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高中心理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研究

杨丽

江苏洪泽中学 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的多重压力,极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性问题之一。近年来,各地学校高度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建设缺少系统性的安排,更多情况下所追求的是在某一方面的“单点突破”,如增加心理辅导课程、实施“心理导师”制度等,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对全面把握并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贡献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在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方案,供学校按需要进行选择。

关键词:高中心理;积极心理学;实践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极大重视,高中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需给予相应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落实以德育人教育任务。高中生心理健康当前面临极大的挑战,不能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要给予学生针对性帮助,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在高中心理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重

要性

在日常的心理课堂教育过程中,高中生是否拥有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拥有积极心理品质能够使得高中生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社交角色,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角色定位,并接受和喜欢这种角色定位,这也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指标之一。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如果高中生自己都不能正视自我角色,那又如何确保自己能够拥有健康科学的学习状态呢?因此,只有首先做到悦纳自己,高中生才能够成为学习的科学践行者。教师将积极心理因素加入课堂,为学生做好行为示范乃至心理疏导,才能进一步做好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意义的体现,对于高中生而言,人际关系包括高中生彼此之间、高中生和教师之间以及高中生和学校之间、高中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一个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高中生必然能够正确处理这几种关系,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高中生还能够和朋友、同学以及家长之间构建和谐平等的关系,继而促进双方的关系,在与人相处和合作学习时也能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态度,对集体有促进作用。稳定的情绪状态也是高中生积极心理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能够稳定控制情绪的人在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上的表现不会太差。并且,稳定的情绪状态也是个体能够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基础,始终保持稳定情绪状态也会给学习带来正面影响。在高中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稳定的情绪状态也能帮助高中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使得高中生在冷静的状态下处理问题,最终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对学业进步和学习能力提升的追求也是高中生学习生涯中积极心理的体现,拥有积极心理的高中生始终抱有不断超越自己和激发自己潜能的心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不断奋斗。当自己和集体乃至社会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时,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高中生能够及时予以调整,从不同中谋求相同。另外,教师在心理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对民主氛围的营造和开创性的教学活动也是心理健康的体现,不被僵化的教学模式束缚、在现有教学经验上不断谋求创新,既是高中心理课堂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在心理课堂中能否渗透积极心理因素的衡量标准。

2高中心理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实践

2.1创设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支撑下,会自觉投身游戏活动,积极体验,建构认知。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立足导入环节,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设相关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验。

2.2开展共创课程和心理健康达成一致

学科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缺乏核心内容,导致学生降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实际情况,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效开展,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帮助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效摆脱心理问题的干扰。高中时期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减少学生厌烦紧张的情绪。高中学生经过分科之后,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十分迷茫,不知道方向在哪,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缺乏学习持久性和意志力,所以教师要应用正向教学方式,保障学生对自己的感知准确。作为学生中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心理状态的起伏比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的情况,还有一些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针对此类情况开展多样性教学活动,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确定主题,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例如,A学校针对本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的情况,在学校开展团队辅导,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问题解答,每次时间为1小时,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向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倾诉自己的问题和对人生的困惑,并可以获得答案,对学生的成长和正常进行学习帮助十分明显。教师需充分发掘教学素材,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虽然学生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增强心理素质,保障身体和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趣味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增强心理素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困难也能够有效应对。教师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2.3构建家校一体的心理教育模式

针对家庭教育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配合的问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打通家长这一“关卡”,通过家长会、宣讲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让家长掌握必要的心理建设与干预知识,构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平台。通过上述建设,家庭能够有效承担起学生校外时间心理健康“观察员”的角色,并在必要时能够紧密配合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此种方法不仅能够解决高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家庭关系,避免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可能。

2.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建设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心理课堂同样离不开深厚的师资力量支持。虽然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但是在心理课堂工作依然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持,尤其需要积极心理学这种新兴的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性格的形成以及抗压、抗挫折能力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一取向的心理课堂对于学生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各种教学方案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要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依据,遵循相关原则,如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尊重学生主体性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立足不同教学环节,应用不同的方法,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使学生通过发挥自主性,建构良好的心理认知,践行良好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唤醒积极的情绪力量和人际力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杨泽.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8(1):216+197.

[2]陈壹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缓解高中生心理压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