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朱丽华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十一小学

【摘要】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和全面的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综合的声乐教学。小学音乐合唱课主要是通过音乐来表现学生的思想情感,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促进他们的团结和合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进行了研究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音乐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更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特征。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合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开展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通过制定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利用合唱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音乐教师的教育内容不单单是引导学生去学习一首歌曲,而且是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音乐教学理念存在时间久,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模式时很容易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利用固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合唱训练,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合唱课堂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安排,在合唱時假装开口,滥竽充数。班级内的学生众多,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教学效果明显不好。

另一方面,合唱讲究节奏、情感、配合的多维合一。而当前在节奏方面,由于人数过多,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特点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在演唱的过程中会造成节奏不够统一。在情感方面,由于学生对于歌曲的情感缺乏统一的认识,并且部分学生缺乏演唱的投入性,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真挚情感的抒发,造成合唱的效果缺乏感染力。而在特长方面,不同的学生具有着不同的演唱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缺乏层次的认识,造成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带动与互补作用。学生很难获取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自主选择声部,激发合唱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才能产生一往无前的动力。有了兴趣的助力学生会自主愉快的探究知识的奥秘,学习起来也会轻松不少。在合唱教学中也同样如此,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无限兴趣。想让小学生同时听出两个声部的确有些困难,但如果让学生只听一个声部的话,就会极大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将高低两个声部分开听,然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部,这样不但可以让小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还能激发学生对合唱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时,高声部可能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可以先可以为学生播放高声部应该怎样唱,当学生在基本掌握高声部唱法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低音部的合唱部分,并引导学生:“老师知道唱低音部可能有些困难,那你们谁愿意挑战困难呢?”此时有部分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便会踊跃举手挑战难度。然后教师再让其他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拿手的声部,这样就会让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愈加濃厚。教师利用让学生自由选择高低两种不同声部,既凸显课堂民主、宽松的氛围,又让学生快速掌握更适合自己声部的合唱方法,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师生合作,降低合唱难度

现代教育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合作中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对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合唱课堂中,为降低合唱难度,教师可以担任其中任意一个声部,然后由学生承担另一个声部的重任,学生的人数众多,音准也较为容易掌握。再让师生交换声部,这样学生就学会了两个声部的唱法,这种教学方式明显要比学生自己演唱要简单的多。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上重视师生合作的价值,为合唱教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例如,在《游击队歌》时,这首歌本来非常有力度感,更更适合男声演唱,教师也可以利用男女混唱的形式来唱这首歌,目的是让女生也能感受到这首歌的强大气势。教师在合唱中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游击队歌》的男生合唱部分,先为学生展示这首歌小军鼓般的节奏感和行进感。然后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唱低音部分,让学生和以高音。当学生听见老师的低音唱的如此美妙时,顿时激发其强烈的审美体验,继而在高音合唱部分更加用心。最后教师再与学生互换声部,这样学生又以最快速度学会了低音声部的唱法。教师在合唱教学中重视师生间合作互动,不仅能降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难度,而且有利于活跃音乐课堂氛围,这也成为创新合唱教学的最佳方法。

(三)乐器辅助教学,及时把握音准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自顾自的演唱,将难以把握各声部的旋律,继而产生“跑调”现象。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采用乐器辅助教学,如此可以让学生在乐器的熏陶下,体会音乐的美感。学生有时会唱的音律不准,但乐器演奏出来的曲调是准确的,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之前做简单的合奏训练,可以创新的开展让学生自己演奏和合唱的形式,在强化演奏、听力训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会极大降低“跑调”的几率。

例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时,齐唱也是合唱的一种,这首歌时十分适合让学生齐唱的歌曲。但在齐唱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总是在音准上有所欠缺,与其他学生在合唱中总显得不太协调。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竖笛来纠正学生在音调上的错误。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吹奏,然后再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吹竖笛,另一部分进行合唱曲目,如此学生可以在合唱时很好的掌握音调。再让学生互换角色,吹竖笛的学生合唱,已经合唱过的学生吹竖笛,这样学生既学会乐器的吹奏方式,又很好的掌握了齐唱技巧。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借助乐器辅助教学,并创新性的让学生自己吹奏找到音准,能让学生及时纠正合唱声音高低的问题,让学生合唱时“跑调”现象大为减少,进而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课程时,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音乐课程中加强趣味元素的融入,从而促进灵动小学音乐课堂的形成,让学生在愉快的、轻松的氛围里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教师要勇敢地探索和发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严蓉.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 2021, 000(008):157.

[2] 夏育红.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 名师在线, 2022(4):3.

[3] 尹莉莎.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 现代教育论坛, 2021, 4(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