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

吴秀妹

德州东城小学,253000

摘要: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主要历经上千年古人经过苦心钻研研究而出的数学精华,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把这种数学文化传授给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运用教育信息化思想创新教学过程,教师可利用微课技术,导入数学文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数学文化教学情境;结合大数据技术,拓展数学文化,这样能够使最终的数学文化渗透效果达到理想化。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技术;互联网技术;教学情境;大数据技术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期间融入数学文化,能有效调动小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分析和研究数学文化期间,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等,并且还能有效拓展小学生整体的知识面,从而让学生成为一名数学核心素养高的人才。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融入的数学文化方式过于单一,很少将其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上,这样无法达到有效的渗透效果。对此,本文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对策。

一、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数学文化主要涉及数学精神、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观点和数学方法等内容,具有多样性、科学性、教育性的意义。长久以来我国主要以应试化教育为主,教师只会按照课本要求盲目地向学生灌输大量数学知识,根本难以让小学生从学习数学知识中找到应用的真谛,这种教学措施与当代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完全违背,同时也难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型人才。而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各个教学环节中,能使小学生产生理性思维,产生良好的数学审美观和人文精神。久而久之还能使小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原理背后的研究过程,并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数学习惯,学生还能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产生优良的文化素养和健全的思想品格,进而有效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渗透数学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渗透数学文化期间需要全方位了解课程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元素,能够正确认识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了哪些积极性的作用,但是当下部分教师给自己的数学文化素质并不高,容易受到应试化教育的影响,难以产生有效的数学文化渗透效果,容易把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分割开进行讲解,学生经常对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感到严峻,这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教师也很少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归纳所学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文化,这样难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并且有些教师在讲解完数学文化教学内容后,很少让学生利用数学文化解决日常所学数学习题,有些教师甚至会因为课程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而缩减了数学文化渗透的时间,这样难以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需要有关教师值得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

三、互联网+背景下将数学文化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主要策略

(一)利用微课技术导入数学文化

现如今社会正处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教学的出现为微课技术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便利。由于小学生针对课本上长段落的数学概念认识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如果仅凭教师口述讲解数学文化,很难在学生心中形成深刻印象。马斯洛层提出的无法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求”指出需要人们受到他人的尊重。针对学生在实际知识运用方面出现大范围的出错概率的问题,教师需要考虑是否满足了尊重需求。而教师在课程中应用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技术,能带来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探索体验。例如,在讲授《年、月、日》课程时,学生经常会难以认清楚每年多少个月,每月多少天,每日各个时间段情况,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年、月、日”这些数学知识,教师可借助微课技术向学生展现“24时计时法”数学文化知识,教师可把所介绍的数学文化剪辑成多个微课视频,依次向学生介绍“计时分类”“计时换算”这两大点数学文化知识,学生能从中详细地了解从古至今分段计时法和二十四计时法的推导过程和实际用处。在教师讲到计算算法期间,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计数法换算成24时,学生通过去掉其中的时间限制,让中午的12点时间不发生变化,那么就能使学生正确理解“24时计时法”的妙用之处。教师还可利用微课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历法的数学文化知识,可以用动画短片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度地了解纯阴历和农历每年每月的天数计算方法,还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正确判定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年、月、日”数学基础知识。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数学文化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拥有科学理性的数学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小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渗透数学文化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对此产生兴趣,还需要让学生从学习数学文化过程中,正确灵活地将其进行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曾提出的“情境教育”研究明确指出,需要适当在课程教学期间融入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元素,让学生达到理想学习效果。教师可借此机会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教具,创设有关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程时,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算出480÷12的结果,这时学生难以用乘法口诀解决这道两位除法的难题,并且经常在笔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要知道学生学好除数使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所在就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试商。这时教师就可利用我国著名数学家所写的《九章算术》这本经典数学著作,用互联网技术在多媒体教具中展现九章算术中的“辗转相除法”数学文化元素,学生在管控分解质因数算法,详细的了解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找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或者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海岛算经》中有关于除数是两位数的数学文化,让学生尝试用数学文化中的算法进行计算,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除法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使学生有效弘扬和传承数学文化精神。

(三)结合大数据技术,拓展数学文化资源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学生在实际学习数学知识期间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赞科夫所提出的“发展性教育理论”研究中明确指出需要为学生提供课外发展渠道。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中所具有的大数据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精彩的数学文化资源。比如,在讲授《圆》课程时,学生对如何确立圆周率产生了困惑,这时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向学生推荐有关于《墨经》中对圆的概念的解释内容,教师还可适当利用大数据技术向学生推荐《周髀算经》所提出的“径一而周三”数学文化资料,以此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圆的特征,或者让学生按照祖冲之所提出的“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具体的数值,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科学素质。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分别利用微课导入数学文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数学文化情境,结合大数据技术,拓展数学文化资源,能有效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审美观,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进而使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的渗透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王坤."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9,(2).

[2] 索海燕.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活力.2018,(20).:128.

[3] 张艳.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