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3

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研究 

赵彦璐

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南山学院   265713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重要性的日益体现。如今大学生们都面临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巨大考验,接受高等教育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于是,近年来“考研热”“考证热”广泛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因此,针对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经济条件及个人的消费行为的特点,我们需要一套有力的解决方案,使问题的研究不单停留在宏观的层面。构建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模型,深刻剖析行为的形成机理,考察行为的驱动力和行为改变的原因,有助于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关管理政策制定的应用性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个人因素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素养,而且还赋予人们生产能力、职业能力[1]。特别是高层次的教育,会给受教育者带来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受益。如今大学生们都面临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实力抓住社会发展的机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巨大考验,接受高等教育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2、教育消费的特征研究

目前的高等教育消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双重性,即高等教育消费既是消费,又具有投资性的特征[2]。第二、知识性,高等教育消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因此知识性特征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其实现过程本身也是知识的再生产过程。第三、增值性,高等教育消费的增值性不仅体现在受教育者知识水平或技术水平的提高上,更表现为知识或技术的获得者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因占有的知识优势而获得的更多的收入。第四、外溢性,高等教育消费的外溢性是指,除了受教育者本人受益以外,受教育者外围的社会环境也可以共同受益。可见高等教育消费具有诸多的特殊性,其中与一般消费的异同之处为:高等教育消费既是消费也是投资[3]。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可以说是将来立足社会的必需。因此人们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消费,也即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高等教育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并在未来获得增值效益。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近年来,人们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消费范围已不局限于高校的内部消费。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人们不断增加在考证、考研、留学方面的消费,这已经成为继“高考”现象的有一大社会现象。高等教育消费是主动和被动的综合体。一方面,人们迫于生存和就业的压力,为了今后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而投入的教育消费。这种消费是被动的,带有一种无奈的性质。另一方面,人们为了提升自身的修养,素质底蕴而投入的教育消费,又是一种主动的,积极地消费。但是,被动消费和主动消费又是互为补充的,在被动消费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修养素质;而主动消费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所以说教育消费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的综合体。教育消费收益评估的不确定性。由于教育的长期性、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和教育收益标准的不确定性,因此对教育消费收益的评估有不确定性!

3、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的研究框架构建

高等教育补充消费行为显然与大学生的个人特征、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背景息息相关,基于以往的相关文献以及国内社会现状,本研究提炼出符合我国社会背景的、与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中涉及到的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是指除高等教育正规性消费以外的一些补充性消费,主要包括考研、考证所需要的消费。主要是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考研热”和“考证热”进行的消费行为的研究,其他消费行为,本文暂不考虑而这种补充性消费行为又可以划分为两类:主动消费行为和被动消费行为[4]。其中主动消费行为有相对理性、有目的性、选择性等特点,比如出于发展自己某方面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在经过仔细研究,在充分了解了购买物的作用及用途后出于主观意愿的消费而进行的消费。被动消费则是非理性、被动性、盲目性等特点,例如在周围同学影响下未经仔细考虑,在就业压力下被迫考研、考证等。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等前期工作,本研究发现,目前各地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教育补充消费行为,尤其是在近几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对考研、考证的消费快速增长。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补充消费行为的微观定量研究,从而揭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产生消费行为的深层原因[5]。

4、启示与建议

4.1调整高校办学思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高分低能的学子在社会的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高校虽然不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套塑造的模式,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是绝对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缺乏的是具有实用性技能和多方位素质的学生。基于此,高等教育必须转变办学理念,不断优化教育体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鼓励理性的个人高等教育补充消费,正确认识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融合,正确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4.2健立完善的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的完善性与竞争性,既影响到大学生寻找工作的难易程度、满意程度和可能获得的收入水平,又影响到大学生对潜在的教育消费的决策,这一点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政府机关应当不断完善就业竞争和双向选择机制,将人才市场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与高等教育消费结构之间的相对平衡,让大学生能够在未来获得相应的收益。

4.3规范校外教育行体系

目前我国校外教育行业体系还很不完善,各种培训辅导机构种类繁多、价格偏高、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难以了解其真实水平,多数处于观望阶段,榜样作用亦不显著,产生不了群体购买效应,大大降低了该行业的市场效益和可信度。同时由于校外辅导机构的无序性,造成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加。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市场、加强监管,有效的降低培训费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消费者参与校外辅导,成为忠实的顾客。

4.4做好职业规划,加强理性消费

本研究中验证了,大学生的教育补充消费行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就业形势和教育结构的影响。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许多大学生甚至是不惜成本的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证,或是盲目的考研。作为个体消费者,大学生应该尽量对现实社会环境、就业形势、未来发展以及自身兴趣全面而可靠的了解,有针对性、目标性、规划性的参加校外辅导;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证书考试,做到理性消费。

4.5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环境分析能力

当前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分析能力,社会的大势所趋是又红又专,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较强的个人素质,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所学专业各有不同,每个人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将自己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5、主要研究及影响

5.1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的界定与测量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主的考证、考研的行为概括为教育补充消费行为。以大连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大学生的教育补充消费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是大多数同学即参加报考了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考试,同时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消费愿望。

5.2教育补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界定与测量

本研究在绪论研究背景中指出,对于教育消费研究大多数学者是从教育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角度研究,主要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研究本研究在结合我国目前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以及产业结构造成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等各种社会现象,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筛选和界定了影响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的主要因素,从微观、细微的角度研究单个个体的行为,构建了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测量量表。

5.3教育补充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的来说即使在消费成本较高时,依然可能会选择消费。究其原因,由于目前社会各种压力较大、竞争激烈,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大学生往往不惜成本,将这种消费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希望获得长效回报。

5.4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的影响

社会因素方面三个公共因子:社会现状、教育不足、环境态度。说明由于教育供给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对教育补充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环境态度的影响系数最低,说明父母的期望以及周围同学间的影响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并不显著,反应出目前大学生在考虑教育补充消费时有“定的自我控制、选择意识。社会因素对个人因素与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的影响的调节作用由社会因素对个人因素的调节作用分析,我们得出“教育不足”对“发展兴趣”和“提升能力”均有正向影响。说明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教育结构不合理会刺激大学生对外寻找途径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大学生也能有多余的精力时间关注自身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或专业情况。“社会现状”对“提升能力”有正向影响,说明目前社会现状,比如就业形势等对大学生的教育补充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社会现状”对“发展兴趣”有负向影响,说明大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爱好受到目前社会现状,比如就业形势等的抑制。总之,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将会更加关注提升能力方面的消费,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发展兴趣”,这和个人因素对教育补充消费行为的结论相吻合

5.5人口统计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从人口统计变量的方差分析数据,我们得出年级以及月可支配费用对消费行为存在差异,再通过均值比较得出随着年级的升高、月可支配费用越多,消费行为也越容易发生,这个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性别方面的差异并不与预期相同, 一直以来,因为找工作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等方面的原因,大学阶段都是女生参加考研、考证的行为比较积极。但是,此研究中表明,男女生的教育补充消费行为没有明星差异,说明现在男生比以前承担了更多压力。究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方面是工作压力,由于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学历的女性出现在职场,挑战着传统男性主导的权威,必定加大对男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家庭及社会压力,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男性主要承担了家庭中主要的经济责任尤其是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买房问题,鉴于目前的房价高的社会现象,男性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对于学科类型没有呈现显著差异性,主要是因为各学科的范围宽泛,所包含的专业种类太多。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势,专业不同,其就业形势也存在差异,事业发展前景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待教育补充消费的态度及行为也呈现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应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没有做详细的分析,建议以后的研究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6、结论

本研究通过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主的考证、考研的行为概括为教育补充消费行为。我国目前大学生的教育补充消费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是大多数同学即参加报考了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考试,同时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消费愿望。

参考文献:

[1]李男,李素花,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与分析[J],辽风,2006(6)

[2]孔俏,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避免走入消费误区的对策[J]. 华章,2008(5)

[3]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

[4]唐赤华,戴克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5]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9-74