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分层教学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舒久泉

安徽省金寨第二中学 安徽省 六安市237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课堂不再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从学生出发。分层教学法符合当下的教学方向,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合理的层次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明确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将分层教学法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法;高效课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受限于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差异。一味采取统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法获得了关注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打造高效课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一、初中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遵循自主性原则,教学环节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拓展延伸的余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注入学习动力。

(二)流动性原则

分层教学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而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中流动,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择优性原则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不同,教师在划分学习层次以后,要坚持择优性原则,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二、初中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划分学生的层次时,教师不应当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而是要综合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状态、知识接受能力、作业完成情况、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考试成绩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同时,教师要注意遵从自主性原则,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判断。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层次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速度快,对数学兴趣浓厚,能够主动进行课外拓展。B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好,能够掌握课堂知识,并完成教师的任务,但是学习效率一般。C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数学基础一般,甚至对数学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学生进行大致划分,随后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对自己进行评判,两相结合,最终确定学生的层次。

(二)准确设定分层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法下,教师除了充分研究大纲目标以外,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层次为学生设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从而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身的潜力实现能力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一次方程与方程组》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课堂基本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不同,因此教师可以设定共同学习目标和个性化学习目标两种。

1.共同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并能够解方程组。

2.个性化学习目标

A层次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并能够解决综合性的题目,可以自行列出方程组并进行计算。综合性的题目往往涉及其他数学概念,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B层次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够解答相对复杂需要举一反三的题目。

C层次的学生:能够解方程组,并解答一些简单的题目。

(三)科学制定教学内容

教师在制定教学题目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主要针对课堂环节,需要教师进行节奏把控,将分层内容与课堂相结合,既保证分层教学法的有效性,又保证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在授课环节,既要针对C层次的学生降低授课难度,也要针对A层次的学生进行能力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沪科版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学生思考和学生讨论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为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单和讨论单。将A层次的问题引导单设计为基础知识探究和拓展延伸,以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迅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能够进行拓展思考;将B层次的问题引导单设置为基础知识和知识变形,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将C层次学生的问题引导单设计为基础知识探究,保证C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在自学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实现以优带劣。

(四)完善分层评价体系

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后,学生的评价方式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味以考试成绩为基准。不同能力的学生所展现的学习成果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应当进行层次性的评价。

例如,教师在设计作业和测验时,可以设计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必做题目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选做题目以综合能力考查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还要注意纵向评价,要关注到学生的进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重新为学生划分层次,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理念,立足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谈秀凤.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2):65-67.

[2]蔡琴.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2):102-104.

[3]浦吉丽,章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专题化课堂观察的实践感悟——以沪教版《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1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