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6
/ 2

幼小衔接教育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研究

张小琼

东莞市虎门镇中心幼儿园 广东省东莞市 523900

摘要: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良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为孩子和谐、健康、全面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单单有助于解决幼小衔接工作问题,还能为孩子未来顺利适应社会环境做好准备。研究人员对孩子意识进行分析,最终引出培养孩子适应社会能力的措施。

关键字:幼小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策略

由于学习要求与学习环境的变化,很多孩子在踏进小学阶段后会变得讨厌学习,出现消瘦、疲倦等现象。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所面临的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意识能力差。意识活动作为“幼小衔接”的前提条件,对孩子学习适应能力科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大班阶段多方面培养孩子意识活动。本文着重探讨如何科学培养孩子多重意识理念,帮助孩子顺利衔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将小学学习生活道路走好。

一、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在幼儿阶段教学工作中,教师几乎在课后不给孩子布置强制性作业任务,孩子的学习内容基本是口语表达,很少接触课文阅读、学习写字。虽然部分老师会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基本上都是要求孩子自我评价与监督,没有任何强制性任务。对于那些特别重要的要求,教师通常会告知孩子家长,和家长心平气和探讨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处处都是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在孩子幼小衔接的关键环节上,需要组织科学活动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任务,怎样完成任务,科学合理培养孩子具备任务意识。例如: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因为孩子长时间过于依赖父母,导致对任务意识理解不充分,通过布置相关小任务,逐渐培养孩子深入理解任务意识。在孩子放学之前,教师向孩子提出要求“明天上学在家带一些书本还有笔”,教师在第二天对小任务进行调查,统计完成任务的孩子有多少,给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小红花以示奖励,帮助孩子激发完成任务主动性,科学培养孩子良好的任务完成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班级值日、整理自己书桌的小任务,帮助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锻炼自身任务意识。为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幼儿园孩子正式进入小学学习的初期,教师对孩子的管理难度极大,上课时孩子一直交头接耳、玩乐打闹、互相说话等,这大多都是因为孩子不具备规则意识,内心深处没有形成规则概念。在社会生活中,不论什么事情都有其所属的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可以制约孩子的行为,还能判断孩子某些行为是否符合现行的标准[2]。因此,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默化潜移的帮助孩子吸收并认识规则意义,帮助孩子可以逐渐履行规则,并能够合理有效执行,来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规则意识。例如:在日常游戏环节,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对游戏规则进行讲解,在孩子对规则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设计游戏,设计出的游戏命名为“一日生活”,教师制定“一日生活”游戏规则,要求孩子理解这些规则,并遵守规则进行游戏,如画画区要求孩子们保持卫生整洁,不能随意乱丢笔与纸;在看书区要求孩子时刻保持安静,不能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大声说话;在动手区要求孩子在对材料拼装完毕后,要将剩余部分放回原位等。通过这一系列方式在孩子的实际生活中之间加入规则内容,在保证尊重孩子日常游戏的基础上,和孩子共同建立科学规则,并坚持下去,来合理有效培养出孩子的规则意识。

三、培养幼儿自护意识

对于那些即将离开幼师保护的孩子而言,需要着重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其中最基本的是要教给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在过马路的时候会看红绿灯;过马路时要按斑马线走;如果迷路要找警察叔叔等。其次,教师教导孩子熟记自己父母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告诉孩子在遭遇危险时及时打电话联系自己的家长。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可以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让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开展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相关表演,如孩子面对陌生人的询问应该怎么回答处理、陌生人给吃的自己孩子要不要吃等,教师通过设计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景演练,提高孩子安全意识,让孩子可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手段,帮助孩子能更好在教学阶段更好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正处于发展初级时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等特性,在这段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性,充分培养孩子社会性,保证孩子能够终身受用。这不单单有利于孩子今后生活健康全面发展,还能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人生而不具备能力,能力是后天通过自身努力训练出来的,幼儿时期是孩子发展各项能力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通过学校教育与教师的正向引导逐渐培养出各种能力,并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有效保持。因此孩子在幼儿时期,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因此自理是孩子所有能力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为了培养孩子形成完善的自理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倡孩子发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最简单的穿衣、上厕所、吃饭做起,到难度比较大的整理房间、收拾衣服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过多干涉孩子,也不能参与其中,可以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孩子能有法可用,掌握合理方式方法,提高做事效率。在孩子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适当给予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形成较强的坚定信念。除了这些,老师与家长还要通力配合,让孩子知道不光要在学校里需要自理,在家中也要开始自理,保证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阶段充分落实,保证孩子能够在小学生活过程中可以顺利生活。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社会性适应能力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只要能够科学合理创设有助于合理改善幼儿指导方法、幼小衔接学习氛围、科学引领衔接理念以及科学组织大班衔接活动等,就一定可以增强孩子升入小学后其社会性适应水平,促使幼小衔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伊. 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性准备的实践探索[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6):216-218.

[2]邱星. 探讨幼小衔接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J]. 智力,2022,(32):195-198.

[3]潘姜娇.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水平的研究[J]. 教育界,2022,(14):119-121.

[4]杨霓虹.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幸福家庭,2021,(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