5]耿斌,侯玲,徐里萍,陈登.幼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8(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