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付建强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金华山小学     727018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研究分析,指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共同努力是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在家庭中,父母应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培育孩子的道德感和法律意识。在学校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创设有益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社会应注重法律教育的普及,建立健全的法治社会,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水平较高的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生活实践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流程单一。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流程通常较为单一,较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课堂教学,而缺少实践环节。这样的教学流程限制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理论轻实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基础,但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操作和体验的机会,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能力。

3.以生为本难以落实。

尽管教育部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起来仍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大班额、课时不足等问题,难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的评估体系更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对道德与法治经验和表现的评估较少,导致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贯彻落实。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1.创新融入课堂,用多彩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相关法律法规时,可以设置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进而学习和理解法律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愿。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新闻事件或者是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权益,同时也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创新融入课堂,并利用多彩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从而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和理解。下面我将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个策略的应用。

假设我们正在教授《小猫钓鱼》这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诚实与诱惑的故事。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剧场,在课堂上扮演不同角色,例如,老师可以扮演小猫的角色,其他学生可以扮演金鱼、朋友等。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感受到诚实和诱惑的冲突,进而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在讨论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当小猫看到美味的金鱼时,他是应该去抓住它吗?”、“小猫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不伤害金鱼?”等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可以思考和分享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诚实和诱惑之间的矛盾。

2.教学贴合生活,实践与理论并行

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贴合生活、实践与理论并行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举实际案例、讲述真实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关于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时,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课文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下面以中国江南的民间故事《[清明上河图]》为例。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唐朝时期江南繁华景象的卷轴画,通过细腻的绘画风格和丰富的人物生活场景,呈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幕或某个具体人物进行分析,以引发学生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思考。

比如,选择画面中描绘的一位商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商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他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通过观察商人的行为和态度,学生可以意识到商人应该遵守诚信原则、履行合同、不参与欺诈等行为。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商人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中理解到商业活动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非法经营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商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德和法治知识,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遵守法律法规。

3.转变角色,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需要转变角色,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将学生视为参与者和创造者,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呈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设定,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予以尊重和引导。教师可以设计各类情景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面临各种道德与法治抉择。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让他们明白其中的价值和原理。

结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应成为培育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第一课堂,父母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学校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应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社会应加强对法治教育的推进,建立法律法规普及的渠道,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小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刺金.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探索[J].求学,2021(36):35-36.

[2]蒋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思考[J].求知导刊,2021(3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