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思想下小学班级德育优化原理路径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生活教育思想下小学班级德育优化原理路径与策略

黄小军

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211100

摘要:当前学术界关于小学班级德育生活化与“生活”教育思想相契合的理论基础较少。通过对相关文献检索后发现,以班级为依托实施生活德育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在“生活”教育思想下注重体现生活德育思想和班级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为此,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活教育思想下的小学班级德育优化原理路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渗透;

一、小学班级德育生活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校对班级德育生活化重视程度不足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开展小学班级德育生活化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尚未真正对班级德育工作引起重视,对德育生活化方面更是关注度不足,这就导致了班级德育生活化水平较低。虽然部分学校针对班级德育生活化工作投入了一些力量,但是仍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相对不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通过提升班级德育生活化水平,推动德育实效性的不断提升。就目前来看,影响班级德育生活化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教师认为德育对教学工作的帮助不够,学校没有重视德育的重要性。

(二)教师班级德育生活化实践课程相对较少

目前部分教师在德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对通过实践方式引导学生的体验课程相对不多。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情况,把握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向纵深学习。教师德育生活化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只是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真实的生活案例和实践活动的支持,缺乏多样化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生活化教学时,往往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考虑,忽视了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很多教师只是在口头上讲解道德、品德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德育的实际效果,也难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教学现状来分析,目前有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技巧,在引导学生体验式教学方面经验还不足,德育生活化实践课程相对较少。

(三)德育生活化教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小学在德育生活化考核方面只是以工作总结的方式对德育生活化方面进行一定评估,在量化考核方面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这就导致部分学校德育生活化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是否真正通过德育生活化教育帮助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无法真正量化。而仅仅通过总结的方式,对德育生活化教育工作进行表述,在德育生活化教学效果,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德育生活化实践课程的评价标准往往只是以学生的表现为主要依据,通常采用一些如考试成绩、出勤率、行为表现等简单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德育成长情况,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表现而表现,缺乏真实的内心反思和改变。

二、提升小学班级德育生活化水平的实施路径

(一)进一步提升学校班级德育生活化重视程度

要想很好地提高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德育生活化教育专业化水平,首先学校就要重视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氛围,在学校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渗透德育生活化教育,为提高小学班级德育生活化水平奠定重要基础。提高小学班级德育生活化水平,最主要的路径就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学科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锤炼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格外注重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楷模作用,通过过硬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全方位地做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引导任务,为学生搭建一个引导传播德育内容的重要桥梁,让小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创新开展体验式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小学德育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德育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生活化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在德育生活化方面,要创新教授方式,实施体验式德育教学。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发现问题,拓展他们的认知和经验,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在小学德育生活化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感悟,才可以把学习的知识化为己用。通过引导教师实施体验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既掌握书本知识,又可以把平面、抽象难以内化的经验,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吸收总结,转化成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体验感悟,让学生通过仿佛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对德育生活化内容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学雷锋纪念日”等开展社区服务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环境,了解帮助别人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可以进行引导体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积极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和故事,进行饱含深情的教授。

(三)健全班级德育生活化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要想保证学校班级德育生活化水平真正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要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进行科学确定,确保能够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保障德育方面的培训效果。在开展考核评价过程中,应该全面优化德育考核的相关内容,把重点放在专业素质、能力、授课效果等方面上。这方面,学校要进一步提升考核标准的完善程度,通过德、智融合考核的方式,不断丰富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分别站在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开展考核。要改变以往单纯把学科教学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综合性的进行科学评价。在考核过程中,学校要创新评价方式,不断增强在教育、德育同步重视的思维模式,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确保在评价考核过程中科学合理、公平客观。此外,学校还要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通过把德育生活化教育工作和教师的职称、绩效、职务晋升挂钩等方式,丰富激励教师的具体实施内容,推动小学教师不断提升对德育生活化的重视程度,积极鼓励引导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升对德育生活化的热情,有意识地提升这方面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德育专业化水平。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精髓,找到当前德育的规律,提升德育水平,提高班级德育生活化水平,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臣.试论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2-103.

[2] 刘春雨.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具有生活化特点[J].华夏教师,2018(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