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以“图形的测量”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以“图形的测量”教学为例

马东红

北仑区泰河学校    315800

摘要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量感”,可帮助学生解决的日常生活中测量问题,也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量感”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概念。同时,培养学生“量感”,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量感”培养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在面对测量问题时,经常出现错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小学生“量感”的培养,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量感;教学策略

“量感”是指学生对物体的感觉,学生在学习“图形的测量”时 ,会学习较多与长度、高度有关的知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量感”对学生学习测量知识的重要作用,导致小学数学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应加强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量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图形测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意义
(一)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学生在测量知识学习过程中,会借助参照物对物体进行估测,学生虽然可以借助尺子测量物体的精确值,但是测量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物体估测方法,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估测估计出物体大概高度。培养学生“量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锻炼学生估测能力,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1]
(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量感”能够使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小学生通过对物体大小、概念把控,能够加强对数学规律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量感”时,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图形的测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图形进行测量和计算,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物体实际培养学生量感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物体开展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量感”。通过实际物体开展教学,还能够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能够通过实践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2]。例如:学习“图形的测量”时,教师在课前应要求准备好测量所需使用的尺子,并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用具,如纸箱、矿泉水瓶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纸箱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图形吗?”纸箱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纸箱的图形,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估算一下这个纸箱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吗?”教师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估算答案,之后让学生使用尺子对纸箱长度、宽度进行测量,最终实际测量结果与学生估算结果差异较大,让学生思考造成差异的原因,学生找到原因后,教师可将矿泉水瓶子作为学生估测的物体,学生会结合实际进行估算,可帮助学生准确测量出物体高度和宽度,从而培养学生形成“量感”。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量感

小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强化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果[3]。例如:学习“图形的测量”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并将学生猜测图形的长度和宽度,通过简单图形猜测,能够让学生形成量感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生活中常见体积较大的图形,如门窗、操场,让学生对图形长度、高度进行猜测,实际测量中这类图形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学生无法利用直尺进行测量,需要学生探究更加便利的测量方法。种比较大的物体测量起来就没有那么方便,而且得出来的结果可能也不太精确。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以教材作为依据,还可拓展教学内容,教学中引入比例尺测量法,让学生掌握更加便利测量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
(三)深化量感知识丰富量感体验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掌握能力,导致“量感”培养过程中表面化情况严重。以“图形的测量”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量感知识的认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量感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两张相同的图形,其中有一张图形是放大后的图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教师可以出示放大前后图形长度和宽度,引导学生发现图形长度和宽度出现的变化。之后教师再将图形按照1:2的比例进行缩小,让小学生说说图形放大、缩小后长度和宽度变化关系。让学生对比缩小后和放大后图形,学生能够认识到图形长度和宽度变化都是等比例发生的,使学生对 图形测量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引导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通过交流沟通深化量感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量感”能力,不仅能够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运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强化学生“量感 ”意识,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施艳.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3(05):54-56.

[2]孙涛.学生“量感”核心素养的生成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4):64-65.

[3]周婷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J].名师在线,2022(1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